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决现场德媒称中国决定汽车未来:中国人不满意 行业都发抖联想乐padp1
参考消息网4月21日报道 德国《焦点》周刊网站4月18日刊登塞巴斯蒂安·菲曼撰写的一篇文章,题为《中国决定汽车未来的五个原因》,文章摘编如下:
4月19日,上海国际车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中新经纬客户端记者 罗琨 摄当德国汽车经理看到中国市场时,眼眶都湿润了。这里有着什么样的潜能啊!在欧洲汽车市场未来几年最多也只能保持停滞的同时,在中国,这样或者那样的增长低迷只能够在短时间内对氛围造成影响。德国汽车制造商已经蓄势待发为上海车展准备了很多顶级的新款车型:奥迪和大众推出强悍的新款电动越野车e-tron和Crozz,梅赛德斯推出改良的S级系列车型和A级限量车型。大众汽车的子公司斯柯达带来了给人以深刻印象的电动车Vision E。人是会为优质客户做些什么的。三大德国著名品牌去年在中国共售出了158万辆新车(增长13%)。
那么在中国一切都是阳光灿烂吗?并非如此,因为有时候幸运饼里也有坏消息。中国汽车市场既庞大又“危险”,因为它按照自己的规则运转。
原因一:中国市场实力雄厚
部分数据可以显示,欧洲为什么不再在汽车制造商的计划中占据优先位置:
2016年中国售出了2300多万辆汽车,比2010年的两倍还多。虽然未来增长不会再如此具有爆炸性,但是稳健的增长持续。汽车研究中心预测2017年销量将达近2500万辆,2025年则会超过3500万辆。
中国在全球市场市场的份额也同样在增大。今年全球卖出的8580万辆车中有大约四分之一是在中国卖出的。2025年到全球市场达到1.06亿万辆时,中国的比例将占到三分之一。
目前1000名中国人当中只有75人拥有汽车——与德国的562人和美国的742人(2014年的数据)形成了鲜明对比。北京或上海等大城市交通严重拥堵的同时,还有足够的百万人口城市,那里有对汽车如饥似渴的购买者。
原因二:中国将“老”汽车界牢牢与自己捆绑在一起
中国汽车市场由三大群体组成:进口品牌、合资厂商和本土制造商。中国人通过巧妙的战略使自己从合作中获益。
进口品牌:宾利、保时捷和法拉利等豪华车制造商还没有在中国自产。由于高进口税的原因,这些车在中国的价格几乎是欧洲的两倍。尽管如此购买者仍然不少。
合资企业:想在中国生产就只能与当地企业合作。国家控制下的合资企业(例如上海通用、一汽大众)有多种下属品牌,此外这也使得很多西方车型可以在华生产(例如宝马3系、奔驰A系和大众帕萨特等)。通过这种合作,中国不仅获得了利润也获得了技术。
长城、比亚迪和吉利等本土生产商在技术和设计方面只比西方或日本竞争对手落后一点点。
原因三:中国汽车行业有出口潜力
令中国人在欧洲碰了一鼻子灰的著名的失败案例(陆风、双汇CEO、华晨BS4和BS6)已经成为历史。目前的扩张更为谨慎,但也更加聪明。
除单个市场(如意大利、希腊或东欧)外,中国人选择先不进入欧盟。相反,中国人在非洲国家(例如南非、肯尼亚)、南美和中国以外的亚洲国家站稳脚跟。中国人甚至已经在古巴立足。除皮卡和越野车外,销售的主要是微型车和紧凑型汽车。
原因四:中国是全球领先的电动车市场
2016年全球共售出87.3万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中国被统称为“新能源车辆”)。其中50.7万辆是在中国卖出的,汽车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新能源车辆的市场份额达到2.1%,几乎是德国的三倍。
电动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严重的空气污染,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电动出行的增多节省研发成本。例如:中国人可以跳过柴油机非常复杂的废气清洁技术,因为柴油机在中国并不占主要地位。
原因五:中国人不满意 整个汽车行业都要发抖
中国汽车市场有几个特殊性,这令它对西方制造商而言显得相当复杂。通过自己的设计室和大量的市场研究,人们试图迎合亚洲人的品味。
此外汽车生产者必须学会,作为消费者的中国人都有哪些权力。像是在大众尾气丑闻事件中那样,欧洲消费者既得不到损失赔偿也得不到对问题发动机进行改装的保证(虽然这是大众自己的过失),这在中国几乎是无法设想的。如果一家制造商因为召回、技术问题或者是恶劣的顾客服务而引起注意,那么巨大的抗议浪潮和“狗屎风暴”就将掀起。
结论是:想知道未来汽车是什么样子以及它是如何驱动的人至少要一直留意中国的发展。正是这个庞大的国家给德国汽车生产商带来钵满盆满的利润与增长。令人关注的是这个问题:中国人是否也会掉转矛头,建立起与大众、丰田或者通用同等级别的全球企业。迄今为止这还只有隐约的苗头。(编译/赵涟)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