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方向辨析2: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基本内涵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制。党领导、工人阶级的斗争、人民、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公有制度的前提和保障,按劳分配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消灭阶级、经济的计划性、自主联合劳动、人的自由发展以及经济等等是公有制的内涵和结果,都围绕着公有制而展开。
【内容提要】广义“社会主义”概念指的是各种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关注劳动人民利益的、运动和社会制度的总称。“什么是社会主义”提问完整的表述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社会主义”涵义是什么?最有效率、最为合理的社会制度应当怎么样?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基本内涵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制。党领导、工人阶级的斗争、人民、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公有制度的前提和保障,按劳分配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共同富裕、消灭阶级、经济的计划性、自主联合劳动、人的自由发展以及经济等等是公有制的内涵和结果,都围绕着公有制而展开。对公有制的态度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真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唯一可靠标准。
“社会主义”一词在社会科学界和界频频出现,但使用者所持的含义并不相同,反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观也不在少数。习总多次提出坚守主义理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道路,而人们对科学社会主义、主义的涵义也有不同的认识。
国外学术界关于社会主义的定义曾经多达数百种。传播到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主张也是五花八门,除了社会党的社会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新模式”、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的新策略”,还有主张实现人类“共同道德价值”的“伦理社会主义”、工人参加管理和监督的“职能社会主义”、多搞社会福利的“福利社会主义”以及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等等。我国一些人提出,社会主义就是“社会保障主义”;社会主义就是大家都能过上好日子的“普遍幸福主义”;社会主义就是使人民富裕起来,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主义就是市场经济加社会公平;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公平正义;解放、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主义的特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回答要根据历史条件的变化适时变动,如此等等。
站在科学社会主义的角度,对社会主义的解释也是莫衷一是。我国最普遍的解释是“特征说”,认为社会主义最基本特征包括生产资料公有制、劳动者成为生产主人、按劳分配、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精神文明等。也有些人持“制度说”,把社会主释为社会制度,而对制度内容的解释与特征说大体相似。另一种观点仅就经济方面着眼,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说明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或按需生产、按劳分配的统一。其他观点还有:四项基本原则是对社会主义的最准确概括;马克思恩格斯倡导的社会主义是要实现公正、平等、自由、、等价值目标;社会主义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由劳动人民掌权的社会形态;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是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或自由人联合体;所说的社会主义本质就是社会主义的定义,等等。以上认识程度不同地都存在偏差。准确掌握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才能防止社会主义事业被误导。
社会主义作为一个概念是什么意思并不是研究者说“什么是它”它就是什么意思,而首先是人类或一些人在使用这个概念的时候指的是什么意思?为了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指向,必须澄清“社会主义”作为一个词汇,作为一种的客观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的流行于19世纪2030年代的英法两国,到19世纪40年代初社会主义一词充斥于西欧很多书刊。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要求政府调节阶级矛盾,力图建立一个行会、宗法制度下小生产者的理想社会,用开倒车的方式维护小生产者的利益。封建社会主义提出让封建政府和贵族统治消除资产阶级对人民的压迫,把社会导向社会主义。教社会主义主张以教友爱精神、国家和上层开明人士资助,建立合作社使工人摆脱剥削。资产阶级社会主义主张用改良措施消除资本主义制度造成的弊端。19世纪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主义者主张建立没有资本主义弊端的理想社会,如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设想,由实业家和学者掌握权力,经济有计划,社会的唯一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特别是最贫穷阶级的需要,人人劳动,按才能和贡献分配,取消特权。
