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 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年8月11日山西社保便民系统
大力培育具有特色的体育旅游品牌,加快建设国家级体育旅游示范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目的地、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和活动以及精品线,精心打造环京津体育旅游区以体育设施为载体,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带动商贸、会展、演艺、健身、养生等新型业态发展。
积极稳妥推进足球协会。依据《中国足球发展总体方案》和《地方足球协会调整指导意见》,按照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原则,实施省足球协会调整组建工作,健全市、县(市、区)足球协会的组织机构,完善各级足球协会内部治理结构、运行程序和工作规则,建立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机制。积极推进省体育局足球管理中心由事业单位向常设办事机构(足球协会秘书处)转变,适时撤销足球管理中心。
——竞技体育实力明显提升。力争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2018年雅加达亚运会和2020年东京奥运会等重大国际赛事中再创佳绩,实现2017年天津全运会“金牌10枚、力争12枚,牌总数超上届”的目标。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到2020年,全民健身活动站点数量超过3万个,社会体育注册总数达到8万名,各设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各县(市、区)国民体质监测站覆盖率达到50%,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比例达到38%,《国民体质测定标准》总体合格达标率达到92%以上。
(六)加强体育统计工作。建立完善符合体育发展需要的系统化、常态化和标准化的体育统计工作制度,重视体育统计工作在全民健身服务、体育产业发展、公共场馆管理等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充分依靠互联网、物联网和随身设备等新兴工具,优化体育统计工作流程,提高体育统计工作效率,促进体育统计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
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立国民体质监测站点,建立居民体质测定和健康档案大数据互联平台,形成广泛覆盖城镇乡村的体质测试平台。创新体育消费补贴和保障机制,探索统筹利用医保卡开展健身消费,鼓励更多人群参与科学健身,提高群众身心健康,减少疾病发生和治疗。
(三)体育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省人民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扶持体育产业发展的通知》、《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体育产业政策不断完善。体育产业规模逐步扩大,2015年,省体育产业总规模289亿元,全省有体育用品制造企业293家,体育用品销售企业320家,体育服务业经营单位5600家,体育产业从业人数近20万人。全省体育彩票销售实现跨越式增长,五年累计销售287.27亿元,比“十一五”增长近2.5倍。
加强与体育大学、体院、东北师范大学和社会组织合作共建,联合培养冰雪运动专业管理和服务人才。充分利用各地优质教育资源,通过联办、共建和远程教育等形式,不断提高运动员综合素质,到2020年力争创建冰雪项目联办学校50所。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带动和放大功能,加大投入,争取国家资金支持。加强体育与金融机构合作,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增加适合中小微体育企业的信贷品种。
4、建设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20个。
加快建立健全与彩票管理体制匹配的运营机制。适应发展趋势,完善销售渠道,稳步扩大市场规模。加强公益金的使用管理绩效评价,不断提升体育彩票的社会公益形象。
组织好重大赛事备战参赛工作。实施竞技体育精兵战略计划,狠抓奥运会、全运会等重大赛事备战工作的综合协调与组织保障,完善备战机制,统筹组织开展好系统性、适应性、科学性的精细化实战训练,确保完成参赛任务。认真组织好省内赛事和承办国内外重大赛事的筹备工作。
(一)指导思想
3、2020年社会足球队达到3000支;
3、建成国家级传统校20所、省级传统校230所;
6.全省每年举办冰雪国际赛事2项次以上,国家级赛事5项次以上,举办冰雪活动150次以上,力争培育3—5个国内外有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1.2016年新疆第十三届全国冬运会:组建队伍参赛,填补冰雪项目空白;确保获得牌、力争夺取金牌,实现冰雪项目牌“零”突破。
创新竞技体育发展方式。深入研究竞技体育发展规律,实施训练、科研、医疗、教育、管理“五位一体”的科学训练新模式,组建“复合型训练管理团队”。创新竞技体育举省体制,逐步形成办与社会办相结合的竞技体育管理体制和投入评估体系。通过省市联办、省企联办、省校联办等多种方式联办优秀运动队。鼓励组建足球、篮球和冰球等职业俱乐部参加职业联赛,稳步推进职业体育发展。
省级和各市要成立冰雪项目协会,张承地区50%以上县(市、区)成立冰雪项目协会、50%以上社区建有冰雪体育健身站(点)、30%以上乡镇建有冰雪体育组织。
——体育产业体制机制亟待创新。体育市场发育程度仍然较低,体育产业整体规模偏小,体育经营单位实力不强,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社会力量参与体育产业的渠道不畅,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矛盾和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5.全省每年培养冰雪健身社会200人以上。
