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范文丨2022年公考必背热点话题!这篇范文一定要看!
不少人在生活中都接到过这样的陌生来电, 骗子通过冒充熟人的方式获取信任, 套取信息, 进行。不过, 在北京市东城区反诈中心的民警张超看来, 这样的骗术早就不再新鲜, 不法分子的套路迭出, 骗局令人防不胜防。为 “跑赢” 不法分子, 张超和同事们使出了浑身解数。这些基层民警在业余时间里学会了拍摄、 剪辑、写剧本, 并自导自演, 陆续推出了一批反诈宣传短视频。视频中, 他们剖析最新的行骗套路, 帮老百姓识别骗局, 有的点击量达数千万, 帮市民守住了 “钱袋子”。
“谈恋爱吗? 倾家荡产那种。” 短视频利用网络流行语, 前 5 秒就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张超更是一人分饰多角, 操着地方口音的骗子、 被爱情蒙住双眼的大叔, 涉世未深的小姐姐……他都能够随时切换, 把观众逗乐的同时也把骗局的套路解释清楚, 让大家以后碰到类似骗局时脑海中多一根弦。因为能够将 “骗子” 演绎得活灵活现, 有些观众不禁在评论区留言, “民警为了咱们真是拼了, 简直是走骗子的路, 让骗子无路可走!”
除了事前劝阻、 拍摄短视频, 东城区反诈中心的民警几乎每周都要去社区讲课, 为居民普及电信网络知识。“全区有 177 个社区, 现在我们已经去了 33个, 争取全部走一遍。老百姓赚点钱不容易, ‘天下无诈’ 是我最大的梦想。
”在课上, 张超尽可能地告诉大家: 如果已经被骗, 首先要及时拨 110进行报警, 我们反诈中心会及时与银行进行沟通, 对涉案资金进行快速的止付追踪, 尽可能为您挽回损失; 第二, 请您留好通信记录和转账凭证等证据……在一个个像张超这样的民警的不懈努力下, 自2019年1月以来东城区反诈中心已处理电信网络预警信息1万余条, 为群众挽回数千万元的损失。
依法治国是党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障。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原则, 处理好改革和法治的关系, 统筹考虑各类机构设置, 统筹使用各类编制资源, 完善国家机构组织法, 构建系统完备、 科学规范、 运行高效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 全面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2021 年 6 月, 中央、 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 (2021-2025 年) 》, 并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规划》 中指出到 2025 年, 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 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 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 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 全社会办事依法、 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用法、 化解矛盾法的法治环境显著改善。全民普法制度完备、 实施精准、 评价科学、 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基本形成。
1. 法治宣传要创新宣传形式, 注重宣传实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加大全民普法力度,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树立宪法法律至上、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
2. 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 引导群众遇事找法、 解决问题靠法, 逐步改变社会上那种遇事不是找法而是找人的现象。当然, 这需要一个过程, 关键是要以实际行动让老百姓相信法不阿贵, 只要是合理合法的诉求, 就能通过法律程序得到合理合法的结果。
全民普法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不久前, 中央、 国务院转发了《中 央 宣 传 部、司 法 部 关 于 开 展 法 治 宣 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 对 “八五” 普法作了全面部署。这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总法治思想, 夯实全面依法治国根基的重要举措; 是服务 “十四五” 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立足新发展阶段、 贯彻新发展理念、 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客观需要; 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法治等方面的需求, 持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必然要求。奋进新征程, 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前所未有, 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 普法工作要与时俱进, 直面新问题优化新方式。
普法, 即普及法律知识的活动, 以一种政府推动、 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方式进行了近30年。从 1985 年起, 我们有了 “一五普法” “二五普法” 直至当前的 “六五” 普法。在 “送法下乡” “送法进村” 以及 “法律进学校” “法律进企业” “法律进社区”的豪言壮语之下, 普法行动开展得声势浩大, 几乎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但普法进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普及法律知识 “泛化”, 输出方式流于形式。老百姓是“被” 普法了, 而普法者大多是为了普法而普法, 只在意过程而不太考虑其实际效果。所以, 面对高音喇叭放出的惊天动地的法律宣讲, 群众的表情是麻木的; 面对铺天盖地的法律传单, 路人的眼神常常是漠然的。普法, 应重点关注普法定位和普法方式。唯此, 普法工作符合新时代要求, 才能充分发挥法律效果。
在普法的目标定位上, 我们不能将之简单等同于法律知识的普及, 更紧要的是增强公民对法治精神的感悟和体认, 是教化公民养成一种尊重法律、 敬畏法律、 认同法律价值的生活方式。民众对于法律的信任与尊重, 远比知法懂法更重要。法律知识的获得并不难, 难的是法治信仰的养成。法律必须被信仰, 否则它形同虚设。同理, 普法也应以培育公民的法治信仰为依归。如果社会成员缺乏对法律应有的尊重和信仰, 那么学法、 知法、 懂法不仅无助于他们实际遵守法律, 反而可能增添其规避法律的知识和能力。现实当中, 有些群众对法律了如指掌, 但法律实用主义、 机会主义盛行。他们只寻找对自己有利的法律依据, 而对有关自己责任义务的法律规定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普法工作, 也应该重视优化普法方式, 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开展精准普法。近年来, 全国智慧普法平台逐渐完善, 以普法为主要内容的媒体传播形态越来越多元, 短视频、 网络直播、 动漫等个性化的普法产品频出, 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 场景式传播转变, 增强受众参与感、 体验感、 获得感, 使普法更为群众喜闻乐见。实践证明, 以互联网思维深耕智慧普法, 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不同的法治需求, 才能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润物细无声” 实现法治观念和知识的普及。
把法律交给人民, 这是人类法治史上的一大创举,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体现,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亿万人民的法治信仰日益坚定, 磅礴浩荡的法治力量不断汇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事业必将蓬勃发展, 为铸就千秋伟业夯基固本。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热点范文丨2022年公考必背热点话题!这篇范文一定要看!
不少人在生活中都接到过这样的陌生来电, 骗子通过冒充熟人的方式获取信任, 套取信息, 进行…
-
【微热点】这件事不用等24小时!
近日,安徽亳州一名小男孩走失后,被民警及时找到送回妈妈身边
- 【今日热点】2023222热点新闻 每日15条热点新闻简报
- 十大青年热点话题出炉!你的声音将速递全国 青听
- 山东外贸实现开门稳世界头条
- 全国首批!福建30所! 全球今热点
- 2021精选资讯类网站合集-新媒体运营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