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法制

网络(文学)写作:一种新的思想能源与经济动力【王天舒 文学看台2024】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文学)写作,“是一种人格尊严的标志”(《网来网去》王天舒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网络(文学)写作,是一种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网络(文学)写作,是现代人运用现代技术的一种思想结晶;网络(文学)写作,“是推动人类思想及其社会形态发展的新能源与新动力”。(《网来网去》王天舒著,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9月第一版)

  网络(文学)写作,涉及到语言学、信息学、写作学、符号学、传播学,以及计算机领域的诸多科学。因此,网络(文学)写作从诞生之日起,就具有社会性与科学技术性。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江怡教授在《语言的结构与世界的结构》中指出“动物的语言永远达不到逻辑的层次;动物的语言只表达一种要求,不会描述一种事情;描述要在时空中交织事件。”可见,以语言为主的写作(网络文学与网络写作)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特征之一,是一种人格尊严的标志。

  进一步来看,德国数学家、逻辑学家、哲学家弗雷格曾把人类生存世界划分为三个领域:外在世界、纯精神世界和意义世界。这与当代哲学家波普尔于1967年提出的三个世界理论是基本一致的:“首先有物理世界——物理实体的宇宙……我称这个世界为‘世界 1’。第二,有精神状态世界,包括意识状态,心理素质和非意识状态:我称这个世界为‘世界2’。但是还有第三世界,思想内容的世界,实际是人类精神产物的世界,我称这个世界为‘世界3’。”“三个世界的理论,已成为现代哲学的共识。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同时生存在三重时空世界里。”其中“精神产物”的世界(即“3世界”,人们称之为“意义世界”,它是由物质与精神结合构成的。当代的哲学与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是创造“意义世界”的人,推动了人类社会文明与文化的发展。一个完整意义的人,应该是拥有“意义世界”的人,即拥有“精神产物世界”的人,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文明人”或“文化人”,比如爱好艺术者或艺术家,爱好文学者或作家,爱好科学者或科学家等。一般情况下,步入“意义世界”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精神产物”,而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一般是没有自己的“精神产物”的。尤其是21世纪,人类社会已进入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人的层次将不会再仅仅以“身份”或“能力”、“地位”来作简单区分。在文明社会人的心目中,将会以“精神产物的多少及优劣来衡量人的层次与价值。”

  那种“”决定“大脑”的时代,将会逐步远离我们,“文化”与“文明”的21世纪,将会以“3世界”为主体,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这个创意时代,必将会属于拥有“精神产物”的人们。因此,一切“3世界”的典型活动及生活方式,都是会有价值的。所以,网络(文学)写作,应该是属于人类“3世界”的活动,体现着人的价值与尊严。通过网络写作展示自己精神状态,体现出人区别于动物的本质特征,从而维护自己的人格与尊严。这是博客及其网络(文学)写作的意义之一。

  21世纪,人类已走进“知识经济”时代,又称之为“信息”时代,美国教育家韦斯特曾形象地说:在信息社会里,“写作,包围着你!”人类社会已进入了“写作时代”。

  托夫勒在《前景与前提》一书中也指出:“新的经济要求掌握符号形象抽象的技巧,要求合乎逻辑地说明问题和表达的能力,以及其他方面的能力”,他说:“在可以预见到的时期内,所有这些技能和特征都必须伴随有最起码的若干基本技能”,如“阅读技能”“写作技能”和“一些(未必是大量的)数字技能。”

  当今地球上,知识与信息社会已经不再是一种梦想,也不再是一种观念,而是客观存在的现实。社会学家们都强调写作能力是知识与信息社会所必备的基本能力,这是因为:在知识与信息社会里,整个社会的本质就是信息的加工、创造、复制、交流、运用;社会带动结构将产生急剧变化,大多数的就业人员将主要从事信息的加工、处理与创造;而信息的加工与创造根本就离不开写作(知识信息靠写作保存、传播,靠写作表达新的创新与创造)。因此,在第四产业(知识与信息产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从某种认知角度而言,网络(文学)写作,已经是一种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

  早在上世纪末期,景志萍在《扇动文学的另一只翅膀——论网络文学的通俗性特征》一文中就指出:“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兴起的第四媒体,是后工业时代的标志性产物,其诞生和发展使人们有了随心所欲地进行文学创作的机会——即文学传播方式的变革为网络文学的兴起创造了契机。网络文学在传播方式上拆除了媒体垄断的藩篱,打开了作品发布的通道,为其边缘话语赢得了言说自由空间。”另外,一个文学网站,对编辑素质也是个全面检验,他除了需要有文学写作与编辑知识外,还需要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网络知识,以及传播知识和传媒知识。

