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社会

金融社工到底什么是金融社会工作: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思考和探索

  • 来源:互联网
  • |
  • 2023-04-04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金融社会工作是美国社会工作的一个新兴实践领域,它通过扩展服务对象接受普惠金融的机会,改善他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完善金融能力来增进金融福祉,实现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这里,“金融”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指服务对象的一切与钱、经济、和金融资源有关的事务,包括服务对象的收入、财富与资产、消费、信用、债务和金融风险等。金融社会工作采用改善服务对象金融能力的基本工作方法,来达到实现金融福祉的核心目标。美国金融社会工作是建基于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的理论框架之上的,它解释了普惠金融、金融知识与技能、金融能力和金融福祉之间的关系。这一理论框架可以确定不同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内容。

  随着社会金融化的趋势和广大人民群众对金融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随着中国社会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和金融科技的广泛应用,也随着中国政府积极开展“精准扶贫”攻坚工程和推动普惠金融相关工作,中国的社会服务界和社会工作专业增加了对金融社会工作(financial social work)的关注与探讨。金融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服务的一个新领域正在兴起:服务机构开始尝试一些新型的金融社会工作项目(比如运用资产建设、金融教育和金融扶贫等手段改善弱势群体的金融服务机会和金融能力),社会工作教育也在拓展学生和实务工作者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技能,社会工作教研机构还开展了一些关于金融社会工作的研究,举办了相关的学术会议。例如2018年11月3日由中央财经大学主办的“金融赋能与资产建设:金融社会工作教育、实务和研究国际研讨会”是我国第一次专门以金融社会工作为主题的大规模学术会议。虽然金融社会工作已经在中国兴起,对它的定义、内涵、理论框架和实务服务的探讨仍处于早期摸索阶段。对这些问题还没有完整确定的回答,甚至可能存在误解或是不正确的认识。比如,有的社工专业人士询问,在金融机构给从业人员从事咨询与减压的服务是金融社会工作吗?社会服务机构是否可以超越政策许可范围,提供只有金融机构才能提供的服务呢?金融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富人理财吗?相关的问题还包括金融社会工作者的服务会代替金融咨询师的服务吗,等等。

  同中国类似,金融社会工作在美国也是一个近二十年来新兴的服务领域,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于2015年被美国社会福利与社会工作学会列为社会工作大挑战。本文总结美国金融社会工作在发展中的一些思考和探索,希望对中国发展本土化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提供一些借鉴。

  金融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个实践领域,它通过扩展个体和家庭接受普惠金融(financial inclusion)的机会,改善他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financial knowledge and skills),完善他们的金融能力[4](financial capability)来增进金融福祉(financial well-being),并最终提高个体和家庭的生活质量,实现他们美好生活的需求。

  在这里,“金融”是一个比较宽泛的含义,指社工服务对象(主要是个体和家庭,未来也可以扩展到社区和其他服务对象)的一切与钱、经济和金融资源有关的事务。比如,它包括服务对象的收入、财富与资产、消费、信用、债务和金融风险等。这些事务往往和特定的金融服务或产品相联接(比如金融风险与保险),未来金融社会工作也可能在提供金融服务与产品的团队中承担一定的责任。但是从金融社会工作的视角,社会工作服务并不只局限于金融产品或服务的范围。金融社会工作着眼的是服务对象在这些与“钱”有关的事务上的功能和它们对实现金融福祉的重要性。例如,在收入维持上,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低收入家庭申请接受最低收入保障,这种金融社会工作在社会政策范围内的实践和金融产品并不完全相关。同样地,在金融保护上,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老年人厘清与其他家庭成员的财产关系,这种家庭关系的协调和金融产品也不必然相关。

