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2020年十大民生事件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2-1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回望这一年,从一开始的慌乱无助,到过程中的众志成城,再到现在的常态化应对。国家和百姓都绕不开这两个字——抗疫。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保障和改善民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年的民生改革在“抗疫”常态化中稳步向前,诸多政策都有了长足的发展。本文至截稿,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话题,从国家一系列举措中,盘点出十件民生领域的代表性新闻,以期与读者共同铭记这不平凡的一年。

  “来之不易!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2020年年底,这样一条消息振奋人心,贵州省11月23日宣布剩余的9个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全国52个挂牌督战县经过省级专项评估检查,已由各省级人民政府全部宣布退出。加上2016~2019年已脱贫摘帽的780个贫困县,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不是天上掉馅饼,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不是终点,而是美好生活的起点!”……老百姓纷纷表示感慨。

  2013年以来,我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9300多万,年均减贫1000万以上。不落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对扶贫资源实行精确化配置。截至目前,全国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均已实现住房安全有保障。

  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全国广大扶贫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作出了重要贡献。在脱贫攻坚中,还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敢于攻坚的扶贫干部,他们带着使命出发,在艰苦环境中历练,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据报道,截至2020年7月,全国共派出25.5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290多万名扶贫干部驻村帮扶。他们是联系帮扶贫困户的桥梁,是各项扶贫政策落地的关键人物。

  “您好,我是人口普查员……”普查员敲开一户户居民的家门,对人员姓名、身份证号码、性别、年龄、民族、受教育程度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

  2020年,我国迎来了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哪些人是人口普查对象?都要填报哪些内容?人口普查如何保护个人信息?11月1日起,700多万普查人员通过培训后,走入千家万户,正式开启普查现场登记。

  此次人口普查采取电子化方式开展普查登记,同时倡导普查对象自主填报的方式,鼓励大家使用手机等移动终端自行申报个人和家庭信息。此次普查将采用互联网云技术、云服务和云应用部署,全流程加强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确保公民个人信息安全。2021年4月,开始陆续公布普查的主要数据。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共进行了6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人口普查全面查清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和分布,准确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科学制定“十四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人口信息支持。

  “到2020年,各城市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普遍实行垃圾分类,作为先行先试的46个城市要初步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2017年年底,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王蒙徽曾对我国垃圾分类有过这样的规划。

  2020年即将过去,各地垃圾分类工作进展如何?在广州举行的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全面总结了2019年上海现场会以来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效:形成了一批好的经验做法各地复制推广,46个重点城市已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系统等。据介绍,46个重点城市的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已达48.3万吨,可以百分之百实现无害化处理,垃圾回收利用率平均达到30.4%,其中,上海、厦门、宁波、广州、杭州、苏州、深圳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的准确率超过70%,上海超过95%。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若干意见》,46个重点城市到2020年年底力争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基本全覆盖,分类运输体系基本建成,分类处理能力明显增强;力争再用5年左右时间,地级及以上城市因地制宜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类系统。

  “超级燃!”今年,在各短视频平台上,国家医保局专家为人民“砍价”与药商谈判过程的视频,看得国人热血沸腾!

  2020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版医保目录中,很多药品价格大幅下降,这都得益于医保药品准入谈判带来的实惠。去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共有25名专家参加,组成5个专家组,他们用三天时间对150种药品进行了集中谈判,最终97种药品通过谈判方式进入医保目录,其中新增加的70种药品,平均降幅达到60.7%。

  时隔一年,中国国家医保目录再次启动调整。12月14日,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准入谈判在北京启动,涉及癌症、精神疾病、眼病、儿科等药品品种。另外,今年8月17日国家医保局公布的《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工作方案》显示,符合《基本医疗保险用药管理暂行办法》第七条、第八条规定,与新冠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治疗用药可以纳入2020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拟新增药品范围。

  据悉,此次调整范围综合考虑了基本医保的功能定位、药品临床需求、基金承受能力,目的在于根据基金支付能力动态调整药品目录范围,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提供支撑,努力实现药品目录结构更加优化。

  “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9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了2020年房地产市场。

  今年,业内普遍认为,政府工作报告的相关表述,为今年房地产市场明晰了发展方向。继续坚持“房住不炒”,强调因城施策的总基调,其中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为今年工作的主要发力点。

  7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大力改造提升城镇老旧小区,让人民群众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这是国务院首次就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出台的专门文件。

  意见为老旧小区改造列出了时间表: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到2022年,基本形成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到“十四五”期末,结合各地实际,力争基本完成2000年年底前建成的需改造的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任务。

