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这些民生改善 我们可见可感可期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紧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深入群众、深入基层,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要完善分配制度、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10月19日,重庆市委宣传部举行“学习二十大 书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市发展改革委、市人力社保局、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卫生健康委、市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围绕重庆深入推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等相关内容介绍了情况。

  朱江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明显增强。其中,全市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登记失业率均控制在较低水平;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3803元,年均增长8.9%。

  从普惠性民生服务供给来看,普惠托育服务实现“从无到有”,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达到1.73个。全市养老服务床位数达到23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32.8张。全市三甲医院达到41家,推动4家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从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来看,生活性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张,文化旅游、餐饮住宿等领域年均增速超10%。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民生服务领域加快集成应用。

  从民生保障体制机制来看,重庆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每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左右用于民生。并深入推进民生领域简政放权,理顺医药管理体制,全面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

  重点民生实事同样有声有色。针对民生领域存在的供给不充分、不精准等问题,全市每年滚动实施15件重点民生实事。近五年来,各级各部门累计滚动实施重点民生实事32件,其中14件重点民生实事已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城区景区公共厕所和农村卫生厕所建设等3件重点民生实事已建立较为成熟的工作机制,作为部门日常工作持续推进。

  今年实施的15件重点民生实事,总体进展良好。前三季度,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等3件重点民生实事已提前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百千万惠残助残行动等6件重点民生实事超额完成了三季度的节点目标任务。其余6件也达到序时进度。

  朱江介绍,下一步,市发展改革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均衡性和可及性,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继续滚动实施好15件重点民生实事。

  黎勇在发布会上介绍,截至今年9月,全市养老、失业和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550万人、597万人和762万人,较2017年末分别增加468万人、134万人和251万人;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结构比例五年间从42:58优化为56:44。

  五年来,我市社保待遇稳步提高,基金运行安全有效,连续调增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五年间提升了23%。连续实施多轮社保减、免、缓、补、返惠企政策,累计为企业减负超千亿元。我市在全国首批落地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已覆盖7家试点平台18万人。

  一是全力推改革。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持续做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失业保险费率等惠企纾困举措,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

  四是全程强监管。持续开展基金管理提升和经办风险防控行动,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

  五是全心优服务。实现线上服务应上尽上,推动线下服务向基层延伸,让人民群众在社保服务中切实体会到民生温度和民生速度。

  黎勇介绍,近五年来,我市城镇新增就业365万人,年均超过70万人,调查失业率低于预期控制目标,就业局势总体稳定。未来五年,将以“四个强化”不断促进就业“量”的扩大和“质”的提升,力争全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0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一是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稳岗扩容。大力实施稳岗返还、扩岗补助等惠企援企政策,通过支持产业发展、以工代赈等拓展县域就业容量,积极支持创业和灵活就业,扶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

  二是强化就业公共服务提质增效。发挥“一库四联盟”作用,构建“15+5”人社便民服务圈,用大数据配置人力资源。围绕产业链需求开展技能培训,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

  三是强化就业重点群体兜底帮扶。对高校毕业生、农民工、脱贫人员、特殊困难群体等重点群体精准帮扶,促进充分就业。

  四是强化就业公平环境治理提升。消除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保障好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等各类劳动者权益,让就业这个最大的民生成为劳动者最大的幸福。

  许建华在发布会上介绍,近年来,我市民政系统认真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不断推动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许建华介绍,这几年,我市建成运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220个、社区养老服务站2912个,推行“机构建中心带站点进家庭”可持续社会化运营模式,打造“中心带站点”联合体162个,整合社区养老服务站1513个,基本形成街道、社区“一网覆盖、一体服务”联网运营模式。

  为了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升级改造乡镇敬老院529家、建成乡镇养老服务中心669个、改造村级互助养老点7332个,覆盖全面、功能完善的农村养老服务阵地基本形成。

  许建华介绍,下一步,全市民政系统将大力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快兜底保障型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提档升级,探索低收入群体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完善普惠养老服务发展模式,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培育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和服务队伍,全面推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努力推动全市养老服务事业高质量发展。

  许建华说,近年来,全市民政系统按照保基本、兜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总体要求,建立完善覆盖全面、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切实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线。

  我市实施低保渐退、“单人保”、刚性支出扣减等政策,有力保障了77.57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城乡低保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717元、581元,较2012年分别增长1.2倍、2.1倍。

  在健全社会救助工作机制、确保“兜准底”方面,我市建立健全了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查认定工作机制,实现13个部门36类信息数据实时在线万余低收入人口纳入监测范围,对符合条件的监测对象及时予以救助保障;采取“线上比、线下找”的方式定期开展低收入人口摸排,对符合条件人员及时予以救助,今年以来,主动发现救助受疫情灾情影响困难群众3025人次。

  许建华介绍,接下来,全市民政系统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推动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完善困难群众常态化主动发现、“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等工作机制,创新优化救助服务方式,切实兜住、兜准、兜好基本民生保障底线,持续增强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郭唐勇介绍,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中心城区新增曾家岩嘉陵江大桥、白居寺长江大桥、蔡家嘉陵江大桥等7座跨江大桥,新增歇马隧道、土主隧道、龙兴隧道等6座穿山隧道,中心城区穿山过江交通瓶颈持续改善。

