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做着做着就变成了一种信仰——记肃南县岩画研究保护者杜成峰
新甘肃·每日甘肃网记者 周者军 见习记者 张春燕
只要说起岩画,生活中少言寡语的他总能滔滔不绝,他说所有的付出都源于对游牧文化深深的情怀和迷恋,他说要把祖先留下来的印记小心呵护,这是他的职责,也是他的使命。
21年来,这位对岩画痴狂的裕固族亚拉格部落人,怀揣忧伤和孤独,在绵延近千里的祁连山脉,找寻游牧民族的根和历史。他就是肃南县大河乡文化专干杜成峰,牧民们心中那个“傻傻的”岩画守护者。
走着走着就有了名堂
“这一张是畜牧岩画的拓片,这一张是具有文化寓意的榆木山羊砍峡母子鹿岩画的拓片,还有关于天象、图腾崇拜等各种各样的岩画拓片……”在展览岩画拓片的展厅里,杜成峰热情地向记者介绍着。一张张大小不一、内容抽象、看似简单的岩画拓片,却花费了杜成峰整整21年的时间考察和收集。
杜成峰说自己和岩画的相识算是一次偶然。上世纪90年代,20几岁的他还只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大河乡裕固族牧民,在一次放牧中,无意间发现了画在牧场岩石上的图案。当时的杜成峰对岩画并不了解,他以为那是父辈们放羊时随便刻在山崖上的。后来,杜成峰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朋友铁穆尔,朋友说那很有可能是岩画,并送他一本《新疆岩画》,在这本书的启蒙下,杜成峰走上了岩画之路。
想要急切了解岩画的杜成峰,感受到了来自专业知识匮乏的限制,为此,他开始从网上购买关于岩画研究的书籍,网上买不到的,他就跑北京、宁夏、青海等地的图书市场搜寻。四五年时间下来,书堆成了厚厚的几摞,杜成峰也从一个岩画新人成长为专业行家。他说:“是读书成就了现在的我。考察岩画需要的是个人的勤快,而专业素养却需要专业知识的积淀。”
从2000年初自费做考察研究开始,杜成峰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对祁连山榆木山、雷山、拉盖河、隆畅河等遗存地岩画、石刻、石人等文化遗迹的资料考察,采集表现单个动物、植物、人物、符号、车辆、天象等图像或符号上万余个。
到目前为止,由杜成峰确定的岩画遗存地有150多处,岩画近5000多幅,单个表现个体几万个,初步建立了自己的岩画资料库。
杜成峰的岩画成就不仅限于田野调查的数据和资料获取。研究岩画至今,他在《中国岩画》《岩画研究》《甘肃民族研究》等一些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2014年,凝结着杜成峰多年心血的《肃南岩画》一书出版,这是肃南县第一部岩画研究专著,此时的杜成峰才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岩画之路走出了点名堂。除此之外,他还举办通过举办岩画摄影图片展、岩画拓片展、岩画培训班等,把先辈留下的草原游牧文化继续传承下去。
岩画拓片
他们都是我的精神支撑
看着整天在野外、山崖上探寻岩画的杜成峰,亲戚朋友和同事对他的痴迷很不理解,尤其是近20年来,为了考察和研究几乎全部自费支出。杜成峰说,在甘肃,对于岩画的研究和保护工作还没有像宁夏、青海、新疆这些省份一样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开始考察岩画到现在,杜成峰使用的相机、摄像机、GPS等考察设备,以及在岩画拓片时用到的特殊皮毛纸等,都是他从家中牧场的收入里支出的。
起初杜成峰是骑摩托车去野外考察,但祁连山岩画多分布于海拔2500—3000米的山坳深谷中,地形复杂,气候条件也非常恶劣,骑坏了几辆摩托车之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买来一辆越野车专门用来考察岩画。
