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举行解读《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下午3: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海洋局负责同志等解读《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今天,我们邀请省委海洋办副主任、省海洋局副局长王仁堂先生,省财政厅总会计师单卫国先生,省海洋局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处处长褚民生先生,省海洋局海洋科技与对外合作处处长武云凌女士,山东海洋经济监测评估中心主任、研究员于宁女士,介绍《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大家下午好!首先,我谨代表山东省海洋局衷心感谢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山东省海洋事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有关情况向大家作简要介绍。
为贯彻落实习总对山东海洋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努力做好经略海洋大文章,省发展改革委、省海洋局会同省直有关部门及沿海地方共同编制了《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旨在全面客观反映“十四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进一步提高海洋经济宏观管理和服务能力,增强全民海洋意识,为社会各界了解、参与我省海洋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窗口,为相关从业者、研究者及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报告》是我省首次发布的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报告》以全省海洋经济运行监测评估工作为基础,通过深入的产业调研和专家主题论证,在广泛征求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等12个厅局部门意见并多次修改完善后成稿,全文2万余字,内容以现代海洋产业体系为核心,涵盖支撑海洋经济发展的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洋开放合作和海洋综合治理,突出展现了海洋对山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报告》总结了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总体情况和取得的成绩,有以下五个主要特征:
2021年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49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5.7%,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1.6个百分点;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和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9.7%和18.7%。海洋经济进入总量增长和效率提升新阶段。
海洋一二三产比重分别为6.4%、35.4%和58.2%,第一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有所提高。主要海洋产业、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海洋相关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全面增长,分别提高18.8%、8.2%和17.9%。以海水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为代表的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增加值同比增长19.2%,高于海洋生产总值增速3.5个百分点。
海洋领域自主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体内植入用超纯海藻酸钠完成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登记备案,标志着体内植入级海藻酸钠打破国外垄断,正式开启国产化之路。首台国产海洋水下采油树设备在渤海油田成功应用,打破了西方石油公司的长期垄断。全球首座十万吨级1500米超深水半潜式生产储油平台“深海1号”能源站在我省总装交付,在建造阶段汇集3项世界级创新,运用13项国内首创技术,实现10余种水下关键装备自主制造。
海洋科技创新平台能级提升,国家深海基因库、国家深海大数据中心、国家深海标本样品馆等深海“三大平台”启动建设。全国首个获批建设的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挂牌运行。海洋创新主体规模持续增长,新获批自然资源部重点实验室3个,新认定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21家、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6家。海洋科技重大项目发挥引领作用,“超大型海上结构物双船起重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等9项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0项现代海洋产业重大支撑性项目实施。
港口一体化改革成效显著,形成了以青岛港为龙头,日照港、烟台港为两翼,渤海湾港为延展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格局。智慧港口建设卓有成效,全球首创智能空中轨道集疏运系统(示范段)在青岛港竣工,全球首个顺岸布局的开放式全自动化码头在日照港启用,全球首创干散货专业化码头控制技术在烟台港正式发布。2021年,全省新增航线条,航线数量稳居我国北方港口第一位。海铁联运量突破250万标准箱,稳居全国沿海港口首位。沿海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分别同比增长5.5%、8.0%。
国际货物贸易需求增长,港航市场持续向好,全省水路货物运输量和周转量分别同比增长6.2%、40.8%,海洋交通运输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3%。国际航运市场复苏,叠加船舶周期性批量更替,带动造船市场超预期回升,我省三大造船指标实现全面增长,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量、年末手持船舶订单量分别同比增长9.8%、362.9%和55.2%。海洋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省水路运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9.8%,其中,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路运输进出口额同比增长38.4%,与RCEP国家同比增长31.0%。
蓝色粮仓供应能力稳步增强。全国首个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建设进入新阶段,试验区“深蓝一号”网箱首次实现三文鱼规模化养成收鱼。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增至59个,超过全国总数的1/3。全省海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3.1%。海洋能源供给力度不断增强。海洋原油、天然气产量分别同比增长2.1%和31.6%。四大清洁能源基地之一的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沿海风电上网电量比上年增长30.6%。淡化海水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体系,2021年底累计建成海水淡化工程40处,年产淡水能力达1.65亿吨,为沿海城市和海岛水资源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
海洋产业与现代金融加速融合。2021年全省累计15家涉海企业上市,新三板挂牌企业25家。全年涉海企业债券融资规模387.4亿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引导基金参股的现代海洋产业基金数量已达6支,基金认缴总规模超过116.5亿元。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海洋产业项目73个,投资金额36亿元。兴业银行青岛分行向青岛胶州湾上合示范区发展有限公司发放全国首单湿地碳汇1800万元。威海国际海洋商品交易中心创新开展海产品供应链金融业务,通过海产品动产质押融资4.9亿元。东营市创新开展黄河口大闸蟹气象指数保险试点工作,风险保障金总额达1035万元。日照市创新金融财政支持方式,将海洋牧场纳入政策性保险范围,全市海洋牧场保险保额达2600万元。
省委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明确走海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领先、海洋环境优美、海洋治理高效的现代化海洋强省之路。烟台、青岛、潍坊、威海、日照、滨州等先后出台地方“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海洋生态修复效果明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蓝碳经济快速发展,海洋生态价值进一步实现。与此同时,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涉海文件密集印发,全面助力“十四五”时期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总一直关心关注山东的经略海洋工作,省委、省政府也对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强省建设格外重视,请问省财政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积极的政策措施?
