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社会性动物”你是怎么理解这个词语的我们当下社会有什么影响力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1-16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从本质上讲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那些生来离群索居的个体,要么不值得我们关注,要么不是人类。社会从本质上看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那些不能过公共生活,或者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过公共生活,因而不参与社会的,要么是兽类,要么是上帝。”—— 亚里士多德 《学》公元前328年

  在1942年,美国白人中仅有30%赞成取消学校的种族隔离,但到1980年,取消种族隔离几乎已成定局时,赞同的比例达到了90%。克拉克通过观察发现,与逐步进行相比,立刻取消种族隔离会更加有效。如果地方举棋不定,给人们一种只要激烈反对就可能拒绝取消种族隔离制度的暗示,“不可避免心理”就会失效,人们便不会努力减少失调,而会把精力放在反对行动上,暴力行为也常随之而来。

  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关键词,是“社会影响”:人们对他人的行为或者想法所产生的影响。所有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互动中渡过大部分光阴的,被他人影响着,也影响着他人。也会理所当然地提出社会行为假设,往往因此而出现“事后聪明偏差”。一般来讲,个体怀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确保自己的意见正确;另一个目的是通过不辜负他人的期望来赢得他人的好感。当两个目的出现冲突,尽管我们知道其他人可能从众,但是我们会对自身因受群体诱导而出现遵从的程度做出过低的估计。

  我以前看过一个电视里的实验,主角参加一个实验,主持人在箱子里放了一些东西,每个人轮流去摸一下猜是什么东西,主角去猜的时候,主持人换了一个东西。后来所有人说出的东西和主角猜到的东西不一致的时候,她选择了和大家一样。有这样一个笑话,有人在街上看到一个长长的队伍,但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排队,于是也跟着排队,到最后才知道是厕所。这些类似的故事肯定还有很多,大家会发现一些共同点,就是社会影响。

  我在网上看到过一个视频,视频是测试一个女生在大街上被人强行拖进车里的画面,观看路人的反应是什么,在这之前,他们事先也采访了很多人问:如果遇到类似事件,他们会怎么做,很多人都会说当然会上去帮忙或者报警。但实际发生在眼前的时候,很多人都只是默默走过。在社会学里,这是一种旁观效应。在事件发生的时候,大家会看其他人什么反应,如果都没人出手相救,会觉得那份责任被分担了,如果受害者指定某一位在场的人士帮忙,那么被指定的那位就会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

  人之所以成为人,正是因为我们生活在文明社会中,每时每刻都会受到他人的影响。如果把这种影响全部扔掉,一个人不再和别人发生任何互动,那么这个人其实已经算不上是人类了。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情境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般人的想象,对于我们的行为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在一些情况下,态度和行为之间其实没什么关系。在一些时候,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甚至是反过来的:我们首先做出了某种行为,再为自己的行为辩护,认为自己的是合乎逻辑的、合理的,是反映了我们的态度的。

  如果一个人同时拥有心理上不一致的两种认知,比如矛盾的想法、态度、信念、意见,就会进入这种状态。在认知失调让我们感到不愉快时,于是我们就会有意化解这种冲突的状态。一位烟民如果看到一篇医学报道说吸烟会导致癌症,那么“我吸烟”和“吸烟导致癌症”这两种认知就会失调。解决办法可能是戒烟,将“我吸烟”的认知变为“我不吸烟”,这样冲突就化解掉了。但是,戒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没法戒烟,烟民就可能使用别的办法,比如寻找“吸烟与癌症无关”的证据。

  人类的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人们并不会理性分析全部信息,而是会找捷径,依赖于直觉偏见,做出一个说得过去的决策。认知失调是一种本能反应,它反映了人们的不理性,不过也可以利用它来实现一些积极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