从“社会主义”这个词和这个理论最初流行的情况看,“社会主义”概念有几个共同点:都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和极端不公现象提出来的;虽然具体出发点和可能的作用有所不同,但都是指的一种理想的社会制度、社会体制或社会状态;虽然主张、设计不同,但形式上都是主张照顾下层人民的利益,提高劳动人民的地位。“社会(society)”这个概念指的是人类许多个体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形成的生活群体或共同体,是与“个人”相对的;提倡“社会主义”就意味着反对资本主义各顾各的状态,注重人的利益整体化。推动“社会主义”一词广泛使用的是欧文学派和圣西门派,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把他的社会主义/主义实验描绘成:“从个体到社会制度的变化;从具有各自独立的利益的单个家庭向许多家庭拥有同一利益的公社的转变。”[2]“社会主义”走到顶峰,就是欧文学派把“社会主义者”与“公有主义者”相提并论。中国曾把“社会主义”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总体上,“社会主义”概念指的是各种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关注劳动人民利益的、运动和社会制度的总称。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广义社会主义。
不同的社会主义使用“社会主义”一词既有相似性,又赋予不同的具体内容。人类语言中的名词大致有两类,一类具有确切的客观所指,或其含义容易界定,如人名、地名、国家名,以及像细胞、奴隶制、工资这类词。这一类概念通常是对已有的明确的客观事物的命名,或者在通常情况下人们有一个共同的理解。为了说明问题方便,对这类词我们可以权且称为“含义确定词”,其中大部分是“客观词”。另一类名词的含义往往不确定,这类名词或者是对未出现的事物的预测或主张,或者是对抽象事物的概括而人们并没有认识清楚其本质或看法不一致,或者在事物命名时具有形容的性质而别人理解不一样,或者不同的人赋予其不同的所指而使之成为不甚确定的多义词。这一类概念的具体含义会随着提出者、使用者的意旨和接收者、研究者的理解不同而不同,可以权且称为“含义不确定词”,其中往往是“主观词”。含义不确切词更多地用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如公平、、存在、价值、资本、社会主义等等,这些词含义不固定、不统一,但在不同的情景下使用者有着相对确定的所指,并具有统一的主题。“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等观点各异,但又都自称社会主义,且有共同指向,人们说这些本质上不是社会主义,并不合乎逻辑。
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也是强调社会整体利益、关注劳动人民利益的、运动和社会制度,属于广义社会主义的一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消除资本主义弊端、保障劳动人民利益的根本途径是公有制,我们可以视之为狭义的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这个词就意味着它是社会主义的一种。
当我们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必须明确区分:(1)人类社会、国际学界和各种所说的“社会主义”一般意思是什么?(2)马克思主义和党所论证主张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意思?今天,人们说某种不是社会主义的时候,完整的句子应当是:他们不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今天,中国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多数人实际上是想要明确马克思主义语境下和党信仰的“社会主义”涵义是什么。 所以,我们关于社会主义内涵的提问完整的表述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和党的“社会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概念的涵义是什么?
与社会主义流派涌现初期不同,当代世界的社会主义理论得到广泛实践。除了一系列家外,一些社会主义流派例如诸多民族社会主义的不少主张在很多国家不同程度上被实施。这就提出一个问题,当我们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不应当对这些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制度”视而不见。
同时,由于“社会主义”不是具有唯一性内涵的词汇,对社会制度具有不同主张、分析和预测的许多人都使用这个概念,反映了人们对应当有的社会制度的判断。实际上,站在党的立场上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时候,人们也是在研究最好的社会制度究竟应当怎么样?
所以,为了使“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提问清晰起来,防止陷入纷争和误区,当我们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课题的时候,必须明确区分:(1)什么是应当有的、最符合历史要求的社会(主义)制度?如果不明确这一提问,那我们所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究竟在哪里?(2)那些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和实践,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们是不是社会主义,而在于他们的理论为什么在根本上不科学不合理?所以,准确表述的关于社会主义内涵的课题应当是:马克思主义和党认为最有效率、最为合理的社会制度究竟应当怎么样?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主义最符合历史要求、最正确?
