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法制

给个人信息装上“安全门”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3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进入7月,国家网信办针对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连出重拳:4日,责令“滴滴出行”App从应用商店下架。9日,又通报下架“滴滴企业版”“滴滴顺风车”等25款App“全家桶”。APP保护个人信息的问题,又一次引起人们的关注。

  随着移动网络、智能手机越来越普及,APP也越来越丰富,有统计说已超过300万个。APP逐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为我们提供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用户个人信息泄露与滥用等问题。

  当我们在给手机安装新的App时,往往会被询问是否允许索取定位、发送通知、访问设备照片、通信录、拨打电话等权限等。有的与该APP的功能完全无关。安装个天气App被要求访问通讯录,下载个健身App被要求访问手机相册。如果用户不同意,就被拒绝安装使用。用户被占据优势地位的App“勒索”,不得不选择“允许”或“接受”。

  大数据时代,用户信息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资源,成为商业竞争甚至国际竞争的重要领域,前不久就有媒体报道美国要求我国某网络平台提供用户数据。商家在利益驱使之下强制授权、过度索权,随意收集、过度使用、非法买卖个人信息,给用户造成了风险隐患。网民希望,能给个人信息装上“安全门”。

  呼应广大人民群众的期待,我国首部《民法典》,将网络虚拟财产、数据纳入保护范围,规定了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制度。去年10月,《个人信息保(草案)》公开征求意见,针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内容、个人信息处理者的职责和义务等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

  有关部门也出手整治乱象。2020年,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四部门持续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工作,受理网民投诉举报1.7万余件,对4万余款App进行了检测评估,公开通报超过556款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

  此番国信办又对滴滴APP进行处罚,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个人信息不是不设防的羔羊,不能任由违法违规者宰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