  它通过改善服务对象的金融能力来实现个体和家庭的金融福祉。改善服务对象的金融能力是金融社工的方法。具体包括三个基本策略,一是创造和增加服务对象接受合适有益金融服务的机会,实现普惠金融;二是增加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和技能;三是通过机会和技能的充分互动帮助服务对象实现有益的金融行为、决策和行动。遵循社会工作的“人在社会环境中”的理念,金融社会工作强调这三个策略的整体性、综合性,并不只单向地聚焦于改变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和技能。充分的金融服务机会给个体提供了运用他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条件,是实现金融能力的基础。

  金融社会工作服务与其他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紧密相连(社会工作专业内部关系)。所有社会工作服务的最终目标都是服务对象的社会福祉(social well-being),满足他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帮助服务对象改善金融能力与金融福祉对实现其他的社会工作服务的目标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例如,美国许多家暴幸存者面临遭遇重复家暴的困境,主要原因是缺乏独立的经济资源和金融服务(银行账户和信用卡等);儿童福利系统中收养的儿童和青少年,成年后要在没有原生家庭的支持下,迅速建立和接受完整的金融服务来确保经济独立;只在军队系统中接受社会化的军人在退役后也要在社会中独立面临各种金融服务与事务;老年人在认知功能退化的挑战中,也面临着学习诸多复杂的金融产品和认清金融骗局的问题。这些都是社会工作服务中最常见的人群和场景,如果不改善他们的金融能力,很难达到社会工作服务的其他目标。

  金融社会工作服务与其他专业的金融服务紧密相连(与其他专业的外部关系)。个体和家庭金融能力与金融福祉的实现,依赖于一个完整和复杂的社会系统的支撑,包括社会政策和金融政策体系、金融机构和市场服务、工作单位福利、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福利、以及家庭和朋友的非正式支持等。金融社会工作只是这一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要和其他部分协调整合,共同促进服务对象金融能力与福祉。基于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特殊的服务方法、和专门的服务人群,社会工作者在这个协调合作的过程中,可以创造独特的价值和承担特殊的责任。在这个过程中,金融社会工作可以开创新的专业方法,服务内容和工作场景。比如,类似于学校社会工作和医务社会工作,可以在金融机构和社会服务机构中设立金融社会工作岗位;比如,在金融服务团队中增设社会工作等。由于金融机构有时面临着自身利益和客户利益的冲突,美国的实践显示,许多服务对象对社会服务部门提供的中立性服务有着更强的信任感,这也显示了金融社会工作在金融服务中可能存在的独特优势。

  总之,把金融社会工作作为一个新的实务领域提出,一方面是要把既有的社会工作与“钱”有关的实务与服务进行梳理,使之理论化和系统化,成为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体系中的有机部分。许多社会工作既有的服务本身就是与服务对象的金融状况是高度相关的,金融社图把它们放在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中看待。另一方面,面对社会金融化的趋势,金融社会工作也不断开拓新的专业方法,服务内容和工作场景。

  上述金融社会工作的定义是建立在美国金融社会工作的理论、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之上的。目前,关于金融社会工作定义的文献仍然有限,对金融社会工作的定义大致经历了从一个狭义的医疗模式向一个综合的社会模式发展的过程。

  金融社会工作的名词最早由美国社会工作者ReetaWolfsohn在2003年提出。Wolfsohn对于金融社会工作的定义是建立在医疗临床模式之上的,局限在一个狭义的、微观的、和临床实践的范围之内,特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改善金融素养和金融行为的服务(比如金融诊疗,financial therapy)。虽然都用同一个名词,我们在第一部分阐述的金融社工的定义,远远超过了她所建议的金融社会工作的范畴。