1.在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阐述中,作为一种制度,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基本内涵/根本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制。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唯物史观,用“生产力、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生产关系或所有制或经济制度上层建筑与生产力”的逻辑关系来分析社会历史发展,发现当代最有效率、最为合理的社会制度就是公有社会制度。一些人认为,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和“什么是主义”的问题。这种说法是肤浅的。尽管马克思恩格斯没有使用“什么是”的字眼,但不仅有类似定义的话,而且属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论述也是非常充分、非常清楚的。马克思的《资本论》涉及很多概念范畴,基本都不使用教科书定义那样的语句,但讲得十分清楚。
“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含义应当以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著的论证为直接依据,这部论著的主线就是:社会主义/主义社会原来是空想,现在经过马克思主义的论证,已经变成了科学。至于为什么原来是空想,现在是科学,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都清楚,问题是关于“什么是科学社会主义”的问题这一论著是怎样说的。恩格斯在这一论著的第三部分提出“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呢?”,接下去长篇大论地阐述,最后得出结论说,资本主义占有方式要让位于以现代生产资料本性为基础的占有方式:社会直接占有生产资料,个人直接占有生活资料和享受资料。这就是对“现代社会主义是怎么回事”的回答。这一结论不仅与当时其他社会主义流派的观点不同,而且与空想主义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也有很大区别。
纵观马克思恩格斯的代表作《主义原理》、《党宣言》、《资本论》和《反杜林论》,其基本结论都是资本主义私有制应当灭亡而且正在走向灭亡。他们所论述的新社会,不管有多少特点,其社会主义社会制度本身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如《资本论》作为马克思的主要代表作,其结论即揭示的现代社会的最基本运动规律是,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剥夺者就要被剥夺了。众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废除私有制是改造社会制度的最简明扼要的概括,主义者把废除私有制作为自己的主要要求;主义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党人可以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任务:消灭私有制;社会主义社会同现存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在于,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组织生产;主义即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和活动;主义是私有财产的积极扬弃。这些话和下定义没有实质差别。恩格斯还认为,氏族公社同未来社会主义社会只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生产资料由一定的集团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这实际上就是两个社会同为“主义”性质的原因。相比含义不确定词“社会主义”而言,“主义”通常是个含义确切定词,“主义”就是“”主义,即公有制主义。
2.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话语中,他们所坚持的“社会主义”,就是“”主义。马克思在1842年曾使用过“社会主义主义思想”一词,将二者当作同义词,但后来马克思和列宁为防混淆,主张自己的党应当叫做党而不是社会主义党,马克思恩格斯起草党纲时不使用“社会主义”一词,而使用“主义”概念。同时他们也没有否认自己是社会主义者。《主义原理》说到,“最后,第三类是主义的社会主义者,他们希望沿着和主义者相同的道路去实现×××问题中所提出的部分措施,但他们不是把这些措施当做走向主义的过渡办法。”[3]在这里,恩格斯不是像有人理解的是论述“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而是论述“主义者”与“主义的社会主义者”的区别。
19世纪70年代中期后马克思和恩格斯经常自称“社会主义”,是作为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为区别于其他社会主义,往往称为“社会主义”、“现代社会主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乃至“科学社会主义”等。1894年恩格斯曾说“经济纲领不单纯是一般社会主义的而直接是主义的党。”这里不是像有人理解的那样是对“社会主义”和“主义”进行区分,不是像有人理解的那样是把社会主义当作主义的初级阶段,实际上,“一般社会主义”就是包括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不单纯是”意味着也“是”,即马克思恩格斯的主义理论是社会主义流派的一种。恩格斯对主义概念与社会主义概念有时加以区分,是把子概念“主义”与母概念“一般社会主义”相区分,而不是把“主义”与“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相区分。
列宁虽曾说过主义初级阶段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但之后事实上仍然把通常所说的社会主义或今天所说的社会主义社会称作主义,并且下了定义。如十月后列宁在《青年团的任务》中提到,“把自己叫作主义者,”“着手建设并彻底建成主义社会的大厦。communis一词是公共的意思。主义社会就意味着土地、工厂都是公共的,实行共同劳动这就是主义。”[4]②这个概念解释对“社会主义”也是适用的。列宁还说,“建立主义的秩序。要全国实现电气化,使我国贫瘠化了的土地能采用最新的技术来经营,至少要花10年工夫。因此,现在是15岁、再过10-20年就会生活在主义社会里的这一代人,能否保证主义建设成功,就要看主义竞赛开展得怎样。”③再过10多年建成主义,哪里还有我们现在所说的“社会主义”阶段呢?这一点并非夸张,因为公有制条件具备并且实行了,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马列所说的主义,尽管还是初级的主义。
后来,人们用“社会主义一词特指主义的初级阶段,但主义社会初级阶段仍然被当作主义,即社会主义社会也被视作主义社会。不过再到后来,社会主义的词义发生了彻底改变,人们在观念上用“主义”一词取代了“主义高级阶段”,用“社会主义”一词取得了“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在绝大多数语境中不被视为主义。但实际上,不管你叫主义,还是叫社会主义,都是公有制社会。
