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创业,想好创业失败的代价了吗?互联网+创业再次失败
(接着上一篇的文章。)
本科毕业的时候我找了一份工作,去了一个国企,国企相对时间比较悠闲,国企工资确实低,在那时候就想着有机会出去创业,之前有那个学长的微信,看见他在朋友圈发的一些关于创业的动态,交流了几次后,就决定辞职一起创业。
再次创业
我们创业的项目是互联网+社区超市,我去的时候其实已经做了很多了,像线上的网站,收银系统(附上图),包括两个实体店(附上图)已经基本上做出模板,就可以按照这个复制下去。
我们当时的设想是:一般像沃尔玛,大润发等大型超市都是在大型的广场,我们就想做个社区类的“沃尔玛”+本地线上商城品牌,以实体店为基础,在附近的几个小区打出名声,只要实体店能够赚钱,再进一步发展附近小区的线上市场,每个实体店仅限于在附近的几个小区(线上的后台系统可以设置),实体店多了我们还可以进一步发展供应商业务,多线赚钱来支撑更快地扩张。
第一,实体店的定位是200平米左右的,只有比较大,才能跟社区里的几十平米的小超市区分开,我们产品的种类2000多种,能够满足附近消费者95%以上的消费;第二,后台分析系统,大概给出了大约300-400种产品,是高利润高消费频次,带来的利润大约占了总利润的75%,剩下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消费频次不高或者利润低的产品,所以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做了如下调整:百分之80%左右不怎么赚钱的产品降价,比如农夫山泉别人一瓶2元,我们1.1元,利润大概不到10%,这样调整之后,人流量增加了一倍,我们简单算了一个账,利润=客单价*客单量*利润率,虽然利润率有所下降,但是客单量提高了很多,我们整体的利润不仅没有降,反而升高了。
我们店铺的鼎盛时期,是把旁边两家小超市给做的关门了一家,另一个只做烟酒,当时我们对于这套系统非常有信心,决定改变思路,引入第三方运营,给第三方运营者利润的50%,我们抽身出来去做市场招商加盟的事情,按照这个思路,我们每个月必须要招到最起码3-4个人加盟,才能维持公司的支出,包括技术部工资,市场部工资,公司的房租等支出,然后就开始到处的大肆宣传,找了很多渠道去宣传,来咨询的很多,也有想要给我们投资的,但是成交的很少,因为一下要投入50万左右,来找门店,装修,进货等,所以很多人都犹豫了,就这样没出几个月,虽然我们成交了几单,但是不足以支撑我们的支出,所以我们的资金就慢慢耗尽,最后不得已将技术部辞掉了,让他们出去找工作,我们负担不起高额的工资费用,我当时提议去拿融资,我的想法是做盘,先不要在乎收入支出,尽量先开设自营的店铺,只有将品牌树立起来才能吸引更多人来加盟,但最大股东不同意,他觉得拿融资后没有任何退路,必须干下去,万一没钱了,没有给投资的就要申请破产了。最后就这样我们饮恨结束了我们的项目。
后来我选择了考研究生,合伙人选择继续创业,而在他的一年多的摸索下,2019年他成立了一个做流量的母公司整体营业额2000万,利润400万,除掉工资分红,纯利润达到200万,随着年龄的增长,创业失败的成本简直是成指数增长,而大多数创业者又是那极少一部分成功者的炮灰。
创业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 创业用去了我大约三年多的时间,在这三年多的创业时间里,一次次挫败,也许对我的内心承受能力锻炼是最大的,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当你的同龄人都已经在自己的领域里有了一点小成绩,你的内心是焦急而惶恐的,生怕自己不断地试错,最后别人已经功成名就,自己还在不断地试错。再者说,你不要成家立业了?不要赡养父母了?(其实不让父母担心就是目前最大的尽孝了)人来了这个世界一回不容易,好好享受跟家人在一起的时光,这样的时光细细算一算其实并不多。
- 对于创业,如果没有绝对能够有足够优势的市场化的技术或者模式,就不要去折腾,最后有95%以上的概率是失败的,人不是靠鸡汤活着的,等你到了三十而立,同龄人已经博后回国拿到985院校的教职,又或者已经在企业里做到了部门经理,收入大几十万,而你还在靠着创业能让你翻身的信念在跑着市场。(PS:如果家里有矿,就当我没说)
- 如果你是清北毕业,又去斯坦福获得博士学位,回国创业,这类的人,自身就带资金,这样的背景,投资人打水漂又如何,万一赚了那就是几十倍的利润,我说的情况是像我这样普普通通想创业的没有技术又没有资金的,有人跟我说摆地摊也算是创业,当然如果你能把摆地摊做成连锁,那就当我没说。
- 就像我们所做的,我们有一个很不错的模式,但是发现模式背后是资金,好的模式想要快速扩张没有资金只会夭折在手里。而对于拥有技术的人来说,如果能够市场化,初始的时候也是要有资金的,只有将自己的技术做到一定小规模,才有可能拿到融资,像旷世科技的三个创业人,三个清华姚班的毕业的,技术已经是顶尖的了,再打听打听他们背后的技术顾问,孙剑(前微软亚洲首席研究员),前期也差点没挺过来,而人工智能这个领域都是靠资金在支撑着,目前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
- 现在的想法就是读完微电子方向的博士,多发几篇顶级学术论文,去大学拿个教职,我相信一个人扎扎实实在一个领域耕耘一二十年,一定会有回报的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一点点帮助或者启发,麻烦动动您的金手点个赞,给个关注,后续会持续输出高质量的文章)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