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郑建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精神上来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3-3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习总所作的报告,深刻阐释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的总纲领、总指引、总动员。

  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一系列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攻坚克难、不断前进。二十大报告全面回顾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和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系统总结概括了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强调了新时代十年来的伟大变革在中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古人讲,“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做任何事情,都得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对症下药,使难题迎刃而解。对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分析、精准把握,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成败,事关国家的兴衰。

  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看,1927年,蒋介石背叛孙中山先生“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遗训,向中国党人和左派等力量举起屠刀,国共合作破裂,大进入低潮,中国党人毅然肩负起领导中国新主义的历史重任。在斗争中,以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党人逐渐认识到,当时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据此开出了救国救民的“药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这是党在新主义时期总的工作方略,也是党的“三宝”。党之所以把统一战线放到第一位,正是由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新中国成立后,在过渡时期“一化三改”(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国成功进入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明确提出我国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为此提出了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新中国的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中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立下了丰功伟绩。遗憾的是,此后随着国内外形势的急剧变化,我们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发生了动摇和误判,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极大破坏。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推倒“两个凡是”,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把党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重新调整到八大的正确认识上来,强调党的中心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抓住国内外的有利机遇,大力推动改革开放。4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迅速提升,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转变。

  以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深刻、敏锐地洞察到我国内外环境的重大变化。一方面,经过新中国几代人的接续奋斗,特别是近40年的改革开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已经进入冲刺阶段。另一方面,原有粗放的经济模式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创新性不足、营商环境亟待改善等短板问题日益突出。人民群众的需求也从吃饱穿暖上升到追求美好生活的新阶段,社会对公平公正、法治、共同富裕等也提出新的要求。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全球化出现逆侧风,特别是美西方对中国的快速发展产生了整体战略焦虑,妄想向中国转嫁其日益尖锐的内部经济困境,对我们的遏制和打压日益加剧,造成波诡云谲、战乱频仍的国际局势。

  以和平和发展为主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否仍然存在?将向何处变化?面对时代大问题的追问,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大势,认为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我国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据此,习总明确指出,“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在十九大上,习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习总强调,要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系统性;深刻认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针对性;深刻认识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增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信心。

  依据新的矛盾特点和发展阶段,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牢牢把握发展全局,掌握历史主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坚定稳妥推进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新时代十年的伟大探索和光辉成就充分证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科学判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保证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正确性。

  2、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全面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

  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远瞩,提出新“两步走”战略,明确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既有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中国国情的五个基本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首先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作为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的现代化道路与许多小国完全不同,势必会遇到许多艰难复杂的问题。第二是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美国式的现代化,是最富有的1%人口财富超过了底层90%人口财富的总和,3.3亿多人口中有3700万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样的现代化不是我们的目标。第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按照马克思所设想的“主义是一切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美好理想,我们在推动经济发展中十分重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我国的现代化不仅让人民富裕起来,还要普遍提高人民的思想水平和道德修养。第四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按照习生态文明思想要求,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生态根基。第五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历史上最早一批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几乎没有一个不是走殖义道路掠夺落后民族的,我们的现代化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绝不会把自己的财富和幸福建立在别国的痛苦和牺牲上。

  这五方面的要求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与资本主义现代化有着本质的不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历史上空前浩大、任重道远的伟大创举,必须有一个坚定、成熟的领导力量。历史和实践都证明,这个领导力量只能是中国党。同时,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十年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应对严峻挑战、克服重重困难,表现出了超凡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在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取得里程碑式的辉煌成就的非凡十年中,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率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了各种严峻挑战,克服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第一,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硬仗。以后,习总提出打好“三个攻坚战”,第一个就是脱贫攻坚。中华民族有5000多年的璀璨文明,但5000多年来灾难贫穷也始终伴随着我们,从来没有解决过绝对贫困的问题。后,面对七千多万人口还未脱贫的严峻现实,习总一声令下,要让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彻底脱贫出列,让全体中国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都能同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总决心之大、愿力之宏,令世界震惊,让全国干部群众备受鼓舞。

