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公开三大平台建成 信息化助力阳光司法
原标题:信息化助力阳光司法
登录“资中法院”网站、点击“网上诉讼服务中心”、填写立案申请、提交电子诉讼材料……四川律师王浩宇只花了几分钟时间,便在网上完成了一起民事诉讼立案申请。
2013年底,全国法院司法公开工作推进会召开,首次提出建设司法公开三大平台。不到两年时间,中国审判流程信息公开网、中国裁判文书网、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均已建成运行。
“互联网+”法院,不仅带来司法公开的革命性变化,还使诉讼服务、案件管理大为优化,诠释了以信息化促进审判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服务点对点
案件进度短信告知,裁判文书上网可查
“您好,我是法院执行局,您申请强制执行青岛某商贸公司拖欠贷款一案,法院于昨日调查了该公司的银行账户及名下车辆登记情况,发现有一笔款项刚存入其账户,现该笔存款已被依法冻结。”
到青岛市法院申请过强制执行的申请人都会收到类似的短信,通过执行案件管理系统,从执行法官阅卷、送达到结案的每一个步骤都会通过短信告知申请执行人,实现了执行权力行使的全公开。
过去,当事人打官司,案件进展到什么程度,得托人打听;现在案件全部节点信息,都能从网上查到,在北京等地,还能用手机APP接收案件流程信息推送。
自2014年1月1日起,全国各级法院生效裁判文书陆续在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目前,已有3491家法院上传裁判文书,公布裁判文书833万份。中国裁判文书网总访问量达到2.38亿人次,这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裁判文书网。2014年,人民法院工作人员违纪违法举报中心网开通,实现全国四级法院联运。
“正义不仅要实现,还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强调。
公开零距离
一键立案减少奔波,在线直播在家可“旁听”审判
打开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只需轻轻点击,便可纵览裁判文书;只需注册一个账号,便可轻松连线法官;只需一个网上立案申请,便可省去往返法院之苦。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法官陈永河在自己的办公平台上收到了当事人的留言,他一边回复一边说,“在网上回复当事人留言也是一种自我督促。”
北京朝阳区人民法院的立案大厅常常人满为患,当事人因为材料不齐往往要跑上好几趟。“自从试行网上立案以后,我们先通过网络对部分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当事人进行释明和诉讼指导,再通知当事人到立案大厅网络预约立案窗口进行审查受理,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朝阳区人民法院立案庭庭长韩毅钢说。
诉讼服务大厅、诉讼服务网、12368司法服务热线,信息化满足了不同群众的司法服务需求。
甘肃庆阳是“马锡五审判方式”的发源地,与当年“三根板凳一张桌”审案相比,今天的法院多了许多现代化的高科技装备。去年10月17日,庆阳全市10位法院院长主审的案件全部通过互联网视频直播,公众坐在家里便可“旁听”案件。
2013年底,最高人民法院开通官方微博,一年后,粉丝总数突破2500万人。目前,全国3261个法院已开通官方微博,形成了“国家队+地方队”的微博格局。微博直播重要案件,对网友来讲已经十分平常。
办案网络化
审限预警倒逼提高效率,联网查控锁定被执行人
2014年5月30日,最高人民法院开通了远程视频接访系统,除了不具备联通条件的法院,已有3435家高中基层法院实现了与最高人民法院的互联互通,联通率达99%。
信息化还带来法官工作方式的重大变化。每天上班后,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一庭法官刘恒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内网信息化工作平台,“绿灯是案件审限到了1/3,黄灯是审限到了2/3、预警催办提示,红灯则表示纪检组已发挂牌督办决定。”
“刚开始不爱用,习惯后再也离不开了,这帮我们提升了办案质效。”刘恒说。
今年初,记者走进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指挥中心,干警们刚刚截获一名长期潜逃的被执行人。大屏幕上,“老赖”垂头丧气的画面通过执行干警随身携带的手机实时传回。“晋江法院昨天申请布控,今天就接到短信,显示被执行人在300公里外的延平,入住一家酒店。一大早,我们便指挥延平法院干警前去拘留。”福建省高院执行局副局长葛福东说,以前,没有信息化的查控指挥系统,执行法官找人查物十分困难,即便发现了被执行人,由于身处异地,当法官赶到现场时,常常已是人去楼空。
“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全国各级法院不断推进信息化建设,一个 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司法机制正在形成。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