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热点

睿思一刻·安徽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2021年即将过去,从“县县通高速”到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这一年安徽人的“朋友圈”记录下很多让人振奋不已的瞬间,带给人们无尽的惊喜和感动。安徽人最关心哪些热点话题?睿思一刻带你一起“数”览安徽人的2021。

  据新华睿思数据显示,网民最关注的话题集中在民生、科技、区域发展等领域,相关话题屡屡登上睿思智能榜,折射出安徽科技创新不停步、提质增效惠民生对人们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

  安徽GDP增速一直以来都受到网民关注。今年前三季度,安徽省生产总值超过3万亿元,同比增长10.2%。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又适逢中国党建党100周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今年安徽GDP预期目标增长8%。

  安徽在全国已由“总量居中、人均靠后”转变为“总量靠前、人均居中”,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稳中有进、进中向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让安徽区位优势更加凸显。

  据新华睿思数据平台分析,在互联网上,与该线条,很多网民在点赞的同时,也纷纷留言表示,“今天的安徽跨上了以前可望而不可即的台阶。”

  仓廪实,天下安。粮食安全是的重要基础,也牵动着网民的心。据《安徽日报》报道,2021年安徽省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7309.6千公顷,总产4087.6万吨(817.52亿斤),再创历史新高,居全国第4位。

  从夏粮看,总体呈现种植面积、总产和单产“三增”态势。全省夏粮播种达到4269.95万亩,比去年增加30.95万亩;单产达788.82斤,比去年增加7.38斤;总产达1699.9万吨(339.97亿斤),比去年增产约5.59亿斤。作为粮食主产省份和5个粮食净调出大省之一,安徽夏粮再获丰收,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微博平台,“安徽夏粮实现历史性十八连丰”“安徽全省夏粮收购收官”“安徽人的口粮有保障吗”等话题吸引了网民关注,点击量超过120万次。“赞”“鼓掌”“加油”成为排名居前的微博表情。

  近日,《科技日报》在年终盘点《2021年中国科技的重大突破》中列举了今年中国科技的十个重大突破,其中有安徽科学家参与贡献了4项成果:“九章二号”和“祖冲之二号”成功研制,使我国成为唯一在两个物理体系中实现量子计算优越性的国家;光存储时间达1小时,大幅刷新2013年德国团队所创造的光存储1分钟的世界纪录,向量子U盘迈出重要一步;“人造太阳”成功实现可重复的1.2亿摄氏度101秒和1.6亿摄氏度20秒等离子体运行,创造托卡马克实验装置运行新的世界纪录;证明凯勒几何核心猜想,解开数学界60多年“悬案”。

  在科技部支持下,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创新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编写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1)》显示,安徽省2021年度区域创新能力排名第8位,连续10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今年1月至11月,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同比增长23.4%、18.0%;全省吸纳、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041.03亿元、850.26亿元,同比增长65.5%、115.4%,持续呈现科技成果“进”大于“出”态势;获授权发明专利21883件,同比增长19.8%,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较2020年增长28.3%,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6件,较去年底净增4.2件。预计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将突破11000家。

  科技创新筑势赋能,新兴产业异军突起。党的以来,安徽结合发展实际,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新兴产业聚集地、改革开放新高地和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三地一区”,实现了科技创新策源地捷报频传,新兴产业聚集地厚积成势,改革开放新高地赋能升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纵深推进,“三地一区”文件的政策红利已经显现,有力推动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创新发展的安徽,全力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为即将过去的2021年交上了一份亮眼“答卷”。“安徽科技创新领域表现亮眼!”网友纷纷留言表示。

  临近年末,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又有大动作。12月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式对外发布《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方案明确,上海市闵行、松江、奉贤3个区,江苏省南京、苏州、徐州3个市,浙江省杭州、宁波2个市,与安徽省淮北、亳州、宿州、蚌埠、阜阳、淮南、滁州、六安共8个皖北城市,开展结对合作帮扶,期限至2030年。