  大力促进车畅其道的同时,我市也注重人享其行、货优其流。例如我市依托山水特色本底,构建高品质特色慢行系统。中心城区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工程计划实施的60个项目截至目前已建成投用35个,方便近两百个小区、近百万人出行。同时,重庆还累计建成黄桷坪步道、南滨步道等约330公里山城步道。

  此外,我市坚持“建治改管”并重,实施33个片区路网更新,完成道路整治137.3公里,人行道完善提升1113公里,新增95个小微停车场、8606个停车泊位;累计打通约200条未贯通的道路,完成堵乱点治理303个,累计建行立体过街设施859座。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市还高度重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已累计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81个、9186万平方米,惠及98万户居民。

  针对后续管理难的问题,我市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物业管理融入社区治理,700余个社区基层党组织带领群众自主选择专业物业服务、社区物业服务中心或居民自治管理方式。

  此外,我市还秉承“设计引领、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整体提升”理念,60%以上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以片区统筹改造方式实施。制定老旧小区改造建设标准,并组织2000多名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等进社区提供技术指导。

  郭唐勇介绍,接下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持续治理中心城区交通拥堵,不断完善骨架路网,提速完工市级重大项目,高质量实施轨道站点步行便捷性提升、山城步道等慢行系统建设,全力推进2022年新开工改造的1277个城镇老旧小区。同时聚焦“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实施约1亿平方米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计划。

  在提质公共卫生服务方面,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提高到84元;慢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覆盖率全国第二。

  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方面,坚持做好入境环节“人物同防”,重点人群定期开展核酸检测、健康监测,重点提升流调溯源、核酸检测、转运隔离、医疗救治、物资保障等能力。

  在强化应急能力建设方面,建立国家、市、区县标准化卫生应急体系,各区县建设紧急医学救援、中毒处置、突发传染病防控三类标准化卫生应急队伍。院前急救平均响应时间从以前的28分钟缩短到现在的17分钟。

  一是健全体系,布局一批区域性疾控中心,建设3—5个市级重大慢性病防治中心和一批区县级防治中心,创建5—10家疾控机构,建立健全以紧急医学救援中心为核心、区县级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机构为基础、方舱医院为补充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二是提升能力,打造一批疾病预防控制和重大疾病防治专科群,再建设100个数字化接种门诊,推动疾控实验室检测项目平均增加20个以上。

  此外,党的以来,重庆积极推动健康中国重庆行动。2021年全市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26.41%,基本建成“市、区县、街道、社区”四级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王卫介绍,下一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为核心,以15个专项行动为主线,解决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的问题,做到“看病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努力实现“不得病、少得病”。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基本医保参保突破3200万人,参保率已经达到99.7%,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保、商业健康险等共同发展的多层次医疗保障制度框架基本形成。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住院政策范围内医保基金支付比例分别达到85%左右和70%左右。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扩大到全市所有区县,已参保807万人,1.6万余名重度失能和重度残疾人员受益。

  我市还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有序开展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现在全市集采药品达到443个、医用耗材14个,平均降幅50%以上,最高降幅达到96%。

  在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方面,我市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初见成效,试点医院次均住院费用、患者自负费用、平均住院床日分别下降5%、7.1%和11.4%。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覆盖300万人。

  智慧医保实验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医保电子凭证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购药实现全流程应用;在14个医院开展手机移动支付试点,在55个医院和194个零售药店开展人脸识别,推进就医购药支付“不排队”。

  截至9月底,全市开通跨省异地住院、普通门诊、门诊特病直接结算的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分别达2022家、7503家和173家,可以用个人账户跨省联网购药零售药店达15488家。从今年8月起,重庆参保人员到四川省全域开通了跨省直接联网结算的医院住院就医,不需要备案。

  仲姝婕进一步介绍,我市将推动医保制度更加成熟定型,要建立职工医保门诊统筹制度,提高普通门诊医疗保障待遇。统一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特病病种,提升居民医保特病待遇,推动成渝地区特病病种趋同。

  “我们要确保医保基金更加安全高效可持续。”仲姝婕说,接下来重庆将稳步推进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改革。此外,还将进一步梳理医保政策,形成简明易懂的表单,让人民群众对医保政策看得明白、搞得懂、好操作;简化办事流程,探索线上智能服务与线下适老化服务一体化发展;探索在医保定点医院、定点药店、村(社区)、银行、保险公司等服务网点设立医保服务站,让医保服务“在身边”。

  人民网重庆10月15日电 (陈琦)10月14日,“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红岩馆藏文献特展开展仪式在红岩纪念馆举行。现场共展出76件珍贵文献,其中有一级文物12件(套),超过三分之二的文献是首次公开亮相于红岩纪念馆。…

  人民网重庆10月13日电 10月12日,长江重庆忠县滨江路水域,数名清漂工人在打捞江中的漂浮物,清理江岸的垃圾,起吊打捞的漂浮物到江岸集中处理,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近段时间,由于长江上游持续下大雨,致使长江忠县段的漂浮物增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