专栏1:青少年体育组织扶持计划
(七)加强体育场地建设和运营
本规划是省级“十三五”专项规划之一,是“十三五”时期全省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四、主要任务
4、城区公园广场健身工程项目20个;
(四)体育场地建设强力推进。全省累计建成各类体育场地6.48万个,平均每万人拥有体育场地8.83个。体育场地建筑面积达到2199.7万平方米,场地面积达到10265.6万平方米。
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体育传统校和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建设。广泛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青少年公益体育活动和运动项目技能培训,促进青少年爱好体育,掌握一项以上运动技能。探索青少年校外体育员队伍培育工作,推进青少年体育志愿服务体系建设。
创新体育场馆运营。增强体育场馆复合经营能力,扩展服务领域,延伸配套服务,打造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探索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引入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体育场馆运营活力。
二、“十三五”时期体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建成89个全民健身户外。崇礼滑雪、太极拳、武术等特色健身品牌活动影响力日益增大。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2539万人,占人口总数34.2%,国民体质测定合格达标的人数比例达到86.4%。
专栏5:足球发展重点任务
(五)加强体育文化和宣传保障。大力中华体育,培育和奥林匹克文化,实施冬奥会文化专项推广计划,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冬奥会的浓厚氛围。培育体育文化精品,传承和推广太极文化、武术文化等我省优秀传统体育文化。推进运动项目文化建设,塑造运动员积极正面的社会形象。精心培育体育公益、慈善和志愿文化。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加强信息公开工作。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建立实时追踪、动态分析和舆情研判机制,积极回应社会关切。
(七)切实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贯彻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体育发展全局,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狠抓政风行风建设。加强纪律规矩约束,强化责任追究,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正风肃纪,建立惩防结合的源头治理体系,为体育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
4、2020年创建6-8所市级新型足球学校,建立2-3个省级青少年足球训练中心(训练营),建成1-2所足球学院;
(五)推动足球发展
3.2018年韩国平昌第二十三届冬奥会:有省运动员参赛。
2、创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00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00个;
(四)深化人事制度。改善人才引进、人才聘用和职称评定机制,完善政策扶持和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体育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盘活既有体育人才资源。加快培养体育管理、经营、创意设计、科研、中介等急需的各类体育专业技术人才。加强国内外体育合作交流,积极引进领军人才、拔尖人才和创新团队,争取纳入国家有关人才计划,以高水平人才队伍支撑体育发展。
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体系深入完善,体教结合进一步加强,全省青少年运动员注册人数达到29468人,成立了青少年业余训练管理中心,建设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15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10个、国家级传统校19所、省级传统校188所,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91个,国家级青少年户外体育活动营地6个。
5.2020年日本东京第三十二届夏季奥运会:力争获得1-3枚金牌。
制定公共体育场地布局规划。省级制定《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指导意见》,指导和推进各市编制出台《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中长期规划》,明确建设时限、规模、投资等要求,落实到具体地块,在全省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布局规划。鼓励公共体育与公共文化、休闲功能复合,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
(二)竞技体育实力稳步提升。五年来,我省运动员共获得世界冠军42个,全国冠军43个。其中,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3枚牌;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获得6枚金牌、10枚银牌和28枚铜牌;2014年仁川亚运会获得12枚金牌、7枚银牌、3枚铜牌,金牌数创历史记录。
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发挥各地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体育服务业,逐步提高在体育产业中的比重。
