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出行纳入民生建设重点领域
出行与人类繁衍生息相伴相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耕时代以来,出行条件不断升级迭代,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成为技术、经济、社会和文化进阶的重要标志。世界各国普遍将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公共交通服务等作为典型公品,法国、日本、韩国等还以法律形式确立居民的“交通权”或“移动权”。
党中央高度重视出行交通建设,强调“交通是经济的脉络和文明的纽带”“让贫困地区经济民生因路而兴”“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深刻阐明交通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当前,出行正广泛深入地融入人们的工作圈、生活圈,交通条件已成为人们居住、工作、就医、求学、休闲、养老等决策的重要因素。保障和改善民生,出行问题不可回避。
出行关乎党心民心。以“四好农村路”为代表的广大县域交通快速发展,为党在基层凝聚了民心、巩固了基层政权;出行关乎社会稳定。党的以来,老少边穷地区交通出行条件显著改善,增强了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社会进步;出行关乎经济循环。交通连着生产、交换和消费。运输效率提升,有利于扩大商品交易和商务活动空间,形成统一开放大市场;出行关乎就业。交通建设可直接带动建材、建筑、路衍经济等上下游产业就业,间接带动装备制造业等就业。交通行业自身也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目前仅货车司机就超过1800万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人员约为1000万人。
我国已成为“交通大国”,但与居民美好出行向往相比,出行服务还有不少短板。各地基本出行公共服务制度不统一,标准体系不健全;对多样化、高品质出行的供给不充分,“最后一公里”体验不佳;部分农村地区公共交通“留不住”,城市公共交通、绿色出行比例总体不高;特殊群体和适老化出行服务保障不够等。
为顺应居民多层次多元化高品质的出行需求,应将出行纳入民生领域进一步加强建设,加大基层政府投入,不断改善出行条件。
要把“行有所达”作为国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任务之一。“行有所达”表达了群众对交通四通八达、出行便捷通畅的要求以及“人享其行”的期待。新阶段,要将出行纳入国家民生建设重点领域,使民生“七有”增至“八有”,有利于形成更全面、更均衡民生保障体系,也有助于教育、就业、医疗、养老、居住、扶弱等社会保障功能更好发挥。
要分层次制定出行公共服务标准体系。针对人民多层次出行需要,将出行公共服务划分为兜底性(自然村通硬化路、城市无障碍出行服务等)、普惠性(农村通快递、城市公交站点300米覆盖等)和品质性(高铁、民航、网约车出行等)三大类,分别明确服务对象、内容、标准,以及政府、社会和市场的责任,促进出行公共服务均等享有、便利可及。
要构建便民、惠民、富民的民生交通供给体系。加强交通出行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升级改造城镇化地区瓶颈路段,推动综合客运枢纽跨方式安检互认,提高出行无障碍设施设备配置标准。改善“慢火车”站车条件,持续提高航班正常率,推进快递进村。完善县乡村电子商务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维护好货车司机等群体的基本权益。
此外,还要构建全方位制度体系。从出行者、基础设施、交通工具、出行环境等方面全面加强民生交通建设,并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健全出行公共服务政府购买机制,加大财政向兜底性、普惠性出行供给倾斜。建立出行公共服务区域合作机制。统筹推进出行与其他民生建设,产出乘数效应。
人民网吉安8月14日电(记者孙博洋)近日,“稳中求进@高质量发展”调研采访活动走进江西吉安,探访当地文旅产业发展情况。 据了解,吉安市《关于推进全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5年,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次达到1.3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3%以上。…
人民网北京8月14日电(记者栗翘楚)8月9日,由中国核学会、中核集团旗下上市公司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江苏核电和苏州大学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的第十届“魅力之光”杯全国核科普夏令营在苏州大学开营。 中国科学院院士、放射医学与辐射防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柴之芳,中国核电党委杜运斌,苏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张志军,苏州大学副校长张晓宏,苏州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秘书长、苏州医学院钱福良,江苏核电党委杨富堂等共同见证本次夏令营活动启动,来自全国各地的70多位优秀青少年代表参会。…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将出行纳入民生建设重点领域
出行与人类繁衍生息相伴相生,是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
“微建议”解决民生大问题
“我们小区十几年的顽瘴痼疾终于得到解决,大家心情舒畅多了
- 2022年热点合集
- 淄博公开征集明年重大民生实事项目 内容包括就业、教育、卫生、住房等领域
- 甘肃不断开创富民兴陇新局面(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
- 我国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发改委回应社会民生热点问题
- 民生行业都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