山东是海洋大省,海洋领域也一直是财政支持的重点。近年来,省财政厅认真贯彻落实习总关于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海洋强省建设的部署要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财税政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做好资金投入文章,发挥财政保障作用。2021年,省级财政统筹资金87.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支持海洋强省建设,保障重点项目资金需求。一是支持海洋渔业发展。围绕传统渔业转型升级,推动国家级海洋牧场、现代渔业装备、渔业基础设施建设,落实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和渔民减船转产补助,助力建设高水平“海上粮仓”。二是支持海洋科技创新。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蓝色人才专项,支持立项9个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促进海洋领域人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三是支持海洋生态保护。推动5个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纳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获得补助资金15亿元,入选项目数量和补助金额均居全国首位。持续推进海洋环境监测和生态灾害防治,为海洋环境治理和生态安全提供基础支撑。
二、做好机制创新文章,发挥政策激励作用。综合运用税费减免、股权投资、生态补偿等政策工具,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资源高效利用、海洋生态稳步改善。一是减免税费降低涉海企业负担。对海洋产业高新技术企业,按照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城镇土地使用税适用税额按现行标准的50%执行,对捕捞、养殖渔船免征车船税,对海洋产业企业研发费用实施所得税前加计扣除。全年为17个用海项目减免海域使用金1.45亿元。二是多措并举引导蓝色产业升级。采取股权投资、贴息、设备奖补等方式,支持海洋战略性产业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智能化技术改造项目;对新认定的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给予经费支持,引导推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三是陆海统筹推动海洋生态改善。实施海洋环境质量生态补偿,将补偿资金与入海水质、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直接挂钩。在陆域实施纵横结合的水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实现从陆地到海洋的水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
三、做好扩大融资文章,发挥社会资本作用。针对海洋强省建设点多面广、资金需求量大的现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海洋领域。一是加快设立海洋产业基金。充实优化现代海洋产业项目库,对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投资于省内种子期、初创期的海洋科技型、创新型项目,引导基金让渡全部收益。截至2021年底,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设立现代海洋产业基金22只,投资现代海洋产业项目73个,投资金额36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资88亿元。二是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充分发挥PPP模式引擎作用,支持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截至2021年底,我省纳入全国PPP项目库的涉海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4个,投资额184亿元,已全部签约落地。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持续深入贯彻习总关于山东要更加注重经略海洋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大力开展政策机制创新集成,充分发挥政策激励引导作用,为我省全面增强向海图强发展优势,建设海洋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做出应有的财政贡献。
当前,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保障海洋经济发展绿色可持续的重要举措,请问2021年我省在这方面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近年来,我省持续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助力我省海洋经济健康绿色可持续发展。2021年,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持续强化海洋生态保护。全力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积极谋划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持续加强下游河道和滩区环境综合治理,提高河口三角洲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加强陆海统筹的生态保护体系建设,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海洋保护区生境整体呈改善趋势,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同时,为有效发挥湿地、海洋等固碳作用,提升生态系统碳汇增量,启动全省首次海洋碳汇调查评估工作,实施全省海草床分布调查、黄河口盐沼试点区域的碳储量调查与评估工作。
二是全面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全面推进砂质岸线修复、海堤生态化改造、坡面生态提升、潮沟疏通、植被修复及恢复、互花米草清除、底栖生物增殖、牡蛎礁构建、退养还海等生态修复工程,海岸带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和提升。有序开展互花米草治理工作,2021年,沿海7地市采用“刈割+翻耕”、挖掘深埋等方法初步治理互花米草8849公顷,互花米草存量大幅减少,快速蔓延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互花米草治理区域生态功能逐渐恢复。常态化开展增殖放流,开创的增殖站、云放鱼、大放流等山东理念被纳入全国“十四五”增殖放流工作指导意见,从严落实伏季休渔制度,我省近海生物资源特别是主要经济鱼类资源恢复明显。
三是海洋防灾减灾卓有成效。2021年,山东省各级海洋主管部门扎实推进海洋灾害风险普查工作,持续优化海洋生态预警预报服务,全年发布快报、预警监测简报、监测简报以及年报、专报等50余期,发布海洋灾害预警信息104期。在自然资源部的指导和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省级浒苔绿潮灾害应急处置指挥部,构筑“海上打捞+近岸拦截+岸滩清理”三道防线,创新试验浒苔处置方法,全力做好浒苔绿潮灾害防控处置工作。同时,为适应赤潮灾害应急管理新形势,2021年我省修订印发《山东省赤潮灾害应急预案》,持续强化海洋灾害应急处置能力。