——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的国家战略机遇。国家把全民健身和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健康水平作为根本发展目标,凸显了体育的独特魅力和价值,引导更多群众参与体育,为体育发展打下更的基础、提供更强劲的动力。
加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建立体教结合合作机制,推进优质教育资源与体校相结合。按照省有重点、市有优势、县有特色、校有传统的思,不断加大各级体校、少儿体校及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的建设力度,鼓励扶持市、县两级业余体校、各类训练单位快速发展。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巩固业余训练基础,提高业余训练水平。
做好体育彩票工作。转变发展和发展方式,大力推进体育彩票的公益属性、发展质量和公信力建设,全力做好体育彩票各项工作。狠抓依彩,贯彻《彩票管理条例》,进一步完善各项市场管理制度。
——体育融合发展亟待深化。单纯依赖投入、体育部门一家办体育的传统思维和做法依然存在,难以适应新形势育发展的需要,推动体育融合发展的力度和深度不大,体育融合发展步伐不快。
(六)推动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
专栏4:冰雪运动重点任务
(四)推动冰雪运动发展
——公共体育设施明显改善。到2020年,全省各类体育场地达到8.34万个以上,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运动员学习深造、技能培训、就业安置的途径进一步拓宽。体育科研和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升,体育宣传力度不断加强,体育对外交流有效开展,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起步良好,党风廉政和体育行风建设深入推进,有效促进和保障了体育发展。
——京津冀体育协同发展的机遇。国家出台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三地体育实现深度融合发展提供契机,大大拓展了全省的体育发展空间,必将有效推动各类体育资源在京津冀间的对接,不断提升京津冀区域体育发展的规模效益和品牌影响。
5、完成10000人次以上的专业人才培训培训任务;
调整优化项目结构。突出重点,优化结构,拓展规模,提高效益。优势项目保持优势,潜优势项目加快发展,基础项目和集体球类项目稳步提高。重点扶持田径、游泳两个基础大项,提升基础项目竞争力。
打造环京津体育产业带,发展运动休闲、竞赛表演、体育会展、体育文化创意、体育中介、体育金融和体育传媒产业;打造太行山—燕山体育产业带,发展山地户外运动竞赛表演和运动休闲产业;打造沿渤海体育产业带,发展海洋运动竞赛表演和运动休闲产业。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体育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为振兴体育、建设体育强省,根据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结合经济新常态下我省体育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制定本规划。
实施冬季竞技项目重点突破。紧紧围绕筹办2022年冬奥会,全力推进冬季项目运动队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实施重点保障,优先发展式滑雪(空中技巧、U型场地)、单板滑雪、高山滑雪、速度滑冰和冰球等项目,在国内外大赛取得优异成绩。冬季项目布局结构合理,人才选拔培养渠道顺畅,在册在训运动员规模扩大,到2018年开展冬季运动项目的设区市达5个以上,2020年达到8个。
加强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化建设,搭建公共体育服务互联网平台,不断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以《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为主要抓手,落实目标任务和重大政策措施,创新全民健身组织方式、活动开展方式、服务模式。开展实施效果评估和满意度调查,以县级为重点,完善全民健身评价体系。省体育局与市、县(区)人民共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
加大体育场地建设与管理力度。推动落实国家财税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健身设施建设。加强健身场地设施管理与,建管并举,提高健身场地设施使用率。进一步提高体育设施覆盖率,城市街道、乡镇室内外健身设施比例超过80%,行政村(社区)健身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居住区和社区按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0.1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0.3平方米的标准配套群众健身相关设施。在全省主要城市社区基本建成“15分钟健身圈”。
推动全民健身与大健康新医疗融合。积极推进“健康”工程,充分发挥运动健身在疾病防御、慢性病防治和病后康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引导群众转变健康消费,促进疾病治疗与未病健身并重发展。发挥中医药在运动康复等方面的特色作用,提倡开展健身咨询和调理等服务。
加大冰雪运动普及力度。以筹备冬奥会为契机,科学制定群众冰雪运动推广普及实施计划,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体育活动,形成体育部门主导、社会团体牵头、有关部门联手、省市上下联动、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打造冰雪运动大省。
