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岛评论:从世乒赛看乒乓球成为中国的软实力迷糊天使图片
新华社德国杜塞尔多夫6月6日电 题:从世乒赛看乒乓球成为中国的软实力
新华社记者王子江、张寒
2017年世界乒乓球单项锦标赛5日在这里闭幕,与过去20年的历届比赛一样的是,中国队依旧强大,赢得了5个项目中的4项冠军,其中三个项目的决赛在中国选手之间进行。本次比赛也表现出与往届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乒乓球已经作为中国的软实力,发挥了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国球迷数量出现井喷
本届世乒赛对于63岁的意大利记者博扎来说,印象最深的就是现场众多的中国球迷,他有时甚至感觉是在中国比赛。博扎在欧洲体育大报《米兰体育报》干了27年,他采访了1989年以来所有的世乒赛和其他大型乒乓球国际大赛,还去中国采访了自1996年以来所有的全国锦标赛和全运会乒乓球比赛。他认为乒乓球现在从赛场内到赛场外,更加代表中国。
博扎说:“1989年世乒赛在德国举行时,现场只有少数几个中国球迷。这些年来,我们先是看到中国人到全世界旅游,然后看到他们在各个国家购物,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他们把目标对准了乒乓球比赛,对于这项运动的确是个好事情。”
小熊是上海一所知名大学会计专业的大四学生,也是一名铁杆的乒乓球球迷。她不顾毕业找工作,自费来到德国观看中国队的比赛,与10名球迷租住在一套三居室里,每天都去赛场看球,与她同屋的还有一名来自香港的女球迷,同样是大学生。
小熊说,作为中国队的“团粉”,她们不算是最疯狂的,张继科的球迷更多,为了在看台上挂上写有中国和张继科名字的巨大红旗,她们包了一面看台所有的座位,每天的费用据称高达4、5万人民币,都是通过球迷会众筹的。
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也注意到了中国球迷数量井喷这一新现象,他认为这次众多的中国球迷来到德国世乒赛,给世乒赛增添了新的文化氛围,对于乒乓球运动来说,也是非常“积极的事情”。维克特还认为,中国球迷的到来,也使以前中国选手之间进行的比赛,变得不再“乏味”。
中国品牌与中国文化的秀场
本届世乒赛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很好的赞助平台,至少五家企业成为主要赞助商,其中包括华为和红双喜等知名品牌。可以预见,利用乒乓球打造世界名牌,对于中国企业的吸引力将越来越大,因为中国代表乒乓球的最高水平,乒乓球也是中国的象征之一。
参加本届世乒赛的600多名运动员中,中国运动员和以前来自中国的“海外兵团”超过50人,他们代表了2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在是北京大学副教授的前世乒赛冠军刘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电话采访时说:“这些在国外效力的运动员和教练本身就是文化使者,输出着中国的乒乓球理念和中国文化。”
这次比赛的组织者现场安排了两名分别说中英文的主持人,连英文主持人也不断用“谢谢”“你好”“中国人加油”等中文词汇调动现场气氛。中文成为乒乓球的赛场语言,这在其他任何在国外举行的大型国际比赛中,都是很难看到的。
中国乒乓球队总教练刘国梁因此非常感慨:“本届世乒赛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作为乒乓球大国的乒乓文化。我们最主要的对手日本队中,有三分之一的教练和队员,要么是中国人,要么会说中国话。在乒乓球领域,你不会说中国话,都有点不好意思。”
以“文化自信”做大做强乒球市场
很多人总以“小项目和小球”来形容乒乓球,对于中国乒乓球雄霸世界显得极为不自信,似乎是冠军拿得越多,负疚感越重。实际上,乒坛人士并不这么看,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就说:“中国的乒乓球水平高不是罪过。”德国明星波尔和白俄罗斯名将萨姆索诺夫也都告诉记者:“我们不行是我们自己的问题,与中国人无关。”
如何发挥乒乓球作为中国软实力的作用,本次世乒赛给出了很好的答案。
首先,不管规则如何变化,中国队必须保持强大的实力。丁宁和朱雨玲之间的女单决赛、马龙和樊振东之间的男单决赛,容纳大约8000名观众的现场全部爆满,观众最终需要的还是最高水平的较量。“实力是最大的影响力”,和足球、网球等职业比赛一样,高水平的比赛是前提,球员来自哪里,其实并不重要。
其次,做大做强中国的乒乓球市场,让“国球”成为大众消费项目,观看乒乓球比赛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中国并不缺乏乒乓球的消费者,缺的还是精品赛事。这方面,美国的篮球、棒球、橄榄球和英国的斯诺克等运动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三,继续向全世界敞开大门,帮助其他国家和地区提高水平。2014年,中国乒乓球学院欧洲分院在卢森堡成立,走出了非常积极的一步。国际乒联主席维克特在本次世乒赛期间,多次对中国教练在世界各地的贡献提出赞扬。他也为乒乓球未来的发展指出道路,那就是与中国开展合作,把“乒乓高手都来自中国”的状况扭转为“乒乓高手由中国培养”,做大乒乓球这块蛋糕,向足球和网球等运动靠拢。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