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传播信息能促进消费者“买买买”?
都说:意识支配行为。所以,要想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首先要让他们有对应的消费意识。而商品营销信息的传播,就是培养他们这种意识的关键来源。
总结来说就是:营销传播,是消费者行为改变的来源。前后两者是互为因果关系的:一旦消费者有了这样的想法和感受上的改变,那他的行为就会有那样的改变。所以,在商业的宣传营销中,选出一个能够打动目标人群作出消费行为改变的核心传播信息是关键的一环。
近日,母婴、女性消费品牌全棉时代上演了一出“连环翻车案”。先是营销传播的广告不讲价值导向,并且涉嫌侮辱女性,还上热搜,从而引发了广泛批评;再是,因为一封“道歉八行字,营销两页纸”的道歉信被指公关差劲。
此外,近几年里各大平台给用户偷偷开通付费服务以及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事件,也屡见不鲜、屡禁不止。
对于电视购物而言,安全播出是我们工作的生命线。电视购物作为广电媒体是社会的公器,承担着重要的公共职能,无论是在有线视频还是在互联网视频中都应先守法、知法,要保证节目和商品合法合规,杜绝虚假商业宣传。
虚假商业宣传是经营者以营利为目的进行的商业宣传活动。它有别于普法宣传、公益宣传,也有别于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发布的虚假广告(有专门的《广告法》进行管理),它是专指在营业场所内对商品进行演示、说明或通过上门推销、召开宣传会、推介会等形式进行的商业宣传。
虚假商业宣传的对象是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的相关信息。既包括商品或者服务的自然属性信息(例如商品的性能、功能、产地、用途、质量、成分、有效期限以及服务的标准、质量、时间、地点等),也包括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服务提供者提供的信息(例如资质、资产规模、曾获荣誉、与知名企业、知名人士的关系等),还包括商品的市场信息(如价格、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
在形式上,虚假商业宣传的内容虚假或者引人误解。内容虚假,是指不真实,与实际情况不符。例如,将国内小作坊产品宣传为国外知名企业产品,将“三无”产品宣传为拿过国际国内大奖产品等;内容引人误解,是指内容中使用含糊不清、有多重语义的表述,或仅陈述部分事实让人引发错误联想。例如,宣传某产品含有物质,该物质对特别有益,但实际上该产品中珍贵物质含量极低,消费者使用该产品不足以获得所宣称的益处。
在效果上,虚假商业宣传造成了欺骗、误导消费者的客观后果(或可能)。主要看是否对购买行为有实质性影响。例如,某商场宣称“十周年店庆全场三折”,如“全场三折”优惠属实,而实际上该店营业仅九年,这一宣传信息虽然不真实,但对消费者购买决策有实质性影响的是优惠力度,不是营业年限,则不应认定为虚假商业宣传。
虚假交易也属于虚假商业宣传。比如,在电子商务领域,有的网店经营者自行甚至专门组织大量人员,通过虚假交易给自己虚构成交量、交易额、用户好评等,以吸引消费者点击、购买;在现实中,经营者雇用他人假扮消费者在店门口排队购物、传播好口碑,伪造商品热销假象,欺骗、误导消费者购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