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法制

一切产业皆是媒体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1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有人说,驱动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是三样事情:汽车、购物中心和电视,谁能掌握这三个关键因素,谁就能赚钱,而今天智能手机已经成为这个最重要的关键因素。

  一切产业都是媒体产业,不仅仅是将媒体产业的内涵进行拓展,而且是需要传媒人跨到产业中去探究其中的规律。最先受到挑战的那群人是否能够最早觉醒,决定了向产业拓展的深度与广度。

  在此推荐罗振宇在传媒梦工场沙龙上的演讲长文《一切产业都是媒体产业》,有人说这篇文章价值500万,我以为并不为过。

  我们现在面对的机会跟过去三十年完全不一样,说一个粗略的定义,过去三十年是中国从一个农业社会和人类已经发生、发育、发展了几百年的工业社会的一个对接过程,是全人类已经成熟的创新向中国扩散的过程;而未来三十年则是一个全人类没有一个人摸得着头脑,大家深一脚浅一脚走进的那个全新的时代。

  如果我要反过来说可能就有点意思,就是所有各位,包括我接触到的那些在用最热烈的口吻、最开放的姿态拥抱互联网的人,其实都是一个水生动物对陆生动物的向往。

  因为他们能够感知到自己身处的这个池塘正在干涸,水一点一点地在少,他们羡慕陆生动物能够翻开四只蹄子,但是他忘了真正要解决的是生出一个肺,而不是用自己的腮来呼吸。

  我讲过一句话,根本就没有什么新媒体,所有生活在新媒体时代、利用互联网工具,在互联网所散发出的环境分子浸泡中的所有媒体皆是新媒体。

  那互联网对所有的传统媒体界带来的是什么呢,我认为带来的是一种叫做新的“鲁媒体”。就是传统媒体遇到的不是边界上来了一群野蛮人,要去攻城略地,拿下我们原来拥有的领土,不是;

  传统媒体真正遇到的处境是:强制拆迁,异地重建。只要你在这个时代生存,所有原来那些传媒要素将被层层拆解,归为碎片;

  这次遇到的情况根本就不是新媒体的冲击,互联网诞生了什么新媒体?所谓的新媒体是指信息的载体、样式发生了创新。

  互联网只干了一件事,就是把所有传统媒体承载信息的那些样式拿到一个全新的基础上,击破了它的时间阻碍和空间阻碍,进行无限制的互动。它就干了这么一件事。

  对于传媒人来说,他原来拥有一个帝国,有漫长的边境线,上面囤了很多粮草和漂亮的妹子,他觉得他可以左拥右抱来享受这份已经囤积好的资源,但是现在边境线上出现了野蛮人开始攻城和抢掠,于是它的疆域一点一点地丧失了,他觉得地盘在缩小。

  错了,整个故事情景设定错了,真正的情景是什么,是一夜醒来你原先霸占的那块碎裂成了群岛,那这个时候所有原先在上奏效的那些帝国逻辑,就是要拥有更大的疆域、更多的资源、更全面的结构和更优质的管理,所有这些逻辑就全错了。

  群岛时代恰恰不是俄罗斯帝国的时代,它需要的是新加坡的逻辑。只要和我相连的人有人愿意从马六甲海峡经过,在我的旁边上岸、修船、办理各种金融业务、娱乐,只要发生这样的联系,我一个点就可以赢。

  这是互联网时代――群岛时代基本的逻辑。而所有那些还试图通过体量、通过疆域来完成这次转型的人,他最后连边都摸不着。

  变局之前的媒体产业,它在生态当中不变的二元是内容和渠道。典型的场景就是赵本山或者一个好的电视剧和央视之间的那种模式。有好内容你就不怕没渠道,有了好渠道你就不怕没有好内容,这是传统媒体的博弈环境。

  但是互联网冲击来了,大家看见打下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是什么,是渠道失效。所以传统媒体认为我可以靠另外一种优质的内容来重新在生态中生活,错,任何生态当中,如果原先匹配的两个倒掉了一个,另外一个必倒。

  在互联网时代全新的媒体生态是什么,我认为会新崛起两座高峰,两个不易的原点。一个点我称之为“魅力人格体”,一个点我称之为“社群运营体”。魅力人格体约等于原来的内容;社群运营体约等于原来的渠道。好像背后模糊有点影子,但是后面的东西差距太大。