  作为党派领导,这些年我经常到各地调研,去过很多贫困地区,看到过不少超出想象的贫困现象。让数量如此庞大、贫困程度如此之深的困难群众在几年内全部脱贫,我也曾在心里反复掂量过,有些党政领导干部在私下交流时也表示心里没底。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习总以非凡的魄力和决心,动员全国的干部群众全力以赴,凝聚起包括党派在内的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一举攻克脱贫攻坚的难关,七八千万人口彻底告别了贫穷困境,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次彻底甩掉了绝对贫困的帽子,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这些年间,我多次去青海、贵州等地调研脱贫攻坚的情况,亲历了脱贫攻坚的完整过程,所到之处都被党政领导干部和扶贫一线的奋斗牺牲所感染,被充满传奇色彩的脱贫奇迹所震撼,被广大群众发自内心的喜悦和感恩所包围。当时的贵州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告诉我,他们用了三年时间搬迁了192万人,从大山深处把这些少数民族同胞搬到山下,让他们住进了高楼,用上了电梯,找到了工作,这样的巨变是老乡们做梦都想不到的!我想,放眼整个世界,只有中国党才能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只有中国党才有这样的能力承担起如此浩大的工程,也只有在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的领导下,我们才能见证目睹这样的非凡奇迹和宏伟壮举。

  第二,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着。随着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和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新一轮改革开放难啃的硬骨头越来越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涉滩之险、爬坡之难、闯关之艰。在此情况下,习总以巨大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敢于直面新矛盾新挑战,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开启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的新时代。

  后,习总到上海视察,提出增设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新片区,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扩容后的上海自贸区和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形成相互联系协调的三驾马车,与发达国家和世界经济高度对接融合,构成了上海作为长三角发展龙头的格局,成为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习总谋划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吸引全世界的技术资本人才涌入。这些有战略意义和全局影响的改革开放大手笔,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体制机制的基础,增加了强大动能。

  第三,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习总始终强调发扬斗争精神,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党的以来,我们进行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依靠顽强的斗争精神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主席提出的“两个务必”基础上,习总进一步发展为“三个务必”,鲜明强调“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要求,正是我们党进入新时代以后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跳出历史周期率,源于抗日战争时期主席与著名爱国人士黄炎培先生的谈话。在回答黄任老提出的历史上反复出现的“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的问题时,主席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建党一百年、新中国成立七十余年后,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在治国理政的艰难探索中,又找到了自我这一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形成了一整套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制度体系,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砥柱中流、力挽狂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开展史无前例的反斗争,清除了党、国家和军队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反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使党的肌体永葆勃勃生机,使党永远保持初心使命,得到中国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习总创造性提出党的自我重大命题,深刻阐释内靠自我、外靠人民监督的辩证统一关系,极大深化了建设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规律性认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重要成果。

  学习二十大精神,要通过对“两个确立”重大意义的认识和能不能做到“两个维护”的自觉和思想自觉加以检验。“两个确立”即党确立习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两个维护”即坚决维护习总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能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根本在于“两个确立”。

  从国际主义运动史、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来看,无产阶级政党历来强调领袖、领导核心的作用,确立党的领袖和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基本原则,受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高度重视和深入阐述。十九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领导了主义者联盟,他们也成为第一国际的领导核心,推动工人运动风起云涌。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领导成立了第二国际,理所当然地成为第二国际的领导核心。十月成功后,列宁又成立了第三国际,成为第三国际的领导核心。

  从中国史和中史来看,党形成正确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在中国党的历史上,主席作为当之无愧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极大地推动了中国事业的历史进程,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了自身的命运和国家的面貌。同志曾经形象地指出,“如果没有同志的领导,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很多年才能取得胜利。”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是深受全国人民爱戴的第二代领导核心。在党和国家命运面临严峻考验之际,他毅然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彻底否定“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把党的中心工作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辟了改革开放的正确道路。

  习总作为全党核心、人民领袖和军队统帅,是在长期艰苦工作和斗争实践中磨砺出来的。习总出生在红色家庭,在逆境的考验和锤炼中成长。他从青少年时代起,就到陕北插队,带领梁家河的知青和农民群众,在山沟沟里开垦了大批良田,改变了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9年知青生涯,习总始终不忘学习,刻苦研读马列主义著作。在担任福建宁德地委期间,面对福建最穷地区的实际情况,习总经过深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考,布局了一系列改变宁德贫困面貌的举措,使宁德发生了彻底变化。在担任福建省省长期间,习总关心特区建设,提出特区的事要特办、马上办,积极解决问题、改善营商环境。担任浙江省委期间,习总提出“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两山理论”,谋划了一系列重大项目,开展千乡万村工程,推进厕所,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习生态文明思想,就在这一时期发源,在实践中丰富发展。这些事例充分说明,总作为全党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是在长期实践和正确领导中形成的,受到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