  在Wolfsohn的定义中,金融能力就是个人的金融行为,个人的金融行为就是金融能力。个人的金融行为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包括家庭背景、个人金融社会化的过程、伙伴效应、媒体报道、市场影响、消费文化和社会情绪、自我价值、个人对金钱和消费的心理感受、炫耀性消费,等等。但是社会性、结构性、政策性和机制化的因素,例如种族、阶层等等—它们对个体和家庭的金融机会的塑造,对弱势群体的不平等的歧视和剥夺—没有包括在这个定义中。因此,它忽略了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行为与金融机会之间的重要互动。正如Wolfsohn在对金融社工的定义文章中所阐述的,“金融福祉是个人的责任”。从这个角度,实现个体和家庭福祉主要依靠个人和家庭的努力,主要通过改变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行为;从这个角度,社会工作者所能做的,是在既有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工作服务场域中,通过金融咨询等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改变金融意识、情感、态度、知识和行为。

  医疗临床模式的定义确定了一个改善个体和家庭金融福祉的重要因素。但是沿着美国社会工作微观和诊疗的专业路径,它局限于一个以改造个体和家庭行为为主的发展方向,和社会工作强调“人在环境中”的理念有一定冲突,和美国社会工作专业的历史经验也有一定的背离。例如,在美国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工作的历史进程中,1930年代的大萧条和经济危机,就使整个社会认识到,把个体和家庭的经济金融困顿,完全归咎于个人行为与责任,是不正确的。忽略社会环境和社会机制给个体和家庭的金融福祉创造的机会或压迫,忽略外部机会和个人金融行为的互动,忽略社会工作在改善外部机会中的巨大潜力,金融社工在改善个人和家庭的金融福祉上行之不远。想像这样一个情境,在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和经济危机中(或者任何一个社会的经济金融危机),社会工作者希望通过金融教育和咨询的方法,改变个体和家庭的金融行为,抵销因为大萧条而导致的家庭金融困顿。这样的金融社工实践的效果可能有限。医疗模式的金融社工如果过于绝对化,还面临着“责备受害者”的价值困难。

  因此,在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进程中,这种医疗模式的服务已经被整合成为综合的社会模式的金融社会工作定义的一个部分。在第一部分的阐述中,我们介绍的三个推动金融能力的基本策略之一,改善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就是基于医疗模式。

  是综合性的、基于社会模式的思考。除了充分认识到金融社会工作在完善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技能、素养和态度的重要作用之外,基于社会模式的金融社工也强调社会工作服务增加服务对象接受金融服务的机会、实现普惠金融的潜力,还强调通过金融机会和金融技能的充分互动帮助服务对象实现有益的金融决策和行动。遵循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的理念,金融社会工作强调这三个策略的互动和互相支撑,并不只单向地聚焦于改变服务对象的金融知识和技能。

  社会模式的金融社会工作定义可追溯到1990年代初Michael Sherraden对资产建设(asset building)的社会政策和服务的倡导。资产建设的社会政策强调,不同于其他阶层的人群,穷人在现有的社会、市场和政策环境中,缺乏政策支持的、为长期经济发展积累财富的金融机会。因此,穷人需要制度性的资产建设社会政策创造积累财富的金融机会。这些新的帮助穷人积累资产的政策,需要精心设计各个组成部分,确保目标明确、信息流畅、产品适宜、激励完善,从而消除穷人积累资产的制度障碍。进一步地,在资产建设的政策平台上,可以开展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政策提供的机会和个人的金融技能相互促进,使政策成为个人运用他们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平台。资产建设政策的倡导、设计和实施是社会模式金融社工的一个典型案例。在金融福祉的资产的这个维度,它展现了社工可以创造金融机会(资产建设的新政策),改善个体和家庭的金融知识和技能(资产建设政策中包含的金融培训),通过整合机会和技能,促进了金融能力,改善了金融福祉(资产建设)。资产建设社会政策的本质是社会模式的金融社会工作,是增加和改善个体和家庭的金融发展机会。

