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民生服务的温度与质感 增强群众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民生服务保障工作必须谨遵“群众至上”的原则,需要一代代人的不断奋斗与拼搏。但是如今还是存在就业不稳定、教育缺失、医疗不均衡、交通拥堵等问题,政府的民生工作和群众的民生需求出现了“错位”,说明在一定程度上政府工作脱离了群众、脱离了实际。
因此,只有让群众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着力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出行难、住房难等问题,才能展现民生服务的“温度”与“质感”,让群众有获得感。
民生服务有“温度”就是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中体现人性化、人文性,针对性地满足不同人群的多样化需求。有“温度”的民生服务要根据群众实际需求,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遵从群众意愿。发展不仅要高质量,还要有温度,经济上来了,民生也要跟上去,真正实现“民之所望、政之所向”。比如对于精准扶贫工作,我国在提倡靠自身努力摆脱“等靠要”思想外,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在中央全方位加大投入力度和地区对口支援机制等的作用下,贫困群众经济收入增加,生活条件改善,贫困地区的面貌迅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民生福祉有“质感”就是持续不断的改善民生品质,提高生活质量,倾听,科学合理制定规划,还要坚持生命至上、满足需求。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是实现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内生动力。制度、规划是提升服务质量的保障,深入实地的走访调查,换位思考的沟通交流,不仅能快速反馈群众意见建议,了解群众生活中的困难,发展过程中的民生问题,还能提高政策、方案的落实效率和性价比。正如在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在疫情等多种不利因素复杂交织的情况下,我国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创造了民生保障方面的优异成绩,交出了一张有温度的民生答卷。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施促进就业“五大行动”,帮助农民工返岗,增加城镇就业机会;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两项补贴”、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发放价格临时补贴;超额完成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任务,加大学校修建投入力度,实现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全覆盖……,一项项保障改善民生的改革举措,一笔笔增进人民福祉的资金投入,化为百姓心中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让人民群众有获得感就是要提高服务的个性化、精细化,让服务能普惠到每个人,让政策能落到实处,让群众能实实在在地“得到”。民生服务涉及到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养老、就业、住房、医疗等诸多领域,要注重服务的针对性、多样化。帮助异地搬迁群众融入城市生活,为其开办“夜校”,讲解法律法规、国家政策、生活常识、本地方言等,鼓励大家放下乡情、主动拥抱新生活;为丰富老人晚年生活,开设老年大学,社区举办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小慢车”开进大山深处,不但是山村最安全、时间最有保障的出行方式,还能切实帮助群众实现就业,缓解经济压力。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说到底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牢牢把握共建共治与共享的辩证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和改善民生,事无巨细。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是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是民生工作要努力的方向。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民生工作只有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继续前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提升民生服务的温度与质感 增强群众获得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
关于向广大人民群众征求北京市延庆区2023年重要民生实事初选项目意见建议的公开信
按照《北京市重要民生实事征集编制办法》的要求,区政府办公室以“七有”“五性”作为编制方向,在前期广泛征集各方意见和认线件…
- 事业单位申论范文:向民生服务交出“满分答卷”
- 关于征集“2022年度民生实事”项目意见建议的公告
- 李政:在扎根基层中领悟为民服务的意义_泉城新闻_大众网
- 评论|民生温度民心工程
- 坚持以民生为重点 大力推进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