加快青少年体育发展。贯彻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2016-2020)》,加速青少年体育组织规范发展,拓展提升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打造“阳光体育活动”品牌。
2、2017年天津第十三届全运会:金牌10枚、力争12枚、牌总数超上届。
加大校园足球普及力度。把足球列入学校体育教学内容,足球教学时间。鼓励学校建立足球队和足球俱乐部。鼓励建立足球特色学校。构建足球特色学校和青少年训练营相结合的新型足球人才培养模式。制定足球特色学校特殊升学政策,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相衔接的足球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五)体育保障工作取得新进步。体育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深化,制定实施了《省体育局办事公开制度》、《省体育局重大行政决策管理制度》、《省体育局行政执法责任制及相关配套制度》等规范性文件,依体水平不断提高。
五、保障措施
7月29日,省体育局官网公布了省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文中提到:加大冬季运动普及力度,打造冰雪运动大省,达到《省冬季运动发展规划(2015-2022年)》提出的指标,全省经常参加冬季项目健身人口比例达到40%、3000万人次以上,、承德等条件好的地区达到50%、450万人次以上;力争到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以上,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
主要发展指标:
1、中超联赛、中甲联赛、女超联赛保持各有1个或多个俱乐部参赛;
三、总体要求
(一)重大发展机遇
大力发展冰雪运动产业。培育和发展冰雪竞赛表演、健身休闲、场馆服务、中介服务、培训教学等业态。支持各地打造一批冰雪企业和品牌赛事。推动冰雪产业与旅游、健康、会展、金融、网络、传媒等深度融合,提供多样化产品和服务。
专栏6:全民健身便民设施工程
7.冰雪竞技项目中有1-2个冰雪小项达到世界水平。
依托冀中南深厚的体育文化资源,打造武术杂技、通用航空、衡水马拉松、邢台自行车、太极拳等特色体育文化产业聚集区。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支持创建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体育产业。
全面贯彻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总系列重要讲话,高展、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落实全民健身、健康中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以振兴体育、建设体育强省、打造冰雪运动大省为目标,把握新常态,抢抓新机遇,突出问题导向,深化创新,扩大合作,着力发展体育事业、壮大体育产业、提升体育服务供给能力,推动全省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
(二)着力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
协力打造京津冀体育产业带。以体育服务业、体育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强联动发展,培育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京津冀体育产业集聚区,联合申建国家级产业示范项目。合力增强体育用品制造业实力,鼓励域内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形式整合资源,开展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经营,优化区域体育产业结构,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品牌。联合组建京津冀体育产业协会。
积极推进学校体育开展,会同教育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科学规划青少年体育赛事活动,推动更多运动项目在学校开展。建立科学的后备人才选拔机制,确保后备人才选拔的数量和质量。加强与社会力量合作,拓宽后备人才培养渠道,完善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
保障特殊群体基本体育权益。构府主导、多元主体参与的特殊群体体育活动保障体系,加大服务供给力度,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老年人、残疾人、少数民族等特殊群体开展体育活动的组织和领导,推广适合特殊群体的日常健身项目、体育器材和科学健身方法等。
4、2019年山西第二届青运会:展示青年队伍形象,检阅后备人才、后备梯队水平。
2.2017年日本札幌第八届亚冬会:力争有省运动员进入中国代表团。
鼓励各地结合住宅开发和商业设施规划建设一批室内冰场,利用公园和城市广场等用地建设可移动冰场和浇筑室外临时性冰场。引导社会力量建设冰雪场地。鼓励校园建设冰雪活动场地。
——体育基础设施亟待加强。全省公共体育设施基础薄弱,171个县(市、区)仅建有46个县级公共体育场,86个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人均场地面积1.4平米,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对外程度不够,运营效益和利用率不高。
全面落实国家扶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中小微体育企业发展,鼓励成立各类体育产业孵化平台,为体育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与全国优质产权交易所合作,打造体育产业资源交易平台,促进各类市场主体之间体育资源的规范、高效流转。大力发展各类体育产业协会,规范和引导多元市场主体行为,加业自律。
到2015年,全民健身组织网络逐步健全,省级体育协会43个,市级体育协会350个,县级体育总会171个。全民健身指导网络逐步壮大,社会体育7万余名。市县乡村四级公共体育健身场地设施网络逐步建成,全省50.3%的区县建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00%的城市街道(乡镇)、70%的社区、63%的行政村建有便捷、实用的体育健身设施。
