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打造引领全国历史理论研究的学术期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07-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历史理论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所,建所才3年。《史学理论研究》是本所唯一的学术期刊,原为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第二份刊物。从2019年第3期正式接手办刊以来,刊物发生显著变化,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在国内外的影响明显扩大,获得学界好评,顺应了振兴历史理论研究的需要。

  历史理论研究所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最年轻的研究所,建所才3年。《史学理论研究》是本所唯一的学术期刊,原为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第二份刊物。从2019年第3期正式接手办刊以来,刊物发生显著变化,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在国内外的影响明显扩大,获得学界好评,顺应了振兴历史理论研究的需要。

  《史学理论研究》于1992年创刊,我们接手时已有27年历史,在学界有一定影响。原先是季刊,没有专门的编辑部,没有专职编辑,由世界历史研究所唯物史观与外国史学理论研究室研究人员兼职编稿。2019年,前两期仍归世界历史研究所编辑,后两期归我们编辑,算是中途接手。为顺应建所的需要,我们果断改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改季刊为双月刊,成立专门的编辑部,设立专职编辑,使办刊实现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和运作。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建所之初只有两个人,一张白纸,一切从零开始。我们确立“一边建所,一边搞科研”的建所思路,迎难而上。

  二是调整办刊思路。如刊名所示,该刊主要刊登史学理论研究方面的论文,相比之下,更偏重外国史学理论和史学史方面的论文。这明显带有局限,已不能适应时势发展的需要。我们新建的研究所是历史理论研究所,不是史学理论研究所,建所方案,包括所的名称和学科设置,是经中央审定的。作为中国历史研究院唯一新建的研究所,创建历史理论研究所的主旨是克服历史研究“碎片化”、条块分割、重视考证忽视理论的偏向,在学科设置上打通古今中外,注重大历史、长时段研究,致力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以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回应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历史智慧和学术支持。而要担负起这一使命,改刊势在必行。可以说,历史理论研究所是新时代的产物,《史学理论研究》获得新的发展机遇也是拜新时代所赐。

  现在回过头来看,当初下决心改刊、主动作为、乘势而上是对的。曾有世界历史研究所的学者对我们说:当初他们办刊时想做而没有做成的事,在新建的历史理论研究所办成了。

  我们所肩负着引领全国历史理论研究的职责,其途径之一,就是通过刊物选题来树立风向标。作者投稿,选题是散的,且文章质量得不到保证,根据我们的审稿体验,用稿率通常在5%左右。所以必须要在论文选题上主动策划。本所是我院研究所名称中唯一带有“理论”二字的研究所,自然要突出理论性。习总在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中,强调要“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也正是我们秉持的办刊理念。论文选题狭窄,就历史论历史,与现实、与国情风马牛不相及,这样的刊物暮气沉沉。有好选题、好文章,能让人眼前一亮,学术刊物才有生命力、吸引力。

  一是研究、解读党的创新理论,在重要时间节点、围绕重大事件发声。两年多来,先后设立“习论历史科学”“庆祝中国党成立一百周年”“学习习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等专栏。

  二是关注历史演变,引导人们树立正确历史观,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我们接手办刊第一期,即2019年第3期,便组织发表了以“历史虚无主义评析”为题的5篇论文,旗帜鲜明地批驳历史虚无主义,在学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反响。其中一篇论文一个月时间,网上点击率2.4万次,转发846次。谢伏瞻院长多次强调,要善于把语言转化为学术语言。批判错误不是贴标签,不是单纯的口诛笔伐,要以学术作为支撑,春风化雨,以理服人。我们接着推出了“视阈下的学术发展”“唯物史观与近代历史人物评价”“唯物史观与太平天国研究”等专题论文,正在编稿的一组论文是以“历史研究与阶级分析方法”为题。

  三是关注学科前沿问题。譬如,围绕已经启动的《(新编)中国通史》项目,我们组织推出了“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与中国早期社会性质研究”“唯物史观与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等系列论文。

  在栏目设置上,我们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圆桌会议”是刊物的传统栏目,专门刊发重要选题文章。我们保留了这个栏目,但选题已经极大地丰富和拓展,刚才所说的三大类自主选题文章,大多放在“圆桌会议”栏目。据统计,从2019年第3期至2021年第6期,我们办刊14期,其中10期“圆桌会议”文章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最近三期,即2021年第4、第5、第6期“圆桌会议”文章,均被院有关部门摘要上报。“圆桌会议”专栏已初步形成品牌效应。刊物原先的“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专题研究”“理论沙龙”等栏目也被保留下来。同时,又酌情增辟新的专栏。既保持了刊物的延续性,又体现了改刊的创新性。

  我们重视调查研究。通过每年以所刊名义召开的专题学术研讨会,通过本所及外单位、京外高校主办的其他学术会议,及时了解、掌握学界动态,以酝酿选题、物色好的论文。

  我们举全所之力办刊,由所长担任主编,原先的常务副主编留任,新增两位副所长为副主编,实现平稳过渡。三个副主编各负责一个研究领域的组稿、审稿,分工明确。自建所起,我们就强调新所要有新气象,要风清气正。建所以来,本所没有人事纠葛,没有意气之争,形成合力。集中全所科研骨干参与编辑工作,待独立的编辑部基本正常运转,再有序退出。

  所刊原先归世界历史研究所的研究室人员兼职编辑,制度建设不够健全和完善。我们接手后,按照中央核定的建所方案,建立独立的编辑部,致力于制度化、规范化管理和运作。为此,制定了编辑技术规范,完善投稿、分稿、初审、复审、终审的平台系统和“三审三校”制度、外审制度、定期发稿会制度。

  为保证刊物质量,我们还作了几条制度性规定:提倡好的文风,理论文章不要长篇大论、不搞烦琐考证、不堆砌注释,要求来稿篇幅控制在15000字以内;鉴于书评一味吹捧拔高、缺乏严肃的学术批评,规定凡对国内学术著作的书评,一律不采用;扶植青年学人,但在读硕士生的文章,一律不采用。

  为提高编辑水平,我们鼓励编辑搞科研,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办刊两年多,所发生的变化、所取得的进步是明显的。本刊论文的转载量、转载率和综合指数排名均大幅提升。

  总之,办刊以来,《史学理论研究》引领全国历史理论研究的作用日益凸显,学界以往历史理论研究被忽视的现象大为改观,坚持唯物史观、树立大历史观成为共识,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对策研究并重渐成风气,激浊扬清、正本清源成为主流。

  (本文系2022年1月26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召开院属学术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暨《“作嫁衣者”说——中国社科院学术期刊编辑心声》出版座谈会发言稿,发表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