  资产建设政策的实践,推动了美国社会工作对金融能力概念的思考,超越了医疗模式对金融能力就是个人行为和责任的判断。社会工作者认为,金融能力是金融机会和金融技能整合的基础上,展现出来的正确的金融决策和有益的金融行动。金融能力的这个界定,不仅和社会工作“人在环境中”的理念高度契合,和经济学家Sen关于“能力”方法的定义也一致,成为社会工作独特的金融能力观。对金融能力这个的界定,在2007年由Margaret Sherraden提出并在2013年进一步具体阐述之后, 成为基于社会模式的金融社会工作的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正是由于上述的学术发展渊源,美国金融社会工作实践的一个重要理论框架就是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financial capability and asset building)。

  牛津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金融社会工作的词条(2019更新版)阐述了基于社会模式的金融社工,也就是本文在第一部分中对金融社会工作的定义。词条除了简述金融社工的定义、内涵、理论概念、宏微观实务模式之外,也追溯了美国社会工作早期的金融社会工作传统。社会工作改善人类金融福祉(包括解决贫困问题)有着深刻的专业历史根源。贫困并不是社会工作专业新“介入”的社会问题,它一直是这一个专业源起的、长期为之奋斗和努力的根本性问题之一。当社会工作职业初创于美国进步时代时,社会工作者就帮助家庭推动家计金融稳定,并为制定社会工作的干预服务收集家计金融数据。与家庭经济学家一起,社会工作发展出了使用科学方法来改善家庭金融福祉的理念和工作方式。在这一时期,社会工作者也大量参与了罗斯福新政中关于家庭经济金融福祉政策的基础工作,成为推动社会政策发展的重要力量;比如公平劳工法案、最低工资制度、失业保障和社会救助等。同时,社会工作者也把社会福利的收入补助政策—比如家庭津贴制度和收入负税制等—和宏观的社会经济发展相联系,强调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全方位、系统性的社会策略推动家庭金融福祉。美国金融社会工作过去二十年的发展,是对这样的历史传统的再回归和制度化的升华。

  金融社会工作的定义包含了和金融社会工作相关的重要概念—普惠金融(或金融机会)、金融知识与技能(或金融素养)、金融能力,以及金融福祉。金融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框架就是对这些概念间关系的一个全面阐述。

  从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角度,普惠金融是指立足机会平等要求和商业可持续原则,以可负担的成本为有金融服务需求的社会各阶层和群体提供适当、有效的金融服务。为所有的群体提供普遍而有效的金融服务是普惠金融的最根本要求。普惠金融的本质就是金融机会,是实现个体和家庭经济金融福祉的重要条件和保障。因此,美国社会工作从最广泛的含义界定普惠金融:它指所有个体和家庭都能享有基本的经济金融资源,接受合适有益的金融服务(包括金融教育和培训),并从使用这些资源和服务的过程中获得经济发展和金融利益。[15]要实现普惠金融,提供最充分的金融机会,除了市场上金融机构的努力,提供各种各样的金融服务与产品以外,还需要政府和政策体制以及社会服务机制的全面配套和共同发展。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某些国家是重要的普惠金融创新(比如针对残障人士康复的小额商业保险),在另外一些国家可能就缺乏需求,因为类似的康复服务可能已经包含在公共健康保险之中。换句话说,普惠金融必须适应本土化的动态需求,而对它的需求也是被其他社会系统定义的。社会工作者因此持有比目前常规看法更宽泛的“普惠金融”观,强调一种不局限于金融市场和机构的、在实现金融福祉的社会系统最高层面、享有的金融包容和机会。

  金融知识和技能是金融素养的最核心组成部分,它们是个体在处理金融事务、做出金融决策时的内在能力。对这种内在能力的描述,有时候也延伸到金融意识、金融态度,甚至个体早期金融社会化的过程。对金融素养的改善,经常通过金融教育(financial education)、金融咨询(financial counseling)和金融督导(financial coaching)。目前,金融教育、金融咨询和金融督导都已经成为金融社会工作的微观工作方法,统合在金融指引(financial guidance)的系统下。