(八)加强监督落实。做好规划衔接与细化工作,建立目标任务考核制度,分解落实本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实行规划年度监督、中期评估和终期检查制度。建立健全动态调整机制,分析规划实施情况,为调整目标任务和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依据,确保本规划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打造主导产业。依托山地、高原、丘陵、平原、江河、湖泊和海洋等自然资源,大力发展山地户外运动、冰雪运动、水上运动和航空体育等运动休闲产业,重点打造一批运动休闲节会和品牌活动。实施品牌体育赛事培育工程,结合各地特点和发展实际,创办培育2到3个自主赛事品牌,积极申办和引进具有较大影响力的高端赛事,发展赛事经济,延伸赛事产业链条。
促进相关产业融合发展。落实《体育旅游发展纲要》,大力发展“体育+”,推动体育与文化、教育、旅游、健康、养老等融合发展,带动体育传媒、体育培训、体育会展、体育广告、体育出版和体育影视等相关业态的发展。引导和支持“互联网+体育”发展,鼓励开发以移动互联网为主体的“体育生活云平台”及体育电商交易平台。
不断完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建设水平较高、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体系,逐步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在地域、城乡和人群间的均等化。推进公共体育服务示范区建设,制定结构合理、内容明确、符合实际的基本公共体育服务标准体系。
合力推进体育人才培养交流合作。突出培养体育管理人才,建立京津冀体育干部联合、培训机制,加强三地体育部门人才交流。统筹运动员、教练员、体育场馆运营人员、体育科研人员等优质人力资源,广泛开展区域内的人才交流,加快建立京津冀体育人才智库。
精品线:崇礼冰雪运动线(国家级“十佳”)、围场塞罕坝-御道口-古崖口漂流线、兴隆东燕山全国徒步线。
县级建设“三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或公共游泳馆、公共滑冰馆),50%以上的县(市、区)建成公共体育场和公共体育馆,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公共游泳馆、公共滑冰馆)建成比例超过70%。
促进冰雪场地设施建设带动住宅开发、休闲娱乐等业态的发展。支持打造冰雪产业聚集区,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支持崇礼创建国家级体育产业。支持建设京承体育文化旅游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冰雪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销售等行业,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的冰雪器材、防护用具、冰雪设备、服装鞋帽等企业。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研发科技含量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冰雪产品。
打造冀中体育装备制造业聚集区,建设、、和体育装备研发和制造,培育盐山、海兴、定州、大厂、三河、霸州、容城等一批体育装备研发和制造示范县,推出一批知名体育装备品牌。
省投资30亿元的奥体中心开工建设(包括6万座体育场、体育馆、游泳跳水馆、网球中心和综合训练馆等场馆)。各地体育场地建设步伐加快,体育中心、承德体育中心、邢台市七里河健身绿道、市环城奥林匹克公园等一批大中型体育场地相继落成,体育场地基础设施得到改善。
加强冰雪运动人才培养。依托体育学院及省内外专业体育院校,组建省冰雪运动学校。积极支持、承德有关院校设立冰雪运动专业。加快推进市少年儿童冰雪运动业余体校及宣化二中青少年奥林匹克冰雪运动学校、崇礼区冰雪运动学校、沽源滑冰运动学校等市县两级学校的建设。
专栏2:参加国内外重要赛事任务目标
5、城市社区健身工程项目1000个。
3、全民健身户外活动项目11个;
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创新群众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深入推进体育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打造群众体育品牌活动,提高雪上运动、承德冰上运动、邢台自行车、武术、太极拳、信鸽、秦皇岛轮滑、衡水马拉松和空竹等品牌活动的群众参与度和影响力。建立有效的业余竞赛活动体系和激励机制,探索多元主体办赛机制,促进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
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体育制造业转型升级,鼓励“互联网+”、大数据、高新材料在体育装备业的应用,着力发展智慧体育装备、冰雪运动装备和康体休闲装备等。积极推进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体育中介等体育服务产业的发展。
(三)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1、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项目20000个;
到2020年,群众体育活动广泛开展,全省人民身体健康水平明显改善。冰雪运动项目实现突破,其他运动项目水平明显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体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明显提升。体育场地建设力度加大,体育发展基础更加。全省体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切实做好反兴奋剂工作。全面贯彻实施《反兴奋剂条例》、《反兴奋剂管理办法》,完善反兴奋剂管理体系,探索建立兴奋剂综合治理长效工作机制,实施“反兴奋剂进校园工程”。“严令、严格检查、严肃处理”,做好备战参赛各类运动会的反兴奋剂工作。