  我先说第一个,优质内容和我所称的魅力人格体之间的区隔是什么?它指的不是一个具体的人和传统时代的明星,它可以是一个比如说罗辑思维,也可以是两个人,比如冬吴相对论,吴伯凡加梁冬,可以是六个人,比如说天天兄弟,比如说快乐家族,它也可以不是人,比如说hellokitty。

  总而言之任何具备独特性格、个性、魅力的符号,我们都可以称之为魅力人格体。那为什么魅力人格体会取代原来内容的位置,其实道理非常简单,你从经济学上稍微推一下你就知道这个背后的逻辑。

  前不久我在武昌就见到了中国音乐界的几个大咖,小柯、高晓松等等。他们在干一件事,捍卫版权。我在武昌就劝他们不要干了,这件事情是没有希望的。

  然后他们就很气愤,难道天理不在吗。天理在,但是你盯的那个位置错了,典型的一个场景叫刻舟求剑。你光看见剑是从这掉下去的,你忘了船已经往前走了。

  人们为音乐付出的费用是多了还是少了?当然是多了。那为什么你们作曲家反而挣不到钱了呢,解释只有一个,就是整个产业链条,价值链条里那个有价值产生的环节发生了变化。

  之前唱片公司能挣着钱,唱片公司能分给作曲家钱。但是随着时代往前走,这个价值从产品逐渐地往前移,移到现在是什么场景,就是一个小女孩平时从百度音乐免费下载音乐去听,然后她会在一次演唱会去花五千块钱的门票,其中包括飞到外地的机票,一次性把它还给音乐。

  那背后的意义是什么?传统的交易是以价值等于价格,没错,这个公式对,但是它遮蔽了一个要件――稀缺性。

  要知道稀缺性这个要件在传统的产品经济里面是天然的,所有东西只要它是一个物品,它天然具备稀缺性。可是我们来想一个道理,人类最重要的生活物资是什么,两样东西,空气和阳光。

  如果从人的生存的价值上来说,这两样东西是价值最大的,但是谁能够用商业的方式卖空气和阳光呢?那得是稀缺性的东西,他告诉你“这是干净的东西”。只要是没有稀缺性的东西,再有价值都不产生价格。

  这是一个在产品经济时代被遮蔽了几百年的一个经济学的基本规律,但是原来产品经济时代不影响经济的运行,因为经济所有的交易物、标的物几乎都是稀缺性的。

  但是到了传媒时代,到了互联网时代,到了渠道失效的时代,这个遮蔽的要件出来了,像魔鬼一样地蹦出来了。现在真正稀缺的已经不是内容,而是我的注意力。

  有本事你就让我喜欢你,我去主动找你看,或者有本事你就把东西天天放在我的眼前让我躲不掉,在这种情况下我才会去看。

  那么在这个时代,谁能把所有传播的价值加上交易的要件,就是所谓的稀缺性呢,只有一个东西现在能够最大规模地方便办到,这个东西就叫我刚才说的魅力人格体。

  为什么在好莱坞一部一半的成本是明星的片酬,在国内的电视剧界,为什么像孙红雷这种一线的明星他们要价变得这么高。为什么他能这么牛,不是他演技多好,是他在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不管你提供的信息价值多高,他只提高一个东西,叫稀缺性。

  在微博上你可以清晰的发现一个规律,就是信息已经变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谁说的。我发一个信息跟任志强发一个信息,你觉得会是同样的传播结果?

  我老说嘛,我说我要发一个问号,大家会说老罗手抖发错了吧。杨幂要发一个问号,(搜索微信公众号“投黑马”专注于文创领域的众筹平台)大家会说幂姑娘怎么了,有几万人上去关心杨幂今天心里有什么想法。

  信息已经不是未来传媒世界的枢纽,人格才是。所有还痴迷于所谓的内容为王的人,那请问什么样是好的内容?在过去的十年间,中国电视界或者文化界的所有创新都体现出这样的一个规律,就是把工业时代人的用处重新进行了发现。

  工业时代对人是怎么处理的,叫分门别类各有专攻。可是就在过去十年,我们发现一个学美学的讲了《三国》火了;一个跟我是同一个办公室、研究广播电视的讲《论语》又火了;一个海关的公务员写出了关于明史的巨著。

  工业社会传统的这种分工格局正在被颠覆,一些人不在乎你的内容是多么的正确或者多么的好。(文章来源:文化产业新生代)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