  本世纪是机器媒介与数字化时代。以广播、电视、计算机网络为代表的机器媒介,以及机器媒介所催生的数字化时代,极大地改变着文学的生存范式。作为最具大众化的一种文学,网络文学除具有文学的一般特征外,因其以计算机互联网为载体,还不可避免地有其自身的特征:(1)现代知识与技术性;(2)言说(思想)自由空间性。

  欧阳友权先生在《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中指出“数字化技术开辟了人类新的认知空间,把人的科学理性推向了智慧的峰颠,也为创生诗意的‘虚拟真实’,克服全球化图式中的失语焦虑提供了契机。”该书中还强调:“文艺与非文艺的界限正在被网络实施本体论颠覆。随着‘读书’转向‘读屏’,物质实存转变为数字虚拟,新的时代文化客观上要求我们以网络化的思维方式重新认识文艺,重新审视既有的文艺惯例和文艺观念。”

  如果说:“知识就是我们对世界理解的话语体系。科学的知识是一种话语体系,给出了一种我们关于世界的整体认识。”那么,欧阳友权先生对于数字化语境中的文艺学的建构,亦足以说明:网络(文学)写作,是现代人运用现代知识与技术的思想结晶。

  2016年05月23日,中国作家网刊登了邵燕君的文章《网络时代:如何引渡文学传统?》,文中指出:“从媒介发展的历史趋势上看,每一次媒介都会带来一次深刻的文化。”文中敏锐地意识到一种新的思想结构方式正在产生:“正如麦克卢汉在半个世纪之前就提出的,在媒介来临之际,要使人类文明得到良性继承,需要精通旧媒介‘语法’的文化精英们以艺术家的警觉去了解新媒介的‘语法’,从而获得引渡文明的能力——这正是时代对文化精英们提出的挑战和要求。”(《网络时代的文学引渡》,邵燕君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出版)

  其实早在上个世纪,就有网络文学研究者指出:“目前国内上网的约1000万网民中,21岁到35岁的占80%。网络文学兴起的背后是70年代乃至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青年文学爱好者的迅速成长。有人甚至将网络文学形容为‘时代新文化运动的先声’,网络文学的兴起能够‘吹响新文明的号角’。”这段话语中,就明显透露出了某种对新的思想结构方式即将形成的焦虑。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江怡教授通过旁征博引,科学论证,在《语言的结构与世界的结构》中指出:“人类社会的进步,依赖于人类对世界的理解程度。科学的进步,依赖于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程度。思想的结构就是我们对世界所形成的意识内容,即我们对世界的理解构成内容。”据此,我们可以说:网络(文学)写作是一种新的思想结构方式。这种新的思想结构方式具有“现代知识与技术性”与“言说(思想)自由空间性”,以及“虚实交融,可图示化”的特征。

  在《2000年网络奇幻文学小盘点》的文中,讲了这样一件有趣的事情:“在网上写字的同时,俞白眉、宁财神、邢育森等人另辟蹊径,策划了一场有意思也能赚钱的活动,由榕树下网站和北京红线影视公司联手,倾力制作30集电视连续剧《城市守望者》,该剧前12集剧本已由网络作家宁财神、俞白眉、邢育森完成,后18集剧本面向网络公开征集。可以预料的是,这部电视剧一旦问世,其在网络内外引起的反响将突络文学的范畴。”这个有趣的事情,说明网络(文学)写作带有经济性,同时可以“突络文学的范畴”,构成一种新经济动力。

  2009年08月07日09:01,文汇报,范昕、朱燕亮在《我国网络文学规模日趋庞大 “野路子”能否走正》中讲了这样一个事实:“看看2008年3月,以《鬼吹灯》系列成名的网络写手天下霸唱以年收入385万元入选‘福布斯2008中国名人榜’,《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也以225万元的年收入上榜。他们才不过30岁出头的年轻人,论起年收入却遥遥领先莫言、贾平凹等老牌传统作家。” 这说明:至少从2008年开始,网络文学(写作)就成为了网络作家(或网络写手)经济收入新的渠道。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网络(文学)写作,是个体的一种新经济动力。