(二)主要挑战
——体育产业加快发展。到2020年,全省体育产业总规模突破1500亿元。体育产业增加值的年均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到1%以上。体育消费额占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比例超过2.5%。全省体育彩票五年累计销售500亿元。
(二)发展目标
——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亟待完善。各类体育协会和社会团体组织发展较为滞缓,活跃度不高。社会体育队伍数量相对较少,全省每千人拥有的数量不足1人,科学有效的健身指导服务亟需加强。
基本建成群众体育组织网络。大力培育基层群众体育组织,发挥各级体育总会的核心作用和单项体协、行业体协的作用,推动群众体育组织自身建设,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构建群众体育志愿服务组织网络。基本建成遍布城乡、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社会化群众体育组织网络。
——筹办冬奥会的机遇。携手筹备2022年第24届冬奥会,将加速环首都地区特别是的城市化进程,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生态治理和民生事业的改善,推动奥林匹克运动的普及,加快全省冰雪运动发展,打造冰雪运动大省。
培育多元化市场主体。组建体育产业集团,培育省体育产业龙头企业。着力扶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比较优势、竞争实力的体育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兴办体育中介组织,培育体育经纪公司。
3、2018年印尼第十八届亚运会:在保持上届水平基础上,争取有所提升。
完善足球竞赛体系。扩大全省足球竞赛规模,增加竞赛种类,逐步形成赛制稳定、等级分明、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竞赛格局。重点促进职业联赛、区域等级赛事、青少年等级赛事、校园足球赛事、社会足球赛事等有机衔接,实现竞赛结构科学化。逐步建立健全青少年联赛体系。
一、“十二五”时期体育发展成就
(一)群众体育取得丰硕。贯彻落实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制定落实《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冀政〔2011〕60号),全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群众体育事业蓬勃发展。
——冰雪运动大省初步建成。到2020年,全省参与冰雪运动人口达到3000万人次以上,、承德等条件好的地区达到450万人次以上。2018年平昌冬奥会有省运动员参赛,2020年全国冬运会夺取金牌。
1、2016年巴西里约第三十一届夏季奥运会:争取有更多省运动员入选中国代表团,力争获得1-2枚金牌。
完善运动员文化教育与保障体系。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运动员文化教育和运动员保障工作的实施意见》,促进运动员的全面发展。推动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文化教育工作纳入当地教育管理系列。推进优秀运动员进入高等院校学习的各项政策。继续完善各项运动员收入分配和激励保障政策,确保运动员社会保障待遇全覆盖。做好退役运动员就业安置工作,引导退役运动员从事全民健身服务、体育产业经营开发等工作。
精品景区:崇礼长城岭滑雪场、崇礼万龙滑雪场、崇礼云顶滑雪场。
(三)依体。加强体育法制建设,深入推进依体、依法行政。不断完善地方性体育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建立健全科学决策机制,完善体育部门法律顾问制度,提高体育行政职权规范化、科学化水平。完善体育行政执法制度,加政执法责任制,切实提高体育执法水平。创新普法形式,推进法制宣传教育,营造守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全文如下:
2、乡镇体育健身工程项目300个;
继续推进大型体育场馆运营,创新购买公共体育服务方式,构建省体育场馆信息服务网络平台,整合公共体育场馆、全民健身户外以及社会场馆设施等资源,提升场馆公共服务水平。推行体育场馆设计、建设、运营管理一体化模式,充分考虑赛后综合利用。积极推进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探索将社会体育场馆纳入免费低收费的范围。
专栏3:体育旅游精品景区、精品线、精品赛事
——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机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向纵深推进,对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体育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国家和省相继出台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文件,把体育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进行扶持,了新一轮体育产业发展黄金期。
1、创建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5个、省级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30个;
联合构建国际赛事聚集区。与京津共同谋划、承接和举办国际赛事,建立高端赛事承办的联动合作机制,着力打造与京津冀的国家战略定位和城市形象相匹配的品牌赛事,逐步将京津冀地区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赛事聚集区。推动建立动态更新的京津冀地区群众体育赛事活动品牌库,共同组织开展大型群众体育活动。
——竞技体育实力亟待提升。竞技体育整体实力距实现体育强省目标仍有较大差距,“三大球”等项目基础依然薄弱,优势项目尚未形成夺金优势,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选拔、培养和储备困难较大,发展后劲不足,项目布局和队伍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管理运行机制有待进一步。
