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講述江村百年民生故事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2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章劍華的《世紀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聚焦長江邊上一座著名小村——開弦弓村(“江村”),生動講述百年來這裡的人們為創造美好幸福生活奮斗的故事。作者把開弦弓村放到整個百年歷史中去考察,寫它名揚天下的傳奇,從而突出了“小康社會”的歷史景深。

  開弦弓村是一個普通又不凡的小村。上世紀30年代,江蘇省立女子蠶業學校校長鄭辟疆帶著學生費達生、鄭蓉鏡等來到這裡,在當地人陳杏蓀協助下,利用當地豐富的桑葉資源,發動了一場“蠶絲”,培育新品種、辦現代繅絲廠,幫助當地百姓擺脫貧困。青年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費孝通的到來,賦予鄭辟疆、費達生們的工作以新的價值。在姐姐費達生引導下,他來到這裡做社會學調研,后寫出舉世聞名的《江村經濟》一書。我們從中可以看到,古代“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理想在這個小小鄉村得到了自覺踐行。費孝通后來的《鄉土中國》一書也延續了《江村經濟》的思想,提煉出“不飢不寒的小康的生活”理念。

  《世紀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與同類作品不同的是,重在寫中國小康社會發展中的先進思想,突出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的重要作用。費孝通、費達生、鄭辟疆、陳杏蓀等參與“江村經濟”實驗的知識分子、文化人就是當時中國實業救國救民的代表性人物。書中的費孝通,極為敏感地捕捉到“蠶絲”的深刻意義,從社會學層面揭示了小康社會的豐富內涵。他從絲廠女工情感情緒的變化中,發現“蠶絲”不僅改變了老百姓生活,而且提高了婦女的社會地位,具有推動社會進步的意義,體現出一個思想者的道德良知。新中國成立后,他仍然心系“江村”,幾十次來到開弦弓村,每一次來,都積極為鄉村發展建言獻策,為的是讓開弦弓村百姓跟上時代腳步,過上小康生活。

  與之相映生輝的是費達生的形象。這位以實干著稱的“蠶桑專家”,一生和這個小村緊緊聯系在一起。在積貧積弱的時代,她“強國富民”的理想很難真正實現。直到新中國成立,她才看到了鄉村經濟振興的希望,並和當地干部群眾一道,為之開創美好未來。她深刻體會到,知識分子必須自覺融入時代,與黨和人民同心同德,才能有所作為,也因此,她在耄耋之年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世紀江村——小康之路三部曲》在講述小康故事中深化了民生理念,突出了共同富裕思想,傳遞出這樣的信息:開弦弓村的小康之路,也是全體人民共享改革開放成果的共同富裕之路。費達生最早在這裡辦繅絲廠時,採用的是“合作社”形式。這一形式在新中國成立后融入集體經濟,在改革開放時代,創造了以集體經濟為主體的“蘇南模式”,與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溫州模式”相互呼應,兩種模式都體現出各自的優勢和活力。“江村經濟”一直就有“蘇南模式”的特點,內含共同富裕的基因﹔今天,開弦弓村實現了全面小康,充分展現出共同富裕理念的強大優勢。

  可以說,“民生”思想貫穿作品始終,是作品的思想之核、精神之魂。“小康”理念內涵就是“民生”。小康建設之路,就是中國“民生”發展之路。作品堅持這樣的認識,主題也就深刻厚實,站上了時代精神的高地。

  人民日報社概況關於人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合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