  疫情的开始,让各个领域都有些措手不及。有破产的企业、有失业的青年。他们在返乡过年后,再也回不到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在我国,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以及新就业形态等在内的灵活就业从业人员规模已经达到2亿人左右。“在当前就业形势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是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的具体举措,是激发劳动者创业活力和创新潜能的有效手段,也是解决低收入群体就业的重要途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说。

  疫情突袭之下,灵活就业,既能解决劳动者生计,又可缓解城镇就业压力,已被证明可以作为吸纳就业的“蓄水池”。

  今年下半年,有关灵活就业的文件密集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的意见》,人社部等部门印发《关于做好当前农民工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业内专家指出,灵活就业具有重要价值,它一头连着广大劳动者的生计,一头连着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重要手段,当下有必要对其进行大力支持、用心引导,让其充分发挥作用。

  三年前,有统计曾预测,到今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2.55亿左右,占总人口的17.8%左右。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家庭规模不断变小,我国老年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不断释放,社会化养老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机构养老的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4万余个,收住老年人超210万人,入住养老机构日益成为重要的养老方式。2020年11月1日,新修订的《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新办法共7章49条,与此前相比新增了17条内容,修改了29条内容,修订后的办法从养老机构的功能定位到申报程序、运营管理、服务规范等各方面,对养老机构服务中存在的问题予以规范,有助于推动机构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办法规定养老机构不仅要提供生活照料服务,还应提供护理服务;进一步细化对养老机构设立的备案制操作规程;允许公办养老机构交由社会力量运营管理等。

  “家有老人”,关系到每个人,每个家庭。如何探索出一条既适合我国国情,又能最大化满足人们养老需求的道路,还需多方努力。政策真正落地执行的同时,更要不断完善和创新,从而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高质量的晚年生活。

  2020年起,备受公平争议的自主招生正式取消,这项实施16年的招生改革政策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

  1月15日,教育部制定出台了《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2020年起,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这个2020年的1号文件可以说是继《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之后在教育系统影响较大的文件之一了。

  强基计划有别于自主招生,它们选拔定位不同,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录取方式不同,强基计划将根据考生综合成绩,从高到低顺序录取;招生专业不同,强基计划突出基础学科的支撑引领作用,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入围校考的依据不同,自主招生的入围依据主要是考生的申请材料,强基计划的入围依据是考生高考成绩。

  取消自主招生和开展强基计划,本质上都是为了选拔一批学科尖端性人才。但是,强基计划对于学科领域的要求比较突出,这次教育改革的强势推进能否为中国新高考改革和人才选拔探索出一条新路子,还需时间和实践来检验。

  2020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出生人口1465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48‰;死亡人口998万人,人口死亡率为7.1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4‰。此前,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据悉,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952年以来最低,而2019年“再创新低”。

  面对人口出生率下降的趋势,一些地方在今年不断出台鼓励生育的措施。3月8日,广东省发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要加强对家庭婴幼儿照护的支持和指导,包括全面落实产假、配偶陪产假等政策以及积极探索试行与婴幼儿照护服务配套衔接的育儿假、产休假,并鼓励用人单位采取灵活安排工作时间、减少工作时长、实施远程办公等措施;4月8日,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用人单位对计划生育政策内生育的婴幼儿家庭父母每人每月发放200元的婴幼儿保教费;5月1日起,北京市调整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标准,进一步保障好参保职工生育的基本医疗需求。

  这些政策,既是响应国家政策,对过往紧缩的生育政策的一种修订,又是对二孩政策放开以来奏效不明显的促进。

  文化旅游:规范在线月,随着疫情逐渐好转,人们开始按捺不住对旅游的向往。做旅行计划、买机票、订酒店……打开手机里的App发现,明明自己是老用户,却比新用户的价格高不少!这种“杀熟”的情况是经营者利用大数据等技术手段,针对不同特征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或服务在相同条件下设置差异化的价格。

  今年暑期,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在线旅游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并于2020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重点规范在线旅游平台不合理低价游、大数据“杀熟”等不良经营行为。此规定回应了近年来社会反映的热点、市场监管的难点、行业发展的痛点,填补了在线旅游领域行政规范的空白。

  根据规定,在线旅游平台经营者应当对上传至平台的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内容加强审核,确保信息内容安全;还应当对平台内经营者的身份、行政许可、质量标准等级、信用等级等信息进行真实性核验、登记,并定期核验更新。在线旅游经营者应保障游客的正当评价权,不得擅自屏蔽、删除游客对其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不得误导、替代或强制游客评价。游客的评价应得到保存并向社会公开等。

  2020年,我国民生保障政策不仅于此,想民之所想、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在这不平凡的一年里,我们感受到了百姓力同心的力量,感受到了国家强大后盾的温暖。2020年终将过去,我们又将踏上新的旅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