似乎没有给社会主义下定义,但思想的核心和主线,就是公有制社会的建立、建设和维护。④
周恩来同志也曾明确地定义了我们所说的社会主义制度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什么叫做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就是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就是取消了生产资料的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归国家所有了,就是农业、手工业集体化了。”⑤这并不是周恩来同志阐述个人观点,而是陈述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常识。
说:“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另一个名词就是主义。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主义。”⑥这前后相连的两句话表明,澄清马克思主义就是主义,就是搞清楚了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搞社会主义、搞马克思主义就是要搞主义。根据强调“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等论述,说对社会主义过去没有搞清楚,主要是指过去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必备特征。同志认为,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已经清楚了,“什么叫社会主义的问题,我们现在才解决。坦率地说,我们过去照搬苏联搞社会主义的模式,带来很多问题。”⑦怎么解决和清楚的?一方面就是苏联那种高度集中的模式不是社会主义的必备特征,另一方面就是所强调的,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才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有代表性的观点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概括为:党领导,通过建立无产阶级;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种概括没有抓住社会主义最核心的内容。
恩格斯曾给主义下了一个“定义”:“我把主义者的宗旨规定如下:(1)实现同资产者利益相反的无产者的利益;(2)用消灭私有制而代之以财产公有的手段来实现这一点;(3)除了进行暴力的的以外,不承认有实现这些目的的其他手段。”[5]这三点是递进关系:无产者的利益是主义的核心目的,实现无产者或劳动人民的利益从根本上要靠公有制即主义制度来解决,而实现主义的手段又是暴力的的主义。无产者的利益是主义者行动的目的和目标,是主义者行动的策略指南,这两点虽为主义运动的内容,但并不是主义制度的内容。在这段话的前边还有一句话点出了这个定义的关键意义:这个定义“用主张财产公有排斥了对资产者和施特劳宾人采取和解、温情和体谅的态度,最后也排斥了蒲鲁东的股份公司及其所保留的私人财产以及与此有关的一切。”恩格斯的《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论著也谈到新社会的其他一些重要特征,但那些特征都被当作生产资料共同占有的结果。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把生产资料变为国家财产,但是“这样一来,它就”消灭了无产阶级自身,消灭了阶级差别和阶级对立,消灭了作为国家的国家;“一旦”社会占有生产资料,商品生产“就将”消除,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组织所代替;“从这时起”,人类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人成为自由的人。所以,科学社会主义的相关内容和其他特征都不属于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内容或基本内涵,与公有制不属于同一层次的特征,不是并列关系。
1.劳动阶级的阶级斗争、党领导、无产阶级、马克思主义指导是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和保障。党领导的劳动阶级对剥削阶级的斗争,基本纲领和根本目标是实现主义,而把工人阶级的斗争局限于提高工资福利,是马克思所坚决反对的。“”党要领导、要执政的根本初心就是要实行“”制;如果允许别的党执政,“”制社会将不复存在;反过来,没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党长久领导也没有基础。在现实中,同意党领导的人不等于就是社会主义者,例如有人说取消国有企业党照样能领导,有些人拥护党是觉得权威执政社会比较稳定,有人拥护党是为了自己的权力地位。不叫党而称之为国际工人协会、社会工党、工人党、劳动党或人民党,但坚持公有制,其性质也是党;称为党,但放弃公有制,或蜕化变质消解公有制,其性质就再不是党。马克思起草的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指出,劳动者受生产资料支配,是贫困、屈辱和依附的基础,因而运动应该作为手段服从于工人阶级经济解放的目标。在马克思列宁的思想体系中,胜利后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是从资本主义到主义的过渡手段。今天党领导的阶级斗争和人民虽然要做很多工作,但其根本任务乃至存在的缘由就是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因此,部分左派用是否强调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来鉴别真假马列主义思想的拥护者,是不科学的。最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也是为了建立与维护社会主义制度,公有制是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根本体现,而在资本主义社会就已存在的马克思主义不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容。