  金融能力是指个体既拥有外在的金融机会(普惠金融),又拥有内在的金融素养,通过金融机会和金融素养的相互作用和支持,做出正确的金融决策,采取有益的金融行动,为实现金融福祉奠定了基础。[4][14]金融能力是普惠金融与金融技能的综合,因此实现金融能力不是仅靠个体和家庭的努力就能达致的,更需要完善外部的金融包容与机会。

  社会工作服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类的社会福祉,而金融福祉是社会福祉的一个重要组成。针对金融福祉的四个组成部分,我们又进一步阐述了实现金融福祉需要注重的五个功能,包括收入维持与增长、资产积累与投资、消费管理、信用建设与债务处理、以及金融风险防护。个体和家庭需要通过金融能力,保障这五个方面的功能,才能实现金融福祉。

  上述四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大致可以呈现在金融能力的理论框架中(见图一)。因为它的学术发展渊源以及资产建设对金融福祉的重要性,这一框架也被称为金融能力与资产建设(financial capability and asset building)的理论框架。普惠金融(或者包容性的金融机会)与金融知识与技能(或者金融素养)是金融能力必不可少的、促成金融福祉与资产建设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叠加能产生额外的正面效应。金融机会是个体和家庭应用他们的金融知识和技能的前提条件,消除经济金融不平等的基础首先在于提供平等包容的金融机会。

  根据上述金融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理论框架,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把具体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方向分门别类地确定下来。比如五个金融福祉的功能(收入维持、资产建设、消费管理、信用建设和金融保护)和二个金融能力的基本组成(金融机会和金融知识与技能)总共就分割出了十个二维空间(例如,用改善金融机会的方法促进收入维持,用改善知识与技能的方法促进收入维特)。在每一个二维空间之内,我们还可以增加以下的思考维度:(1)宏观、中观和微观的社会工作实践;(2)针对不同人群与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实践;(3)针对不同生命周期的社会工作实践;(4)使用不同社会工作干预方法的实践;(5)在不同工作场景中的社会工作实践和(6)与其他社会工作服务的互动。当所有的这些维度都被涉及,我们可以列举大量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方向,这样的列表就可以为具体的金融社工服务的实操提供一定的指引。

  具体地列举金融社工服务的方向,可能更有助于社会工作者展开服务的想像力,达到举一返三的效果。例如:

  关于金融福祉的五个功能:在收入维持和增长上,社会工作者针对智力障碍的残疾人能够提供什么服务(比如庇护工场就业和融合性就业);社会工作者对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策有什么反馈建议?在消费管理上,社会工作者为患有痴呆症的老年人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保护?在金融保护上,社会工作者能够为遭受气候变迁、环境污染和自然灾害影响的少数民族村民提供什么专业服务?

  关于金融能力的两个组成部分:在改善金融机会和实现普惠金融方面,如果金融机构已经针对农户提供了额外信贷服务,金融社会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还有什么角色,能够做出什么独特的贡献?如何在普惠金融的专项金融服务中,针对服务对象开展金融知识和技能的改善?

  关于宏观、中观、和微观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微观层面,政策实践和个案服务的例子可以是帮助低收入家庭申请符合资格的各种社会福利项目。中观层面,金融社会工作可以在社区中为低收入家庭的农村留守儿童创办资产建设发展账户的服务项目。宏观上,金融社会工作可以建议和协助政府部门推出专门针对大学生信贷保护的政策。

  实务社会工作者对微观和中观的实践有强烈的动机和倾向。从金融机会和普惠金融的角度,宏观政策和顶层设计往往有更重要的规范性作用和更明显的效果。在这里,我们要强调金融社会工作不应该忽视宏观社会工作,特别是社会政策实践的机会。

  关于不同人群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例如,由于法律身份的问题,许多同性恋夫妻在享受社会福利(比如以家庭为基础的公共健康保险和工作单位福利)和家庭财产的安排上会面临障碍和挑战。没有全国统筹的、以地区为单位的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性强的工人在享受参与社会保障的权利时会造成政策挑战。

