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厚植民生之基,着力增进民生福祉,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习主席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强调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这些重要论述,为新时代谱写民生事业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南。
《党宣言》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中国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工作,不断增进人民福祉。这是我们党永葆先进性、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
把增进民生福祉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真正的发展,是以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的的。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和改革,目的就是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从提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强调“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党中央、习主席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将民生建设作为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不断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这既是我们党民创造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奥秘所在,也是党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源泉。
着力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取决于人心向背。民生是最大的,绝不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的口号,而是要下真功夫、硬功夫的实际行动。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我们党聚焦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敢于直面与破解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最不满意的问题,踏踏实实办好每一件为民解忧、为民谋利、为民造福的实事。从推进“厕所”到棚户区改造,从重视食品安全到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影响人民群众生活品质的各项短板正在努力补齐。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我们党正在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办好各项民生事业。
时刻把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心系困难群众,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和难点。从改革开放初期提倡“先富带动后富”,到决战脱贫攻坚强调“不漏一村、不落一人”,我们党坚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兼顾绝大多数群众利益的同时,始终不忘少数困难群众。“要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集中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优先保障低收入困难群众、孤寡老人、孤残儿童、生活困难残疾人等特殊人群,抓紧健全社会资助制度、儿童福利制度、留守人员关爱保护制度等方面具体设计……困难群众的安危冷暖是我们党最经常、最用心的牵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民生水平也要迈上新台阶,必须把千方百计帮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抓紧抓好,不断补齐民生短板,兜住民生底线,使改革红利和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在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过程中,人民群众既是直接参与者,更是最终评判者。为此,我们党始终把不断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目标,并提供了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指导。
坚持尽力而为与量力而行相统一。民生工作关系群众切身利益,来不得半点虚假,承诺了就要兑现。尽力而为体现的是对待民生事业的坚定决心意志,是指努力攻坚克难,坚决把党中央关于民生工作的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实处。量力而行强调的是对待民生事业的科学方法态度,是指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坚持从实际出发,精准分析民生需求,合理确定工作目标,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最优组合。要正确处理好“尽力”和“量力”的辩证关系,以精益求精的质量意识、精打细算的成本观念、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将改善民生工作办到群众急需处,办到百姓心坎上。
坚持“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相结合。“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做大蛋糕”是重要基础,强调的是要把经济搞好,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为“分好蛋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分好蛋糕”是有效保证,强调的是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真正达到做大蛋糕的目的。只有把蛋糕做大了,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这就要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重视经济总量增加和经济效率提高,在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上,尽可能缩小收入差距,消除两极分化,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统筹落实与自力更生相促进。改善民生既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也是人民群众的追求目标。一方面,党中央关于民生工作的方针政策、任务部署,只有通过各级党委和政府的统筹谋划,通过广大党员干部的贯彻执行,才能转化为推进民生事业的具体实效。另一方面,个人与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需要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党员干部的履职尽责,更需要所有人的辛勤奋斗。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人民群众在分享各项改革发展成果的同时,也要当好民生事业的积极参与者、贡献者,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自身的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力改善民生、享受幸福生活。
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是加强社会建设的两项重要任务。习主席强调,“平安是老百姓解决温饱后的第一需求,是极重要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一刻也离不开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环境和科学完善的社会治理体系。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着力打好“共建”的制度基础,发挥“共治”的聚合优势,推动“共享”的发展目标早日实现。加强各级党委的统筹谋划和组织领导,全面落实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规范党政各部门社会治理职能,促进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使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巨大效能,推动民生事业顺利发展。
构建富有活力和效率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体系。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在基层,难点也在基层。新时代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必须坚持和完善“枫桥经验”,进一步完善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治理格局,推动社会治理和服务重心向基层下移,使政策、资源、技术等向基层倾斜,同时要充分依靠和发动群众,推动实现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机统一,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更具活力、更有实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提升社会治理效能要不断创新为民谋利、为民办事、为民解忧的机制,尽可能释放制度潜能,提升治理效能,赢得民心。提升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水平,秉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治理思路,加强协商引导和多元合作,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积极推动群众支持并参与社会治理。提升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发挥法治建设的引领、规范和保障作用,增强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环境。提升社会治理的智能化水平,大力普及运用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观念目标、优化过程环节、革新方式方法,推动各领域治理决策精确、过程精细、手段精准。提升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打造一支数量足、素质高、专业强的基层治理人才队伍,强化责任约束,完善激励机制,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增强综合运用各种专业化治理方法的能力,为新时代推动民生发展和社会治理提供坚强的人才保障。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突出位置,不断厚植民生之基,着力增进…
-
民生保险公司正规吗?从这些方面来看
作为一家保险新秀,民生保险起步比较晚,名气上不比寿险老七家,对比起冉冉再生的网红保险公司,如复星联合健康、信泰人寿、国富人寿…
- 民生银行Mercedes me车主俱乐部联名卡
- 民生银行美国运通苏宁联名信用卡
- 关注民生艺术字
- 民生信用卡客服电话取消人工服务引质疑
- 民生相关新闻_图片_视频_网友讨论_头条_中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