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六项举措助力改善民生(组图)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2-25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淮南新闻网11月2日讯(记者:代丽丽)社会救助事关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和衣食冷暖,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日前,淮南市政府新闻办召开专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市民政局在社会救助领域采取的六项举措。

  深化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围绕实现社会救助高质量发展,守住基本民生保障底线,积极稳妥推进社会救助制度改革创新。牵头起草了淮南市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实施方案,以市委、市政府两办名义印发,对新形势下做好社会救助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规定。

  强化兜底保障,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继续落实“四个不摘”要求,落实就业成本扣减、低保渐退等政策,保持民政领域兜底保障政策总体稳定;重点关注农村低保、农村特困、农村易致贫返贫人口、因病因灾因疫因意外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开展逐户摸排核查,加强动态监测;加强与乡村振兴、残联、医保等部门数据比对,落实常态化帮扶措施;升级建设社会救助大数据信息平台,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低收入人口的信息汇聚、监测预警,实现精准救助。

  提高保障标准,增进人民福祉补齐共同富裕短板2021年7月1日,淮南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现市域内统筹,统一提高到每人每月671元。市辖区和凤台县城市特困人员年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13680元,寿县提高到10800元;市辖区和凤台县农村分散供养人员年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7560元,寿县提高到7080元;全市农村集中供养人员年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8880元。全市集中供养特困人员中部分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补贴提高到200元,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护理补贴提高到400元。

  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走深走实市民政局积极回应群众关切,通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低保、特困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和淮南市户籍居民在本市实际居住地申请办理低保、特困等待遇,用实际行动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优化了审核确认流程、压缩了办理时间、提高了服务效率和效能,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

  优化政策供给,推进新时代社会救助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民政局为保持过渡期内社会救助兜底政策的稳定性,及时修订最低生活保障操作细则,完善特困人员认定办法,制定低收入人口认定及救助暂行办法。通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充分发挥社会救助工作在社会建设中的兜底性、基础性作用。

  “互联网+督查”,确保社会救助制度在阳光下运行市民政局把加强社会救助政策运行监管作为保障改善民生、提升群众满意度的重要抓手,深入推进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提升行动和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活动;会同驻局纪检组开展抽查工;利用低保信息系统对低保对象、特困供养人员保障情况进行核查;坚持将在保低保对象和特困供养对象与殡葬数据比对,今年以来,经调查核实已死亡人员、及时出保1226人;强化对申请低保、特困、临时救助、保障房、工会困难职工帮扶等救助对象开展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今年以来,全市累计核对5.5万户次14.6万人次。

  六项举措的实施夯实了民生工作的基础,更好地使困难群众充分享受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贡献出民政人应有地力量。(责编:王倩,初审:田野,终审:张斌。)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