解决停车难问题路在何方?供需不平衡 管理待规范
解决停车难,路在何方(来信综述)
本报记者 吴 月
周五晚上,忙碌了一周的丁女士开车回家。进入小区,绕了两圈,愣是找不到车位。穿梭在楼栋间,只见不少汽车横七竖八地停着,有的堵住人行步道,有的停在绿化带上,还有的用三轮车占车位。不禁喟叹,找个停车位,怎么这么难?
近日,不少读者来信反映自己所在城市存在停车难、乱停车的问题,并对停车治理提出意见建议。停车难题如何解?记者进行了采访。
停车位难找 乱停车行为多
重点商业街区停车位“一位难求”,一些老旧小区成为停车矛盾聚集地
两年前,北京市海淀区的赵先生摇到了车牌号,没成想,烦恼随之而来。“出行的时候,最怕停车难。”他说。
“有次我去二环附近办事,旁边写字楼的收费停车场不对外开放,马路边也找不到停车位。”无奈之下,赵先生只能又开了好长一段,找一个比较安全的位置停车,“还要一直担心会不会被贴条。”
读者来信反映,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走在城镇大街小巷、门前路边,到处都是停放的车辆。社区里更是停车紧张,车主见缝插针,不管堵不堵路,能塞的就塞。”河南正阳县读者樊进举说,不仅重点商业街区停车“一位难求”,一些老旧小区也成为停车矛盾聚集地。
“停车难逐渐由大城市转向中小城市。”上海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工程系主任李朝阳教授说。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停车难问题确实存在,例如停车位明显供给不足的老旧小区、学校在早晚接送孩子期间、配建停车位不足的医院的就诊高峰期间、商业区的高峰期间等。”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教授李瑞敏说。
不少读者来信表示,由于停车难、无处停车,导致一些人乱停车,有些行为不仅影响居民日常生活,还可能破坏环境,乃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找不到车位,草坪、自行车道、健身场所……在一些车主眼里,成了“停车场”。
“有人乱停乱放,绿茵茵的草坪都被破坏了,露出裸露的泥土,真令人心痛!”江苏苏州市读者叶英丽曾在姑苏区解放路发现私家车停在草坪上;河北衡水市读者杨柳明反映,有市民长时间占用自行车道停车,影响交通秩序;“一些车主瞅上了健身场地,在健身器材间见缝插针地停车,虽然心里不满,但因为大都是熟人,也不好意思说,只好‘哑巴吃黄连’。”河南扶沟县读者张会丽说。
山东烟台市读者金星南的见闻,则让人有些后怕:最近,小区旁新楼盘打地基时挖了一个大坑,虽有“院内深基坑,禁止停车”的警示标语,但很多车主置之不理,将车辆停在禁停区。结果,下了一天雨,几辆汽车陷入大坑内,车辆被损坏。
还有读者反映,更有甚者,竟占用消防通道、医院应急通道等停车。湖北丹江口市读者舒毅说,某小区发生火灾,消防通道被私家车堵塞,消防救援车最后只得“撞开”堵路车辆才开过去,“生命通道,岂容添堵?”
李朝阳教授表示,在一些地方,乱停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如停车侵占道路、人行道、绿化带等,阻碍交通运行效率,也影响城市形象品质。
供需不平衡 管理待规范
一些群众规范停车意识淡薄,乱停车、乱占车位加剧了停车难
一组数据,能解释停车难背后的部分原因:据公安部统计,今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2.5亿辆,其中私家车达1.98亿辆。全国66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100万辆,其中29个城市汽车保有量超过200万辆,11个城市超过300万辆,北京、成都汽车保有量超过500万辆。
与之相对的,是一些地方停车位不足。“停车配建标准滞后于汽车保有量增长。”李朝阳教授表示,随着私家车数量的迅速增加,一些城市原有的停车配建标准已不能满足需求,停车设施供不应求。此外,有的城市的停车设施没有经过总体规划,空间分布不合理;部分停车场地没有经过专业设计,利用率偏低。
“从供需平衡的角度看,在特定的空间、时间范围内,停车需求超过了停车供给,供不应求,就会造成停车难。”李瑞敏副教授说。
还有不少读者反映,在停车管理方面,许多城市都有待完善相关管理措施。
“最近,我冒着35摄氏度的高温开车接上托班的孙子,发现附近没有停车场,学校门口也没有禁停标志,就把车子停在学校门口。不一会儿,发现已被贴上了违章停车的罚单。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哪些地方能停车、哪些地方不能停车。”浙江长兴县读者费伟华说。
河南郑州市读者魏民说,当地某些路段原来的停车位经过重新规划已经取消了,但停车位线没抹掉,有人趁机乱收停车费。北京市的赵先生也有同感:“一些路段的车位疏于管理,画线模糊,甚至出现车位和禁停标线同时出现的情形,让人无所适从。”
