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肩负新时代学术期刊责任担当 助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

  • 来源:互联网
  • |
  • 2022-10-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记者 查建国 陈炼)近日,由云南省社科联与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主办的“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暨学术期刊建设研讨会”在云南昆明召开。

  来自全国社科界专家学者、学术期刊负责人、国家级报刊资深媒体人以及云南省内学者、学术期刊负责人等参加会议,共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核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会议遵循习总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讨学术期刊肩负新时代的责任担当,发挥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促进理论创新重要力量作用,踔厉奋发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助推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思路与路径。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文主持会议。

  云南省社科联党组、主席,《学术探索》主编张瑞才研究员基于历史逻辑和理论逻辑的统一性,阐释了习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深层逻辑。他认为,“两个结合”是习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深层逻辑。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任何一种话语体系的建构与发展都是围绕着核心概念的辩证运动而展开的,围绕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这一核心范畴和概念建构起来的习生态文明思想,是中国党人在理论和实践结合中产生的话语,有着特殊的历史背景,既是思想理论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外在表达,也是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在理论总结中的体系化建构。习生态文明思想是科学概念体系完整理论框架、鲜明理论特征和创新话语体系构成的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习生态文明思想理论体系在话语体系上要把握理论和实践相统一,批判性和建构性话语相贯通,学术话语、话语和群众话语相互融合。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以追溯中国优势传统文化、提炼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范畴,吸收和借鉴一切人类优秀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成为习生态文明思想话语体系的基本构建路径。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刘瑞认为,“两个结合”为构建中国特色学科范式夯实基础根基。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始终没有放弃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原则,并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原则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实践道路和中国实践成就,建构了自主的知识体系。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中国范式,根本上区别于英美范式。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即建立中国特色的学科范式,是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根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破”,首先,破除英美范式在学科理论中长期占主导地位的现状;其次,需要“立”,要从中国的集体实践、集体智慧、集体经验中提取自主知识体系原料素材,凸显中国集体实践和集体理论对构建中国特色学科体系的贡献;同时,需要有原创性的方法,推动方的革新。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马克思主义研究》副主编张建刚表示,“两个结合”为开展中国特色学术研究提供原则路径。围绕党和国家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围绕群众关注的历史和现实问题,及时开展研究解读和引导辨析,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主要目标。坚持“两个结合”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的原则,也是路径。他结合2021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为资本设置‘红绿灯’”,“依法加强对资本的有效监管”的要求,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分析。在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资本的力量增强,形态演化带来了新经济安全风险。并提出对资本的行为进行约束规范,对资本不能进入的领域进行清楚界定,为资本的运行构建高效健康的外部环境,促进资本规范健康发展,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研究启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研究中国发展中的重大重点问题,用学术理论阐释中国之治是中国学术期刊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有利于为建设中国特色学科体系,夯实重要的学术交流传播平台支撑。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研究员系统分析了期刊数字化、免费化、平台化、规模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他提出,“四个之问”引导构建评建结合体系。坚持“破”“立”并举,以学术期刊是否“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为价值取向,构建科学合理、顺应期刊发展趋势、引导期刊高质量发展的期刊评价体系。破除唯影响因子的期刊评价体系,引导期刊走特色化发展之路;深入期刊内容层面,开展以同行评价为基础的分类评价和创新评价;构建以创新性科研成果为代表的以文评刊指标体系;借助现代科技实现期刊内容创新性评价的可行性,坚持评建结合,扎实推进我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营造良好学术生态、引领学术研究健康发展中实现自身高质量转型发展。

  《上海经济研究》常务副主编、编辑部主任李正图研究员认为,回答“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是学术期刊的应有之责,是哲学社会科学和期刊义不容辞的任务,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就要能够科学回答“时代之问”和“人民之问”。如何构建中国的学术规范,就可能蕴含在回答“四个之问”的过程中。不论是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个要”、新时代重大理论实践问题、中央出台的系列文件,以及俄乌冲突背后涉及的全球理论体系、资本冲击产品、全球市场货币结算等一系列问题,都是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科学回答的“四个之问”。社科学术期刊需要以引导学界科学回答“四个之问”为己任,聚焦主题设置栏目,推出创新观点,孵化青年学者,筑牢思想传播阵地,助推中国特色学术体系建设。