2.按劳分配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与实现共同富裕、消灭阶级(与国家)、经济的计划性、自主联合劳动、人的自由发展(自由人联合体)以及经济等,都是公有制的内涵和结果。所有制的内涵不是仅指财产在法律上归谁占有,而是包含了财产的占有、使用、支配、处置、收益等权利,财产是否为公有,以及公有到什么程度,要由劳动人民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权、经营管理权、监督权、分配权等权能来体现。具体说,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的实现,真正的公有制也必然意味着没有剥削。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也就自然会消灭对立的阶级和阶级的工具,公有化程度的提高最终将消灭一切阶级。在多大范围内实现公有,就会在多大范围内消除两极分化;在全社会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也是全民所有制的内在要求;脱离了公有制,就不会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可以包括消灭剥削、共同富裕等内容,但社会主义的核心内涵讲的是“制度”,而“制度”和“制度的本质”是不同角度的概念,共同富裕等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本质并不是社会制度本身(共同富裕也不是马列毛理论的基本范畴)。此外,在合格的公有制经济中必然由自主联合劳动取代雇佣劳动,必然产生经济计划性的要求与可能。一些人认为,社会主义的理想目标可以概括为“自由人的联合体”,但马克思《资本论》对自由人联合体的描述第一句话就是:他们用公共的生产资料进行劳动,马克思还认为,生产资料的全国性集中成为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构成的社会的基础。脱离了公有制,也不可能真正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最后需要指出,共同富裕以及人的自由发展、好日子、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社会公正、共享等等都是含义不确定词,是原则,可以做出不同解释,脱离了公有制就会扯不清,导致对马克思主义的背离。公有制作为含义确定词,被曲解的空间比较小而且容易被澄清。
3.社会主义既是公有制的结果和内涵,也是公有制的保障和前提。首先,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形式必然与金融寡头相伴随,只有在经济上实现平等,消除阶级鸿沟,人民群众才能真正当家作主。也是劳动阶级与资本主义进行斗争的手段。其次,人民群众作为所有者对经济活动行使管理权,是公有制所有权的落实和重要表现。最后,没有管理、决策、监督就搞不好公有制经济,人民控制经济基础也要求上层建筑的为公有制经济服务。
一些人认为,应从生产力方面揭示社会主义的特征;社会主义社会或主义的社会生产力必须大大超过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的水平。这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基本词义;社会主义讲的是社会的性质。至于说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的关系,就是公有制把生产力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相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有利于发展生产力。但那不是社会制度质的规定性,因为各种社会形态都解放过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也在努力发展生产力。
总之,(狭义)社会主义社会的相关内容和具体特征都不是(科学)社会主义思想、社会和制度的根本内涵。科学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是论证社会主义/主义相关问题的公有制派的学说;作为一种制度,其基本内容/基本内涵/基本特征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根据科学社会主义的内涵,鉴别真假马列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观点、鉴别合格党人、鉴别是否正确理解党的社会主义/主义思想,最基本标准,最可靠试金石,就是看其对公有制的态度。
如果认识到“社会主义”意味着维护劳动者和穷人的利益,而公有制才是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根本途径,那么也可以说派才是真正合格的社会主义派,派的社会主义才最有资格占据“社会主义”这一概念的位置。
随着时代的进步,马克思主义需要发展,社会主义的实现形式也需要探索,但如果谁把公有制“发展”掉了,那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不再是科学社会主义。
国内外对党的社会主释偏差很多,有些是反对科学社会主义,有些是“与时俱进”过了头,有些是为了跟风而丢掉科学精神不实事求是,有些是认识上存在逻辑错误。
马克思主义队伍内部的一种观点认为,“要不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最核心最本质的问题就是要不要实现劳动者的解放,要不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今天做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最核心和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真正做到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切实维护好和实现好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不够准确。马克思主义最核心的问题不在于“实现劳动者解放”,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核心观点是,只有实现生产资料社会所有,才能使无产阶级获得解放。恩格斯多次指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任务就是使受压迫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性质,“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条件的学说。”而“劳动阶级解放的条件就是要消灭一切阶级,”马克思主义、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核心和本质不是抽象地把老百姓真正放到心上,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是发现“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条件”,这个条件就是能保障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公有制道路。正如马克思说:“无产者却只有废除一切私有制才能解放自己。无产者则只有通过消灭竞争、私有制和一切阶级差别才能获得解放。”[6]④丢掉这一点,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核心就会被“修正”,被转向。
当今国际上存在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以及“马克思主义”流派,但这些不一定是真正的(科学)社会主义派和马克思主义派,根本原因在于他们不一定拥护公有制。
影响最大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把、、公正等当作他们所主张的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一些人说高福利、高保障的社会体制就是社会主义,这就否定了公有制。社会主义主张在私有制基础上搞改良,他们所构建的社会仍然存在剥削与分化,在整体上仍是资本主义社会。如果他们强称“社会主义”,那也不是党所说的“社会主义”,只能是接近于广义的“社会主义”倾向于重视社会整体利益、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劳动人民利益的。