  2009年08月22日11:42 ,人民日报网刊登的《网络文学——不可忽视的力量》文中讲到:“在海外,电子游戏、影视、动画都是最重要的文化产业形式,占据了整个文化产业最大的销售份额。以日本为例,它的电子游戏及其周边产品的年销售早就突破了2万亿日元,其动漫产业的销售额超过汽车业与木材业总和。美国这几个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还要高于日本。”这可以佐证:在知识与信息时代,网络(文学)写作,是文化产业与市场的一种新经济动力。

  在中国,网络(文学)写作,同样是文化产业与市场的一种新经济动力。2009年06月28日13:57,光明日报,吴丛丛在《红透半边天的网络文学》中写道:“新的文本读物,也催生了网上付费阅读这种新的赢利模式。”文中还介绍说:

  盛大网络文学旗下的“起点中文网”,从2003年起开始阅读收费,每千字0.02元。但就是这毫不起眼的每千字0.02元,造成了集腋成裘,让一些网络写手赚得钵满盆盈。请看一组数字:

  平均每天有超过1100人为“起点中文网”的长篇网络原创小说写稿,每天网站文字内容更新超过3400万字。

  加上“晋江原创网”和“红袖添香网”,盛大网络文学每天吸引点击量接近4亿人次。其中有3500万用户成为这3个网站的忠实拥趸,其中付费用户达到400万人。

  随着付费阅读网站的兴起,越来越多更年轻的人加入到网络写作的大军中。一本好的网络作品,如果有超高的点击率,便会有书商前来淘金。从“网上”走到“网下”的畅销书不计其数。在洛阳纸贵的形势下,各大书店也纷纷开辟出“网络文学”专架。

  《红透半边天的网络文学》中指出:“早在2006年,就有人把网络文学比作图书出版业的‘掘金机’。”此后,网络(文学)写作,这种新经济动力的报道不断。如《80后设计员网络写作年收入逾百万元成富豪》(2012年12月10日 14:39 ,来源:齐鲁晚报,李超);《粉丝百万“打赏”作者掀起网络文学盈利新模式》(2013年08月29日 11:08,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到2015年,起点月票榜升级为福布斯原创文学风云榜,投票对象扩大到全行业,并于2016年初召开了第一次风云榜的颁奖盛会。月票榜上榜作品能获得从一千到一万元不等的奖励。事实上,在月票榜刚推出时,一万元奖金对作者来说是非常具有力的奖励,而到了今天,这个奖金早已变得微不足道,但榜单的争夺日益激烈,因为相比现金奖金,榜单给予的人气提升和价值提升等隐性帮助远远超越了奖金本身。”《网络文学新气象:大学的榜单,国家的榜单》(2016年02月29日08:23 来源:中华读书报, 舒晋瑜)

  2016年02月03日14:23 来源:钱江晚报(杭州)《全国网文重镇杭州要抓住网络文学这条产业链》(原标题:全国网文重镇杭州要抓住网络文学这条产业链)这篇新闻报道,更加证明网络(文学)写作,是一种新经济动力的事实。新闻报道写道:

  当我们正慢慢适应“互联网+”的概念,昨天在杭州市“”上,代表、杭州市文联主席应雪林又提出一个新的想法:“文化+”,将文化和产业结合起来,把文化的软实力转化为经济的硬实力。

  应雪林说,浙江有很大一批网络写手,很多都非常有名,相当一部分住在杭州。目前浙江网络作家代表人物的产业转化价值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北京。全国有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网络作家在浙江约有20人,在杭州的约占一半。

  应雪林认为,网络文学是杭州的非常重要的资源,已经有不少民营企业、文化中介开始抢占网络文学IP(知识产权)资源。网络文学是众多网络文艺形式的“母体”,“有了好的网络文学作品,就可以把它改编成影视剧、游戏、动漫等,还可以带动出版业的发展。”

  应雪林说,把网络文学这块资源发展好、利用好起来,就能够形成一个巨大的文化创意产业链,可以很好地带动杭州“文化+”的发展,“像《甄嬛传》(修订典藏版6卷),至今已发行25万套150万册。像电视剧《芈月传》,单集制作成本大概在200-250万元左右,而单集的版权销售在400万-450万元左右。”

  谭伟平先生在《未来文学形态探析》中就指出:“其实,伴随着新媒介出现的网络文学,自诞生就不可避免地打上了产业化胎记。”(《未来文学形态探析》谭伟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一版,P72)