  关于不同生命阶段对金融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比如青少年和儿童需要一个完整的早期金融社会化的服务,包括金融知识的学习、基本金融技能的掌握和基本的金融服务的介入(例如,国际社会上已经认识到退休经济安全保障越早开始准备越好);成年人需要防范短期的金融风险;老年人需要平衡退休资产的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关于不同社会工作干预方法的实践:对于贫困家庭面临的多样的金融事务,可以采用个案管理的方式,由社工帮助家庭了解他们需求,并为家庭导航,探寻各种可用的资源。在贫困农村开展的服务,社区动员与参与可以是一种可行的办法。针对戒赌或过度消费的治疗,金融诊疗(financial therapy)可以有所帮助。金融督导(financial coaching)可以有助于家暴生存者建立经济独立性。

  关于不同工作场景的实践:比如,在社区的青少年服务中心,是否可以由金融社会工作者引介可信可靠的金融机构驻入开展青少年金融能力建设;在农村的金融机构,是否可以由已经和服务对象建立信任的社会工作者提供信息服务;由金融机构在扶贫攻坚中建立的扶贫项目能否由金融社会工作发展成为长效的帮扶机制;医务社工是否有专门的资源、信息、工具和方法帮助患者的解决医疗费用困难的问题;是否可以设立专门的金融社工服务机构,为其他机构在服务中出现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提供帮助等。

  关于与其他社会工作服务的互动:互动的方式可以包括其他社工服务机构把服务对象转介到金融社会工作机构接受服务,其他社工机构邀请金融社工机构的上门服务,或者其他社工机构在自己的服务团体中增设金融社会工作人员和金融社会工作服务等。

  依据不同维度对金融社会工作的服务方向进行分类,只是一种思考的工具。在现实的服务中,这些维度经常会是交叉混合的。例如,许多服务可能不仅改善金融机会也提高金融知识与技能。有一些金融社会工作服务可能适用于不同人群和多个场景。

  中国的社会工作勇于开拓,敢于接受新事物,具有强烈的发展适合国情的专业服务的情怀,在短时间内就建立了完整社会工作教育,基本的社会服务部门,系统的从业者资格体系和一支人数众多的社会工作实务者队伍。这些都是有助于金融社会工作在中国全面发展的重要有利条件。正是由于中国社会工作专业具有的有利条件和发展空间,任何社会工作新领域的发展,包括金融社会工作,都具有强大的潜力,能够在全球社会工作的发展中占有领先的地位,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

  本文简述的美国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可能有不适用中国的情况,但是不同社会对金融社会工作服务的共同需求都是确实的。进一步发展独特的、适合国情的、本土化的金融社工的基本举措包括:第一、开创和完善中国金融社工教育的课程课纲体系,培养社会工作学生和实务者金融社会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技能。例如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硕士项目(MSW)就明确以金融社会工作作为主要培养方向。第二、倡导、尝试和实施多种多样的不同层面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开拓金融社会工作服务的新场域。第三、系统梳理和评估现有社会工作服务(特别是政府购买服务)中的金融社会工作服务,把它们整合成为中国社会工作服务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在政府购买服务的内容之中。第四、加强和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全面合作,积极参与金融扶贫和普惠金融,教育和帮助金融机构理解金融社会工作在实现普惠金融和金融能力中的重要作用。第五、加强金融社会工作研究和探索,为金融社会工作的教育和实务提供坚实的基础。这些基本措施的实现,需要构建一个广泛的金融社会工作发展的网络,包括金融社会工作的教育者、研究者、实务者、行业协会、政府相关部门和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如中央财经大学等15所高校联合发起,并在2019年11月初“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2019太原年会”期间向理事会提出成立“金融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申请,并获批正式进入筹备阶段。

  这些基本措施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对金融社会工作基本的、比较清晰的、不断发展的思考和基于这种思考的长远的路线图。本文利用美国社会工作对金融社会工作的思考和路线图,希望能够对中国金融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