  《教学与研究》副主编陈翔云认为,立足中国实践是期刊编辑在选稿用稿中应该坚守的价值导向。在助推构建中国特色学术体系过程中,学术期刊要立足中国实践,刊出能够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当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提出原创性观点的文章,切实为学术研究发挥上下游之间的桥梁中介作用,助力构建具有优势的中国特色学术体系。

  《光明日报》理论部主编张雁提出,要构建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的立体格局。张雁在介绍《光明日报》设立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板块的情况时表示,一方面,《光明日报》在“专题研究”栏目中邀请学界权威专家深入阐释中央提出来的重大政策、重要提法、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发挥“青年论坛”栏目优势,吸引青年学者进行撰稿,围绕热点问题进行研讨,同时,依托版面召开小规模学术会议,深入研讨中央的最新提法,对习经济思想进行系统化阐释和学术化表达。

  《经济日报》理论部主编欧阳优介绍了《经济日报》搭建宣传阐释习经济思想的高端平台,在一版开设专栏,常设习经济分享研究专栏的情况。欧阳优提出,《经济日报》立足学与思,开设学思践悟行专版,邀请知名专家撰写文章,聚焦习经济思想的根本立场、科学内涵、逻辑架构、理论品格、理论贡献开展深入的学理化研究。另一方面,立足于践与悟。开展习经济思想调研行,深入调研各地践行习经济思想的成功经验,展示各地群众学习贯彻习经济思想的实践探索、显著成就。为了充分发挥好理论研究与实践调研两大成果作用,组织编辑《学思践悟习经济思想丛书》,梳理2020年经济日报发的国内外专家学者宣传习经济思想理论文章;出版发行《践行习经济思想调研的深入报告》。

  《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主编何云峰教授认为,要明晰学术期刊建构国际话语权何以可能的重要问题。他从学术期刊应共同致力于贯穿知识生产的核心要素、应建设学术共同体客观开展期刊评价、制定共同标准促进期刊发展等方面,提出中国人文社科期刊建构国际话语权的路径。

  《复印资料》责编刘然提出,明确历史方位,薪火相承推动中国特色经济学话语体系建设。中国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走过了常规创新的新阶段,正在对创建新研究范式做出努力。经济学界的全国话语体系已经发生了很大转变,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总重要指示要求,立足我国的国情以及我国发展实践,研究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新规律,提炼和总结规律性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学术话语体系与政策话语体系的争议,以及中国经济问题研究是否存在红线等问题的讨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构建还在路上,尚未形成中国经济研究的范式。期刊的选稿取向,有利于逐步引导学界立足新的历史方位,薪火相承推动中国特色经济学学科体系建设。在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学界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加快步伐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云南社会科学》编辑部副主任(主持工作)、编审杜雪飞提出,要注重栏目建设,提高编校质量,不断提升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服务的能力。杜雪飞在发言中从捕捉学术前沿问题、加强前瞻性研究、开展战略性研究三个方面分享了开展精品栏目建设的经验,阐释探索专题栏目带动刊物建设的实践,以及坚持开放办刊取得的成效。

  《思想战线》编审廖国强在分享中针对文章标题、摘要、关键词及全文内容的编校,从打牢基本功的角度,从细微处提出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服务能力的路径。

  周文在研讨会总结中表示,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及习总考察中国人民大学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学界对办好学术期刊,助推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开展了思考,提出了观点。习总多次强调和致力于推动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念、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目前学界和刊界越来越注重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我们举办本次研讨会就是要真正地、认真地领会习总对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推动学界和学术期刊持续不断地努力,向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目标砥砺奋进。我们要不断引领时代、引领发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肩负起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的使命和任务。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副院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研究中心主任周文主持会议并作会议总结 照片由主办方提供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