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十九大报告的民生“三度”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2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第五届中国民生发展论坛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公益慈善论坛2017年12月28日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社办公厅主任郑剑出席论坛并做主旨演讲。以下为演讲全文。

  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党的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这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同时形成许多理论认识成果。这些成效体现在我国社会大局团结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上,这些理论认识成果体现在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和党中央众多文件中,党的十九大报告是其集大成。十九大报告关于民生的论述贯穿于多个部分、渗透在字里行间,鲜明呈现出“三度”,就是高度、力度、温度。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十九大报告内容丰富、博大精深,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前瞻性、指导性。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高达203次,“人民美好生活”一词反复出现,凸显了人民在党和国家事业中的崇高地位和根本作用,凸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和重大意义,这是对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与发展。

  报告开宗明义,指出大会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进而指出,中国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这是第一次对我们党的初心和使命作出界定,与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完全一致的,深刻揭示了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理论依据。

  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新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铿锵有力,充满自豪,是宣示,更是召唤,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

  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平安中国,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突出“全体人民”,强调“共同富裕”,规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普惠性,反映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决胜期要求,两阶段安排,突出改善人民生活,强调走向更加美好,是时间表,也是路线图,为进一步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描绘了光明前景。

  着眼于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部署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任务,力度更大

  思想理论属于观念形态,它只有转化为政策措施,才能融入实际工作,展现强大威力。十九大报告不仅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高高举起”,而且把它“稳稳落下”,提出一系列具体任务和政策举措。这集中体现在报告的第八部分即“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也散见于其他章节。可以看到,十九大报告关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中,社会建设的内容最多,是7条(其他部分分别是6条、6条、5条、4条)。这充分体现了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重视,反映了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适应了我国社会矛盾发生变化、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时代要求。

  在第八部分中,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全方位提供公共就业服务,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服务体系,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实施食品安全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生活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保护人民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有效维护,统筹推进各项安全工作,提高防范和抵御安全风险能力。可以发现,这一部分强调要建立健全的“体系”多达7个,同样超过报告其他各个部分。一体化、全方位,一桩桩、一件件,凸显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全面性和艰巨性,看似平凡却不凡,实行起来不简单。比如,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服务体系,都将涉及千千万万家庭、几亿十几亿人口,投入极其巨大,收益不可限量,都是古今中外前所未有的。有效推进这些任务,如期实现这些目标,必将极大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我国发展潜力。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民生举措还不止上述这些,其他部分中的许多关键词和新表述都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密切相关,都是关系人人、牵动人心。比如“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质量变革”“质量强国”“中高端消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绿色出行”“打赢蓝天保卫战”“组建退役军人管理保障机构,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等等。

  着眼于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需要、凝聚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明确提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原则,温度增加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民群众之所盼,创新方法和改进作风也是人民群众之所望。目的正确,方法不对,事倍功半;初衷很好,作风不好,事与愿违。十九大报告站位高、措施实,文风却又接地气、很鲜活,掷地有声而清新明快,严谨规范而感情充分。

  报告指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地位,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遵循。

  报告指出,全党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保障和改善民生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我们要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人民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最满意的事情做起,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这些都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应当坚持的。

  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强化不敢腐的震慑,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增强不想腐的自觉,通过不懈努力换来海晏河清、朗朗乾坤。增强狠抓落实本领,把雷厉风行和久久为功有机结合起来,勇于攻坚克难,以钉钉子精神做实做细做好各项工作。这些都是对全党同志、各项工作的要求,自然也是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

  应当说,十九大报告的民生“三度”凝结着党和人民实践探索的经验总结,更凝结着习总治国理政的智慧情怀。以来,习总心系人民、心怀万民,夙夜在公、殚精竭虑,无论是提出中国梦、获得感,还是抓改革、谋发展,都是为了为民谋利造福,都包含着保障和改善民生。学习习总系列重要讲话可以看出,在总心中人民和人民利益始终处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分量。以脱贫攻坚为例,“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以百姓心为心”“足寒伤心,民寒伤国”“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是我经常想的一个问题”“心情是沉重的”“一直挂在心上,而且一直不放心”“心里很着急”等等,寄托着总何等的深情、怎样的大爱!可以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总理想信念、执政理念的高度概括,也是他博大胸怀、高尚品格的充分体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就是总工作追求、民生思想的集中表达,也是他为民情怀、务实作风的具体体现。人民领袖为人民,人民领袖人民爱,在这里得到充分证明,从这里可以找到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像一棵参天大树,它深深扎根、巍然挺立中华大地上,它的成长由人民来浇灌,它的果实由人民来共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也不是简简单单、空喊口号就能完成的,能够推动发展是本事,不断改善民生是智慧。可以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就一定能够不断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谱写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

  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12321垃圾信息举报中心中国新闻网站联盟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