  方案要求,开展干部互派挂职,根据工作需要和从严控制领导班子中挂职干部人数等规定,分批选派优秀干部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挂职。共建省际产业合作园区,探索创新飞地、园中园等模式和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等机制,鼓励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率先布局,积极推进产业转移与承接。同时,搭建资本与项目对接平台,按照市场化机制探索设立专项基金,梳理重大项目清单,推动项目和资本高效对接。

  这一系列堪称“大手笔”立刻刷爆网络。在微博端,“沪苏浙一对一帮扶皖北8市”线万次。很多网民表示,政策的出台将进一步补齐皖北发展短板,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我爱我的祖国,在实现全面脱贫之后依旧为人民谋幸福,希望我的家乡能在一对一帮扶下发展起来。”有网民说。

  疫情依然是今年安徽网民关注点。今年5月13日以来,安徽省六安市、合肥市相继出现新增新冠肺炎本地确诊病例。6月4日15时许,安徽省六安市1名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出院,3名无症状感染者解除医学观察。至此,5月13日以来安徽省发现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全部“清零”。

  在严密防控疫情的同时,安徽各地大力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加快构建人群免疫屏障。全省各地加强疫苗供应统筹调度,严守安全规范接种底线,确保疫苗储存运输到位、接种环节到位、医疗保障到位;广大基层一线党员干部和医务工作者顽强拼搏,不断提升接种能力,不断优化接种流程,不断加快接种速度,全力以赴做好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

  据安徽省免疫规划信息系统最新统计,截至10月31日,全省累计接种新冠肺炎病毒疫苗突破1亿剂次。“安徽疫苗接种突破一亿剂次大关”“安徽启动3到11岁新冠疫苗接种”“安徽新冠疫苗加强针接种有序推进”等话题引发了网民讨论,点击量突破500万次。

  作为安徽省“县县通高速”工程的收官之作,芜黄高速于12月16日正式建成通车,意味着安徽最后两个不通高速的县——泾县、旌德正式迈入“高速时代”,安徽实现“县县通高速”。“安徽全面实现县县通高速”“芜黄高速年内建成通车”“2025安徽所有县城区15分钟上高速”等线万次。

  近年来,“轨道上的安徽”建设也加速推进,安徽铁路建设迎来跨越式发展,先后建成开通了杭黄、商合杭、合安等高铁,庐铜等普速铁路。随着安庆—九江高铁年内建成通车,安徽省高铁里程将再增加103公里。截至目前,安徽省已贯通了京沪、京福南北大通道,沿江、陆桥东西大通道和华东二通道,安徽以合肥为中心的铁路网架构基本形成,在全国高铁网中的枢纽地位得到确立。

  截至目前,安徽省铁路运营里程达到5302公里,铁路网密度379.8公里/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10位。高速铁路从无到有,运营里程达到2329公里,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第二个市市通高铁的省份,干线个省会城市和100多个地级市的直达高铁动车。

  家电“四大件”产量近亿台,约占全国1/4;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约占全国10%,居全国前列……“皖美”制造,已成为安徽一张亮丽新名片。

  近年来,安徽制造亮点纷呈:首次入围全国制造业十强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数居全国第7、中部第1位。安徽省突出强基强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铜墙铁壁+芯屏器合+大智移云”成为现象级产业地标。电子信息产业年均增长超过20%,集成电路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工业机器人年均增长超过50%。

  在今年举办的世界制造业大会上,共促成合作项目703个,投资总额5821.8亿元,其中在大会期间集中签约项目399个、投资总额3743.2亿元。世界制造业大会已连续举办四届,一大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落地,有力推动安徽制造业转型升级,展示了安徽制造大省、创新大省对外新形象。

  “皖美”制造点亮2021,也正在改变着人们生活。“为安徽制造骄傲!”在微博平台,“皖美”制造引发了网友讨论热潮。从“传统农业大省”到“新兴工业大省”、从“创新追赶”到“创新引领”,近年来安徽通过创新驱动,不断推动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