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设施有哪些东城建国门街道新型便民服务点“社区移动驿站”重装亮相
人民网北京9月29日电(池梦蕊)散落在街巷胡同内的修车、修鞋、配钥匙摊位,是日常生活中居民离不开的“小微”便民服务,然而也常常伴随着“跑马圈地”影响交通、带来周边环境脏乱差的问题。如何平衡“美观”和“便民”这两大需求?东城区建国门街道在环境整治提升后反复调研,倾听居民诉求,对地区便民服务点统一设计、规范、升级,于近日在各社区集中推出10个“社区移动驿站”,这一新型便民服务点兼顾“高颜值”和“多功能”,有效提升了新时代便民服务水平。
“社区移动驿站”从外形看像一个底部带轮,长2.5米、宽0.8米、高1米的长方体不锈钢“组合柜”。在一侧立面上,清晰地印着“党心连民心 服务进社区”等设施简洁文字说明和地理位置图示。从正面看有4个柜门,打开最左侧柜门,可见3层储物抽屉,门后还可悬挂物件;其余3扇柜门则能像“抽屉”一样迎面拉开,内部空间被分隔成大小不同的单层、双层、三层储物空间,可由使用者依据便民服务的需要摆放进修车、配钥匙、换锁、修鞋等用到的机器、工具、零部件等。使用者工作时将工具从柜子里拿出,柜面即可做操作台;收工后再把物件放回柜体上锁,安全又整洁。值得一提的是,“驿站”里还配有2个灭火器,附有使用说明,以备不时之需。
“社区移动驿站”便民服务点设计项目自2018年11月启动,建国门街道联合专业设计公司,多次与辖区便民服务点工作人员进行面对面座谈,并结合居民反映的意见建议,经先期投放、试用2台样板设施,不断完善其功能。今年8月,利用各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购买的共计10台“社区移动驿站”面向辖区九个社区投放完毕,分别位于各社区胡同口、便民服务网点等不扰民且方便居民使用的地点。其中,除金宝街北社区投放2台外,其余八个社区各投放1台。
在赵堂子胡同12号楼前诚和敬养老驿站维修部门前,摆放着大雅宝社区的新型便民服务点“社区移动驿站”。据大雅宝社区党委韩冬介绍,这台“社区移动驿站”目前由该社区便民维修点的刘师傅管理使用。
今年55岁的刘师傅来自江苏盐城,2002年来到北京后便在北极阁胡同“摆摊儿”修自行车,去年社区便民维修点开业便转移到赵堂子胡同。除了修自行车(电动车)、换电瓶,刘师傅还会换锁芯、配钥匙、维修水电等,如果居民需要,还能提供上门服务。
正因如此,尽管刚来不到1年,凭借着一身好手艺,刘师傅成为“社区移动驿站”管理使用的不二人选,并且得到了街坊邻里们的认可。刘师傅说,尽管有养老驿站维修部这个室内空间,但修车等服务还得在室外完成,而且室内存储空间小,很多零件放不下。“车胎、一些不常用型号的钥匙、锁芯等物件我就放在这个柜子里,不像以前很多东西装不下。现在修车、配钥匙都得用到它,用什么拿什么,再也不像以前工作时大小零件摊一地,更整洁、美观了!”每天少说服务十多个居民,刘师傅觉得“社区移动驿站”“帮了大忙儿”。
而对于在东总布胡同西口提供便民服务的王师傅和陈师傅来说,“社区移动驿站”同样为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不少便利。王师傅和陈师傅分别是赵家楼、东总布社区“社区移动驿站”的管理使用人,王师傅今年53岁,自上个世纪80年代末起就在大羊宜宾胡同西口修鞋、修包、修拉锁;陈师傅今年50岁,在东总布胡同西口修自行车、配钥匙也有十余年了,他们不仅是赵家楼片区街坊们的“老相识”,服务有口皆碑,而且都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登记过,具备便民服务资质。“两个人的服务内容不完全相同,放在一起能形成互补,更方便居民。”赵家楼社区工作者柳杰表示。
与刘师傅不同,在“社区移动驿站”投用前,王师傅和陈师傅只能“露天作业”,没有专门的室内场地。“现在,我们的工作环境更规范、更美观,头顶有大伞在,再也不怕雨打日晒了!”王师傅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自8月初“社区移动驿站”在街道各社区正式投放,“社区移动驿站”正在逐步为社区居民知晓,日益发挥便民服务的作用。为确保“社区移动驿站”顺利运营,建国门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还专门制定了相关管理规定。根据规定,由各社区选定具备资质的,与之签订服务协议,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定期对站点的专业技能、服务满意度、收费是否合理等进行考评;平房区物业负责维护站点外观的整洁明亮和站点周围的环境卫生;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负责对“社区移动驿站”的运营情况进行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