另一影响较大的社会主义民族社会主义情况各异,性质不一,有的曾经奉行科学社会主义,有的奉行社会主义实行混合经济,大多数推行过国有化和集体化运动,但越来越多的民族社会主义执政者强调保护私有财产,只能说一些国家具有不同程度的社会主义因素。近年来风生水起的拉美社会主义运动,深受古巴社会主义领袖卡斯特罗的影响,他们的纲领介于资本主义道路和社会主义道路之间但又比较偏爱公有制,用科学社会主义衡量也可以说也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倾向。
西方“新马克思主义”虽然批判资本主义,但否认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与斗争中具有决定性意义,所以“新马克思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激进的小资产阶级。“后马克思主义”流派众多,虽然与马克思主义有相关性,但又反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有人企图否定马克思的公有制原理,有人把社会主义定义为多元激进,总体上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度的。所以“后马克思主义”也是伪马克思主义、反科学社会主义的。
20世纪60年代产生的“新左派”观点混乱,没有系统的理论,而中国1990年代中期后出现的新左派,实际上大多赞成公有制,具有较多的社会主义性质。拉美社会主义与中国新左派大体属于泛社会主义。
自由主义以所谓“自由”为主要价值,主张实行竞选制、议会制、制等体制,这些东西本身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但他们支持私有制市场经济,支持资产阶级广泛存在,而资产阶级必然掌控选举、议会、政党和政府决策,所以这种属于资本主义。
新经济自由主义大力推动国内外投资、贸易和金融自由化,主张彻底市场化,要求全面私有化,主张让国有资本和集体经济基本退出经济领域乃至大部分社会领域。虽然前“两化”也是错误的,但我们说他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是因为他们主张私有化。
社会主义招牌下的,口头上也讲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不顾公有制比重已经很小的现状仍然主张大力扩展“民营经济”即私有制经济的范围,提出一些会进一步缩减国有资本相对数量的改革主张。也有人用公平、幸福、社会保障等口号取代所有制。这些观点显然是反(科学)社会主义的。
当今中国作为的社会主义/主义派主要活动于两大领域,一种类型是学术社会主义派,另一种类型是网络社会主义派。在这两大领域的社会主义中,又各有两种类型,一种类型旗帜鲜明地捍卫公有制、私有化,程恩富创建的海派经济学即“新马克思经济学综合学派”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学派”是这一类型的突出代表。[7]①另一种类型虽然拥护公有制,但重视程度不够,反映出这些学者和作者的社会主义理念强烈程度不够。还有不少人,包括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教学、研究、宣传人员,虽然不反对马克思主义,但对私有化熟视无睹,置若罔闻,甚至不问姓资姓社,属于中间派,客观上成为非马克思主义的同盟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旁观者。
总之,在所有制问题上警惕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甚至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才能确保我们守住初心,建设与维护好社会主义制度。
[1] 汪宗田、张存国、朱桂莲:《“什么是社会主义”30 年研究述评》,《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1年第2期。
[2]周战超:《论社会主义概念的产生与演进》,《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期。
[3]王继停:《马恩著作中“主义”和“社会主义”概念使用的历史演变》,《兰州学刊》2007年第3期。
[4]何干强:《论分析所有制的唯物史观科学方法纪念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40周年》,。
[6]冯景源:《科学社会主义及其理论创新规律研究“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反思》,《东南学术》2011年第1期。
[8]宋方敏:《论对社会主义国有经济理论的坚守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 年第 6 期。
[2] [美]阿瑟贝斯特著,周凡译:《社会主义词汇的演变》,《马克思主义研究论丛(第一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版,第133页。
④李济广:《思想的主线:公有制社会主义社会的创立、建设与维护》,《宜春学院学报》2015年第5期。
⑤中央文献研究室:《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四册,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版,第349页。
[5]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406、406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812、815、817页。
②③④《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295、275、298页。
[7]①程恩富,侯为民:《当前中国七大社会评析重点阐明创新马克思主义观点》,《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第5-10页。
- 标签:本站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
-
改革方向辨析2:科学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内涵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科学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制度,基本内涵就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即制
-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 书写中华文明时代话语
“十四五”时期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能否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 让你一眼看透现实的10个搞笑雷人段子(图)
-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 正能量段子滞销别救了
- 2022考研社会工作实务重点知识复习:社会工作的定义
-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