习总指出山东要加快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请介绍一下山东省在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山东海洋资源丰富,海洋产业门类齐全,涵盖了国家标准《海洋及相关产业分类》全部海洋产业大类,发展空间广阔。近年来,山东省积极探索,深入实践,做大做强海洋传统优势产业,促进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科学谋划,锐意创新,加快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推动海洋新兴产业蓬勃成长。海洋传统产业、海洋新兴产业相辅相成,共同打造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
2021年,山东加快推进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一是重点培育海水利用业。高起点、高定位加强产业发展顶层设计,统筹建立协调保障机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致力打造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发链和产业链。成立胶东经济圈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联盟,领域内50多家单位成为首批会员。成立山东省海水淡化利用协会,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谋划和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华能威海一期、鲁北碧水源一期海水淡化项目投入试运行,华能董家口热电联产等海水淡化项目有序建设,龙口裕龙岛、鲁北碧水源二期等海水淡化项目加快论证立项。全省沿海核电、火电、钢铁、石化等行业海水冷却用水量稳步增长,全年海水冷却利用量约145亿吨,同比增长17.9%。2021年,全省海水利用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0.0%。二是着力壮大海洋生物医药业。全省首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投资5000万元。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累计投资医养健康产业方向项目131个,投资金额66.5亿元,带动社会资本投融资258.7亿元。产业集群成效初显,青岛形成了崂山海洋生物特色产业园、胶南经济开发区海洋生物产业园和青岛高新区蓝色生物医药科技园3个以海洋生物为主导产业的特色园区。威海海洋生物与健康食品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资源的集约和优化为生物医药“蓝色崛起”强链、补链。2021年,全省海洋生物医药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9.0%。三是加快发展高端海工装备制造业。青岛形成了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总装建造企业与配套企业协同发展态势。烟台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装备、新型海洋工程装备协调发展,形成了全国领先的海洋工程装备研发制造产业集群。海工高端装备特色产业园年内累计完成投资超过300亿元,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2021年,全省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1%,增幅居全国首位。四是创新发展海洋电力业。山东半岛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建设持续推进,华能山东半岛南4号、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3号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年发电量超16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26.4万吨,实现了风电发展由陆域转向海洋的跨越。2021年,全省海洋电力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3%。
同时,山东进一步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产业。渔业生产结构更加优化,海洋捕养比由2016年的35 : 65优化至27 : 73,智能化、工厂化等设施渔业深入发展,海洋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8%。海洋船舶工业企业积极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创新求变补短板,高端化转型步伐加快。智能航行300TEU(备注:标准箱)集装箱商船“智飞”号在女岛海区成功海试,首次在同一船舶上实现直流化、智能化两大技术跨越。国内首艘船舶能效设计指数达到第三阶段的双燃料客滚船在威海“云交付”,其采用的双燃料设计将大大减少颗粒物、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排放。布局建设高端盐化工产业集聚区,实施裕龙岛炼化一体化等重大项目,带动海洋化工业链式发展。海洋化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
“走在前、开新局”,离不开科技创新的驱动赋能。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请问山东省在推动海洋领域科技创新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创新是第一动力。山东坚持创新驱动,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以建设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为引领,多措并举加强海洋领域科技创新,加快重大平台建设、关键问题研究、标准体系建立、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和系统谋划。印发全国首个省级海洋科技专项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科技创新规划》,明确了海洋科技创新的路线图和时间表,以打造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实施一批重大科技创新示范工程为重点,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推动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山东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都把海洋科技创新列为重点任务,着力打造全球海洋创新中心和国际海洋人才高地。