“有两样东西支撑着我把岩画考察工作坚持到现在,一是我对草原游牧文化的情怀和热爱,二是妻子和女儿给我的支持和鼓励。”家人的理解给了杜成峰莫大的勇气和力量。
虽然女儿才上初中,但她已经是杜成峰的得力小助手了。在女儿很小的时候,杜成峰就经常带着她看有关岩画的展览和书籍,甚至有时候去野外考察,他也带着妻子和女儿。等到了小学六年级,女儿就已经像个考察岩画的“老手”,和爸爸一样,背上相机挎上水,帮着拍照,还负责填写测量数据,长多少,宽多少,坐向朝南还是向北,有时候连杜成峰想不起来的数据,女儿立刻就能说出来。
“刚开始考察岩画的时候,许多牧民觉得我肯定是有所图,借着考察岩画的名义,把岩画私自卖了……”听到这样的误解,杜成峰也不做过多的解释。
如今21年过去,他为保护这些珍贵的民族文化所做的付出和努力,让裕固草原的牧民称赞连连。现在,很多牧民也自愿加入了杜成峰的岩画保护队伍,哪里发现岩画,他们就想尽办法第一时间通知这个专业的岩画守望者。
考察岩画是一份苦差事,每天都要奔波十几公里的山路,而数以千计的岩画艺术,就掩藏在祁连山、马鬃山、黑山的千沟万壑中,等待人们去发掘。对于从小生活在草原的游牧民族来说,适应自然的挑战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但即便这样,杜成峰的岩画之路也时常伴着险境。有一年冬天,考察结束,开车回家的路上,杜成峰驾驶的越野车一头栽进了冰面裂开的河沟里,第二天在附近施工队的帮助下,才把车从冰窟窿里拉了出来。
等有了专项资金,我将建一个岩画博物馆
整装好测量工具,背起相机,带上水和干粮……杜成峰的又一次岩画考察工作开始了。“每个岩画遗存点我都反复去过好多次,因为刚开始的时候自己也不太懂,第一次去有些测量数据没得到,就需要去第二次,回来以后发现还有很多问题,就去第三次、第四次……这样来回很多次,才能把一幅岩画完整的数据整理出来。”这样周而复始的田野调查,杜成峰一做就是21年。
痴迷的代价就是杜成峰将家里的一切包括女儿都全权“打包”给了妻子索文媚,但痴迷的结果也着实让他感到欣慰。2012年7月自修大专毕业后,杜成峰被聘任为肃南大河乡编制外文化专干。虽然只是一名文化专干,却让杜成峰的岩画保护工作变得“名正言顺”起来。除了继续确认新的岩画遗存点,完善岩画数据资料库,出版又一部岩画专著《河西走廊岩画探秘》,杜成峰的心里,还谋划着更大的河西走廊岩画版图。
2016年9月,在肃南县文物局的帮助下,杜成峰成立了河西走廊岩画考察工作室,这是目前甘肃省唯一的岩画保护社会团体。杜成峰想在两年的时间里,把所有已经考察确认过的岩画资料进行归档整理,并形成纸质版和电子版资料,方便检索查询和档案留存。按照杜成峰的打算,这也是为今后能在肃南召开有关岩画学术论坛提早做的准备。
一个人的旅途总会显得单枪匹马。21年的岩画考察和保护工作,杜成峰说自己也只能做到对先民灿烂文化遗产的资料收集,拍照片、测数据、泛描写。最近几年,在杜成峰的建议下,肃南县文物局在一些容易发生自然灾害的岩画遗存点周围立碑、挖排水沟。“因为没有相关资金和项目的支撑,岩画保护工作迫在眉睫,很多岩画直接暴露在外面,很容易受到风蚀和人为的破坏,也许再过四五十年,这些岩画就消失不见了。”杜成峰说着自己的担忧。
作为裕固族亚拉格部落的后代,岩画是杜成峰触摸远古草原游牧文明的方式。每当看到雕凿在悬崖绝壁上一幅幅婀娜多姿、千姿百态的动物图像时,杜成峰的心里既感到欣喜又充满忧虑。
“我们现在最大的困境就是资金少、人才缺,没有政府在资金和人才方面的投入,很多岩画保护工作就没办法开展……”说起困难,杜成峰脸上流露着期盼,他说:“等有了专项资金,我就建一个岩画博物馆,把河西走廊的岩画全都收集起来。”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