支持符合条件的体育企业上市。支持体育企业和重大体育项目通过境内外证券市场融资。安排“体育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设立“体育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引导基金”,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励、股权投资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体育产品、服务、项目和企业等给予扶持,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体育产业投资,重点支持体育行业小微企业和体育产业孵化。推广运用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支持社会力量进入体育产业领域,建设体育设施,开发体育产品,提供体育服务。
加大健身指导和宣传力度。拓宽社会体育的发展渠道,扩大社会体育规模,提升其技能和综合素质,增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进一步完善国民体质测试机制,探索体质测定与运动健身指导站、社区医院等社会资源相结合的运行模式,鼓励社会资本开办康体、运动康复等各类机构。依托体质监测数据库,建立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系统。组织开展科学健身主题宣传活动,普及健身知识,宣传健身效果,推广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科学健身意识。
共同建设京津冀体育健身休闲圈。充分利用京津冀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和体育场馆资源,深入做好“环京津体育健身休闲圈”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培育工作,着力构建特色鲜明的体育休闲区,到“十三五”末在环京津地区打造一批规模大、影响力强的体育休闲。联手京津构建惠及全民的健身场馆群,探索建立体育场馆联盟,实行“健身一”。建设完善三地共享的“互联网+健身”的智慧体育网络。
成功举办第十四届省运会,规模和参赛人数居历届之首。足球职业化发展取得历史性进步,永昌、华夏幸福两支足球俱乐部挺进中超联赛,女足进入女超联赛。联合市成功申办2022年第24届冬奥会,成立了冬季运动项目管理中心,组建了冬季项目运动队,制定了《省冰雪运动规划(2015—2022年)》,冰雪运动大省建设全面启动。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要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将体育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体育经费、体育基本建设资金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和基本建设投资计划,强化政策措施,推动体育发展。建立健全体育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强化部门配合联动、齐抓共管。推进建立京津冀体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形成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4.2020年第十四届全国冬运会:夺取金牌,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
精品赛事活动: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中国空竹艺术节、中国国际武术节、铁人三项大赛、崇礼100超级天挑战赛、丰宁“坝上马术风情节”、衡水湖国际马拉松赛、秦皇岛国际马拉松赛、轮滑节、中国名鸽展示会、中国碧海国际钓具展、中国邢台绿色太行国际公自行车大赛、中国国际太极拳运动大会。
(一)全面推动群众体育发展
2、2020年全省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达到1000所;
推进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与国家体育总局共建崇礼滑雪训练。支持承德市建设国家级和省级滑冰训练。各市建成有效冰面面积不少于1830平米的公共滑冰馆,有条件的县(市、区)因地制宜建设公共滑冰场,鼓励各地现有体育馆建设滑冰馆。
6、2020年,省级建成1个高标准足球训练。各设区市建设1个足球训练或1个青少年足球夏令营活动。各县(市、区)至少建成2个社会足球场。
市级建成“五个一”工程(一个公共体育场、一个公共体育馆、一个公共滑冰馆、一个公共游泳馆、一个全民健身中心)。省级建成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崇礼滑雪训练、秦皇岛训练、射击训练、足球训练。
普及发展社会足球。引导和整合社会力量,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足球活动,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支持民间团体和业余足球俱乐部开展足球活动。积极推动城市、社区、企业的业余足球联赛,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部队组建足球队。注重从竞赛、教练指导、场地等方面支持社会足球发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要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推进社会足球发展。
紧紧围绕乒乓球、射击、跳水、体操、举重和羽毛球等6个夺金重点项目,加大向国家队输送人才力度,培育优势项目集群。发展新优势项目,把拳击、跆拳道、武术等项目打造成稳定的夺金项目,把摔跤、自行车、水上等项目打造成为争金夺牌项目。采取联办形式发展“三大球”项目及落后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