  中国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关键是马克思主义行。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通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具有非凡的思想伟力和实践伟力。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我们完成的许多大事喜事,充分证明了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治国理政的指导思想的英明正确,证明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性指导性。为了服务党的中心工作、推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将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全部工作的指导思想。

  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中央大力推进合作理论、政策和实践创新,加强对合作事业的全面领导,推进合作制度建设,合作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总创造性地提出了“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理论,并首次写入二十大报告,为中国党领导的合作和协商制度赋予了时代内涵。习总重视和支持党派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合作要有新气象,思想共识要有新提高,履职尽责要有新作为,参政党要有新面貌”和“希望各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要做中国党的好参谋、好帮手、好同事”的新要求,为巩固团结和谐的政党关系、建设高素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提供了重要指导。

  以来,民革全党矢志不渝坚持和加强中央领导,以党为师,按照“三个文件”要求,着力在坚定、组织坚实、履职有力、作风优良、制度完善五个方面持续发力,自身建设和履职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在民革十四大召开期间,面对换届选举和疫情防控的双重责任,与会代表大局为重、全力以赴,工作人员齐心协力、前赴后继,大家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确保大会成功,充分说明民革的参政党自身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取得的突出成效。

  民革十四大后,民革全党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二十大的决策部署上来,把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在学深悟透上狠下功夫。

  第一,要把好方向。方向是民革的立党之本、发展之基,一丝一毫都不能偏移。把好方向要从两个方面着力,一是加强学习能力建设,各级领导特别是中央领导班子要特别重视学习。二是加强能力建设,提高上认识问题、驾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和长期要求,特别要认真学习总治国理政的新思想,在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上下真功见实效。在能力建设方面,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判断力、领悟力、执行力。作为组织选拔出来的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担当,保持忧患意识,持续加强锤炼。

  第二,要强化自身素质。要从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全面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在既有的基础上跨越新台阶。在组织建设方面,要坚持抓关键少数、抓青年人才的培养、抓组织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干部培养的中长期规划等。在思想建设方面,要继续开展党员之家建设、示范支部评选、榜样人物表彰等活动,确保抓出成效。同时,针对这些年我们发展的优秀拔尖人才,要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让他们充分施展抱负、发挥作用,取得更大的成长。

  第三,要提高履职本领。要按照中央致民革十四大的贺词中三个“重要力量”的要求,着力提升民革在中国党领导的协商和参政议政、监督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协商、参政议政、监督是党派的基本职能,“举全党之力抓参政议政”是民革始终强调的优良传统。当前,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聚焦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和全年经济工作提出意见建议。要围绕“十四五”期间的重大问题建言献策,体现参政党参谋助手的特殊作用。要着眼发挥新型政党制度的新效能,积极探索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有效形式,重点在行之有效的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活动上加大力度,为地方经济发展办实事、作贡献,提升民革和中国政党制度的形象和影响力。

  第四,要树牢规矩意识。廉政建设不仅是执政党的事,也是新形势下参政党面临的重大课题,是新时代参政党建设的必修课。只要行使公权力的地方,就会存在以权力寻租的空间和滋生的问题。在万鄂湘主席提出的“讲、重团结、干实事”基础上,我们又加上了“守规矩”的要求。民革全党同志,特别是主席班子和各级领导干部,都必须警钟长鸣,牢牢树立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切实增强廉洁自律和拒腐防变的能力,锻炼忠诚干净担当的品格。无论担任政府实职,还是担任党派领导,都必须经常端正思想,涵养品德,正确看待权力,远离交际应酬,多到基层考察调研,把主要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到工作和学习上。我们要对得起组织和同志们的信任,对得起这份岗位带给我们的光荣和荣誉,兢兢业业做好工作。

  (注:本文是2022年12月28日,郑建邦同志在民革中央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会上的报告,根据录音整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