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实现民生福祉改善与提升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党的初心和使命。近年来特别是党的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显著成效,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明显增强。”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研究室副主任邢伟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和显著成效,目标肯定能够如期实现。

  邢伟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对应着明确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收入等衡量维度和评价指标,而是要实现经济更加发展、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体现为民生福祉的改善与提升。”邢伟表示,我国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补齐民生短板,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努力彰显社会公平正义,实现高质量的小康和全面发展的小康。教育普及程度大幅提高,2018年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9.6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8.1%。国民健康水平持续提高,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2018年居民预期寿命达到77岁,婴儿死亡率下降到6.1‰。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2018年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覆盖分别超过9亿人和13亿人。

  邢伟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突出表现为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整体脱贫。“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贫困群体没有实现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是不完整的。”邢伟表示,2019年我国共计1000多万人实现脱贫,340个左右贫困县摘帽。我国农村从普遍贫困走向整体消除绝对贫困,成为首个实现联合国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对全球减贫贡献超过7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是‘休止符’,而是大步迈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坚实基础,是通向下一个更加宏大目标的新起点。”邢伟表示,“我们坚信,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也一定能顺利实现。”(熊 丽)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影响国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变革具有重大影响。

  坚持“以我为主”,多措并举建立和强化多元协同供应体系,增强持续稳定供应的能力;完善能源资源消费总量和强度的双向管控,全面实施能源资源节约战略,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要想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既要立足于中国大地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回答好中国之问;又要拓展世界眼光、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吸收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回答好世界之问。

  数字经济新业态、新模式为传统产业带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及高水平供求动态平衡的加快实现提供了新思路。

  所谓网络意识形态,是指多元主体在互联网空间映现社会关系而形成的认知系统,借助网络工具得以呈现于网络空间的观念的上层建筑,其形成、呈现和发展依然受制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在一定条件下对现实实践具有反作用。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要更好发挥园区产业和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体系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社会系统,构建体系是一件繁杂艰巨的系统工程,在总体观指导下构建现代化总体性体系任重道远,需要政学各界通力合作、坚持不懈、不断探索。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应以独立、自主、安全的高质量发展为指引,积极推动全面、开放、协同、包容、可持续的引领性创新。

  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续写了中华民族文明史的伟大辉煌,擘画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必将对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推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当然是“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但是人口规模巨大这一典型特征也为中国实现现代化带来优势,充分认识并利用人口规模巨大的优势,可以缓解艰巨性和复杂性。

  伟大斗争锻造了中国党坚忍不拔的意志、无私无畏的勇气、不怕牺牲的精神、百折不挠的品质,这是百年大党的成功之道和青春密码,是我们赢得胜利和继续胜利的不竭力量源泉。

  发展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发展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这样就能很好地衔接起“共同”和“富裕”的关系。

  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进行一些政策上的重大调整,使得我们的整个发展模式、增长机制和分配机制更加有利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目标。

  共同富裕是人类的理想社会形态,有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也符合中国从贫穷到小康再到共同富裕的经济发展逻辑。实现共同富裕要致力于三个方面:一是上不封顶,二是要保底,三是要扩中。

  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数字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在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关键作用。

  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在新时代伟大实践中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满足全体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让每个人都能如愿地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让每个人都能体面地享受生活和追求幸福。

  文化的积淀是一个社会、一个民族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这个民族、这个社会能自立于其他民族、其他社会之间的“基因身份证”。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深刻、准确地理解把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进而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要准确认识和适应全球发展演变的基本趋势和特征变化,站在历史正确一边,顺应历史进程谋求战略创新,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