  人类文明社会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已经认识到:天然资源再多,也需要人们用思想(智慧及其智力)资源去开采、利用;经济手段,更需要人们用思想(智慧及其智力)资源去认识、掌握、运用,才能产生价值;文化及其变化发展,其本质也不过是人类思想(智慧及其智力资源)的结晶。在这个意义上说:网络(文学)写作,是一种新思想能源。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江怡教授在《语言的结构与世界的结构》中谈到世界与语言的关系时指出“世界与语言的关系:世界是怎么样,语言便会怎么样。语言是怎么样,语言所描绘的世界怎样。”据此,我们可以认为网络(文学)写作的出现,拓展了世界的模样,在3个世界之后,拓展出了“网络(文学)写作”世界,并诞生了“网络(文学)写作语言”。这样,就间接地拓展了人类的认知方式与人类社会形态。谭伟平先生在《未来文学形态探析》中就指出:“毫无疑问,这种变化是网络技术带来的,无论是进行传统文学创作还是现代网络创作,只要在创作中运用了计算机作为工具,就会逐渐出现量变(写作方式)到质变(思维方式)的发展过程。”(《未来文学形态探析》谭伟平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5年11月第一版,P55)思维方式的改变与发展,必将导致某种“新思想能源”的产生,因为:“我们能够理解的世界是我们构造出来的。世界无所谓多样性,我们认为多样性。”(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江怡教授《语言的结构与世界的结构》)

  “人类社会的财富历来体现在有形的物质财富与无形的思想财富两个方面,在这其中思想范畴内的智力、观念要比看得见的资本金更为重要,因为先进的思想或开放的观念可以让资本打着滚增值,而精神贫乏者们却会一次次地与致富机会擦肩而过。”即:“财富是思想的产物。”(《智慧简史》时代文艺出版社,赵学林著,2003年11月第一版,P211)

  网络(文学)写作,作为一种具有新经济动力的新思想结构,自然将会成为一种增加人类财富的新思想能源。欧阳友权先生为我们揭示了其中的奥妙:“新媒体及其文学本身就是市场化的产物,这种文学所具有的精神内容与传媒经济的双重属性,让经营者培植出了这样一条文化产业链:签约写手——储存原创作品——付费阅读——二度加工转让——下载出版——影视改编——制作电子书——开发移动阅读产品——网游改编——动漫改编——转让海外版权等,通过全媒体营销建立起一个融合在线阅读、移动阅读、实体图书、动漫、影视等多形态文化产品,立体化版权输出链条。”(欧阳友权,新媒体文学:现状、问题与动向[J]湘潭大学学报,2012,6:94-95)

  世界是由能量(能源)、物质(材料)、信息构成的。因此,能量(能源)、物质(材料)、信息就构成了现代社会进步的“三大支柱”。一般情况下,我们不能够直接深入了解世界上的能量(能源)、物质(材料)及其内部构造与特性,因此只能通过对能量(能源)、物质(材料)的各类信息进行收集、分析,从而掌握和运用能量(能源)、物质(材料)产生价值。这种劳动,就是生产信息的智慧劳动。美国著名社会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大趋势》一书中,曾指出,在信息社会里,起决定作用的生产要素将不是资本而是信息知识,价值的增长不再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他进一步明确指出:“在这个文字密集的社会里,我们比以前更需要具备基本的读写技能。”在知识经济时代里,物质生产与产品消费的全过程,都将伴随着“知识生产”,而“知识”的载体是“文章”。

  网络(文学)写作的结果“文章”,因其本身就具有新能源与新动力性质,因此将构成一种新能源与新动力的场所。中国作协陈建功认为:“从结绳时代、甲骨文时代到钟鼎文时代,任何一个时代,媒介都是主宰描述方式的主要因素。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介,必然会带来传播方式的巨变。”从某种视角而言,以互联网为媒介的网络(文学)写作及其写作的结果“文章”,其本身也是一种全新的媒介。其发展趋势,将构成一种新能源与新动力的场所。

  “对世界所有知识的构造都是基于我们对先天具有的直观形式;直观形式中基本形式时间和空间;通过时间和空间我们把握了范畴和概念;范畴和概念是构成思想内容的基本结构;借助于概念和范畴形成我们的推理活动;推理借助某种理性能力展开的。”(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的江怡教授在《语言的结构与世界的结构》)

  世界是思想推动的,一部世界发展史就是一部思想发展史。网络(文学)写作产生的新思想,或者说:一种新的思想能源与经济动力——网络(文学)写作,将推动我们无法预知的未来。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