二是加快科技重大平台建设。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青岛)和中国船舶集团海洋装备研究院等相继投入运行。全国首个省部共建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在威海落地,总投资50亿元,以试验场为核心,打造检验检测、科技研发、生产制造、教育培训、人才培养和服务保障等六大基地,带动海洋经济的创新突破。目前已入驻科研机构、企业17家,承接“蛟龙号”等测试任务60余项。加快国家深海基因库等深海“三大平台”建设,打造全球最大的海洋综合性样本、资源和数据中心。国内最大的海洋石油水下装备测试试验中心落成投产。成立了全国唯一的海洋碳汇院士工作站和海洋负排放研究中心。与自然资源部天津海水淡化所、海洋减灾中心共建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黄渤海蓝碳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心。
三是加快重大关键问题研究。攻坚核心技术,全球最大的半潜式游艇运输船正式交付。高性能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和膜元件规模化、智能化制备技术取得突破。研发成功全球首款“海藻纤维地毯”,具有抗菌、可降解、阻燃等显著特性。组织开展海洋碳汇、互花米草治理、浒苔灾害处置、海洋微塑料污染防治、海星暴发等重大问题研究,推动相关工作取得实质性突破。组织产学研协同创新,布局建设了海藻糖类生物制品等6处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21家省海洋工程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四是海洋标准化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由我省主持制定的、我国首项海洋调查领域国际标准、海洋牧场国家标准获批发布。组织开展海洋标准体系研究,《海岸线质量评价技术规范》等急用先行地方标准发布实施。《海岸带保护与利用规划编制规程》等14项地方标准项目获批立项。组织实施“海洋传感关键技术标准化攻坚”等重点项目,推动新型国产化全海深传感器校准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五是创新“金融+科技+产业”模式。省海洋局与省农村信用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协调推进机制,筛选确定了176家对接企业。省农商行“十四五”将投放800亿元信贷资金,支持海洋创新平台建设、海洋产业发展等。目前,已创新20余款信贷产品,有51家企业用信11亿元,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十四五”时期我省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迈进,为保障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请问2021年我省主要制定出台了哪些海洋战略规划与政策?
为加强海洋发展战略顶层设计,稳步推进海洋强省建设,省委召开海洋强省建设工作会议、海洋委第四次全体会议,对海洋工作作出专门部署。印发《关于贯彻落实习总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着力推动海洋经济走在前的实施方案》,提出24项细化实化工作措施。省委、省政府印发《海洋强省建设行动计划》,实施新一轮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
进一步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与规划体系,有效提升制度保障水平。首次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为“十四五”时期山东省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根本遵循。相关涉海部门相继印发《山东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20212035年)》《山东省“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山东省海洋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山东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山东省渔港经济区规划(20212025年)》等,为加快海洋强省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围绕海洋经济发展、海洋资源利用、海洋生态保护相继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划。省政府印发《关于印发落实“六稳”“六保”促进高质量发展政策清单(第四批)的通知》,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的5项财税支持政策。(省新动能基金公司等发起)设立山东省陆海联动发展基金,基金认缴规模100亿元,重点支持智慧港航、综合物流、海洋装备等海洋产业项目,推动构建海陆产业融合发展新格局。沿海7市均发布“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全面布局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岛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省支持八大发展战略财政政策 加快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明确提出“发展海水淡化产业”“支持远洋渔业发展”,根据一定条件给予海水淡化项目和远洋渔业企业奖补,精准助力涉海企业发展。日照市深入落实《关于支持海洋新兴产业的意见》,设立市级海洋产业发展资金,对海洋新兴产业贴息、海洋科技成果转化等项目给予重点支持。滨州市出台《滨州市临海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海洋规划体系。东营市编制《东营市海岸带保护规划》《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修复规划》《东营市“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规划》,颁布实施《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与修复条例》。烟台市印发全国首部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烟台市入海排污口管理办法》、制定出台《烟台市养马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烟台市芝罘岛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山东举行解读《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新闻发布会
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于2022年9月20日(星期二)下午3:00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省海洋局负责同志等解读《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
-
社科首批六个市人文社会科学普及示范基地揭晓
6月11日,为了提升公众社会科学文化素养,推动宣传普及社会科学知识
- 国际期刊《人文与社科亚太学刊》征稿启事
- 四川省港投集团发布2021年度社会责任报告
- 群众问题放首位防疫热线解难题——记兰州市社会科学院党员干部李睿君
- 《中国社会组织》杂志、《中国社会报》烧烫伤关爱公益基金专题纪实报道
- 养老金最新消息互相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