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都市生活  热点

蛇酒变“尸毒酒”!两斤下肚一个半月后手脚麻木,毒性咋这么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1-12-23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在我国,毒蛇入药已有数千年历史,蛇越毒,那么药用价值就越高,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干脆就把活生生的毒蛇泡在酒里制成毒蛇酒,还往毒蛇酒中添加多种名贵药材,人参,鹿茸,枸杞等。

过去农村,嗜酒如命的朋友总会准备一个专门的大玻璃瓶,玻璃瓶里装满了药酒,有的是毒蛇酒,只有在逢年过节,亲朋好友聚在一起的时候,才舍得拿出来招待客人,一大瓶毒蛇酒一喝就是好多年。

据说喝了蛇毒酒,有病可以治病,没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毒蛇酒放得越久效果反而越好,真是这样吗?显然不是,因为喝毒蛇酒身体出问题的人比比皆是。

案例一:2010年,一位54岁的男子喝了大概有两斤蛇酒,并不是一次性喝的,一个半月后手脚麻木,全身关节疼痛,关节处有时就像是有虫子在咬,小腿以下还出现了大片紫色斑点。问题就出在蛇酒上,可能是中毒导致。

案例二:2014年,南昌一位男子一时兴起,开封了放20多年的毒蛇酒,毒蛇酒泡了8条毒蛇,有竹叶青,金环蛇等。

但万万没有想到,男子只喝了一小杯就中招了,眼睛视物变得模糊不清,几个小时后才得以恢复,很明显,问题就出在毒蛇酒上。

案例三:2018年,广西柳州一位男子喝了毒蛇胆泡酒,之后出现了尿液颜色变深、消化道不适等症状,没多久病情进一步加重,引发肝功能爆发性衰竭,由于腹水,肚子大得如同怀孕了六七个月的孕妇。

所以说喝毒蛇酒,有时还会出现生命危险,不是说酒可以用来消毒杀菌吗,为什么毒蛇酒放了这么久毒性还这么猛?

一,酒精无法杀死所有病毒

众所周知,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C₂H₆O),俗称酒精,酒精的确能杀菌,酒精能破坏细菌的细胞膜,使细菌体内蛋白质变性。

但酒精很难杀死所有病毒,尽管能让病毒体内蛋白质变性,但不能让病毒核酸消失,因此病毒有再次苏醒的可能性。酒精并不是万能的消毒剂,当酒精浓度失踪的时候,蓝细菌、芽孢和亲水病毒就无法被杀死。

由此可见,泡药酒一定要选择正规饲养的动物,而野生的毒蛇长期游走在野外,身上可能带有多种病毒,而酒精又无法杀死所有病毒,所以饮用那些不确定来源的毒蛇酒和自制酒有风险,存在细菌感染的可能性。

二,酒的度数不够,酒瓶密封性不好

酒中的酒精含量70%~95%时,消毒效果最好,但是白酒中的酒精含量很少有这么高,尤其是加入了活的毒蛇后,其酒精浓度会大大下降。

例如,浓度为40%的2斤白酒,里面泡了一条1斤重的蛇,那么酒精的实际浓度就变成了0.27%。

酒精本身具有很强的挥发性,如果酒瓶的密封性不好,酒敞气了,随着时间的推移,酒精的浓度会慢慢下降,会影响到酒精的消毒杀菌效果,降低防腐作用。

蛇的身上本来就携带了大量的微生物,尤其是肠道中含有数10种细菌,当酒精浓度下降后,蛇的身体开始腐败,毒蛇酒变成了“尸毒酒”。

蛇的身体腐败时,会释放出多种剧毒物质,即所谓的尸毒,含有腐胺、尸胺、神经碱和草毒碱等,腐胺的分子式为C4H12N2,当空气中浓度达到几十个ppm就能把人给熏晕,尸胺的分子式为C5H14N2,具强刺激性气味。

所以酒的度数不够和酒瓶密封性不好,就有可能让毒蛇酒变成了“尸毒酒”,这可是真正的毒酒啊,

三,毒蛇酒的保质期和饮用期

众所周知,白酒没有保质期,可以长期存放,但是毒蛇酒是有保质期和饮用期的,一般泡3至6个月后才能饮用,因为毒蛇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有酶活性的毒性蛋白质,可能还含少量的多肽、氨基酸和生物胺。

蛇毒分为三种,神经毒素,心脏毒素和混合毒素,几十分钟就可以要人性命,泡在酒中的蛇毒需要时间来慢慢降解,要完全失去活性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这样喝下去才不会出现问题。

人们通常认为毒蛇酒时间越长药效越好,没有保质期,但其实毒蛇酒也是有保质期的,随着酒精浓度的降低和毒蛇身体的腐败,那么就意味着毒蛇酒已经过期了,喝下这种酒就会有风险。

再说了酒本身就是一种伤身体的物质,多喝肯定对身体不好,能少喝就尽量少喝,说毒蛇酒能治百病,这是夸大了它的功效,其实药用价值也是微乎其微的。

最后

在我国,毒蛇泡酒由来已久,但毒蛇泡酒门道很深,制作方法也是非常讲究的,并不是直接把活蛇往酒里一扔就结束了,搞不好就成了很猛的“尸毒酒”,所以不建议个人盲目地去制作毒蛇酒,以免中毒。有趣有料的科学内容请关注唯一的微信公众号:有趣探索

梅露 http://www.xinzhiliao.com/zx/jiankang/7278.html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 标签:长龙航空电话,北仑房产网,异度之刃2属性球,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