在老旧小区,停车问题更是让许多读者头痛。“老旧小区空间小、车位少,但物业劝导乏力,城管、交警部门也‘鞭长莫及’。”舒毅说。
“这几年,业主没少因为停车跟物业唇枪舌剑!”陕西西安市读者许双福说,他居住的小区,物业收了停车费,但停车位不够,业主无处停车,产生的摩擦不断,有业主将车堵在小区门口,时不时因停车问题与保安发生口角。
安徽六安市读者罗福骧反映,少数业委会成员带头私装车位锁,本就不充裕的停车位被少数车主占据。很多业主无处停车,而被锁的车位却空在那里,一边“有车无处停”,一边“车位无车停”。
一些群众规范停车意识淡薄,乱停车、乱占车位等行为加剧了停车难。山西运城市读者任红星曾在当地禹都市场发现许多公共停车位被随意侵占,有的停车位被商家摆上各种货物,还有的停车位长期被僵尸车霸占。
“为了占车位,有些人真是绞尽脑汁!”黑龙江牡丹江市读者孙世华在牡丹江光华街看到,有的车位被绳子圈了起来,还摆上沙发、轮胎、木箱等,停车位成了“自留地”。
“市民合法停车观念不强,停车主要从方便考虑,或者不愿意停到付费停车场;管理部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行得也不到位。”李朝阳教授说,法治观念差、执法不到位,也导致停车难。
科学规划建设 改善停车管理
为缓解停车难,充分运用新技术,提升停车信息服务水平
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实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停车场、城乡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补短板工程。
李瑞敏副教授认为,首先应科学规划建设,分区域采取不同的停车供给策略,“对于停车需求较为刚性的区域,还是要以满足需求为基本条件。”
很多城市近年来加强停车设施建设,补足停车缺口。例如,沈阳去年制定解决停车难行动计划三年工作方案,计划解决停车泊位缺口50万个;西安去年出台新建停车位三年行动方案,每年新建16万个停车位。
“规划是龙头,建设是主体,管理是灵魂。”李朝阳教授说,当前一些城市缺乏专门机构协调停车问题,管理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如交警、城管部门等。他建议,改革停车管理体制,“建立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多头管理向统一管理过渡是大势所趋”。
更具体而言,应严格执法、加强监督。“目前,小汽车在城市占路乱停车的违法成本偏低,应当加强联合执法。”李朝阳教授说,目前,交警执法权限是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违法停车,城管执法权限是人行道违法停车,园林绿化部门执法权限是道路绿化带内的违法停车。
李瑞敏副教授也认为,对不恰当的停车需求以及一些相应的不鼓励按需停车的区域,要采取一定的停车需求管理措施,例如分区域停车收费、严格执法等。
此外,还应科学合理利用已有停车设施。“例如通过设置临时停车位、不同单位停车资源共享、停车位分时共享等手段,缓解一定区域、时间内的停车难问题。”李瑞敏说。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健全便民市场、便利店、步行街、停车场等生活服务设施。
目前,不少城市提出了鼓励停车共享措施,例如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位对外开放共享等。对这些新举措,读者纷纷点赞。四川绵阳市读者李伟说,机关大院把空闲停车位提供给附近居民使用,能缓解夜间停车难,安全方便,还避免了停车资源浪费。
为缓解停车难,技术也能发挥很大作用,应充分运用新技术,提升停车信息服务水平。李朝阳教授建议,引进智慧停车技术,例如,提示邻近车库的停车位空余情况,引进电子支付、蓝牙等新技术增加停车场通行能力等。记者了解到,有些城市已经上线智慧停车系统,市民可实时查询、远程预订车位等。
很多读者还就居民小区停车难等提出了自己的见解。“物业要肯管、真管、善管!”湖北武汉市读者余最玲说,她所在的小区内车辆管理得井井有条,车主入住时做好车辆登记,小区车位先到先停;可将钥匙交给物业管理人员,便于需要时将车挪开;一早一晚,物业都安排专门人员负责指挥车辆进出。
云南宣威市读者周均虎还建议,车位设置、管理、收费等不能仅由物业说了算,应尊重业主意愿,通过召开业主大会等广泛倾听业主意见,共同讨论决定。
“个人素质也要提高,要有序停放车辆,不能只贪图自己一时便利,忽略了他人的方便,甚至给他人造成麻烦。”樊进举说。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