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2014考研毛概高频考点精解

  • 来源:互联网
  • |
  • 2017-07-21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理想状态的一种描绘,是人们梦寐以求的理想。一般地讲,和谐社会就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的社会。

  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公平、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就是社会主义得到充分发扬,依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得到切实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这六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既包括社会关系的和谐,也包括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体现了与的统一、公平与效率的统一、活力与秩序的统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和总体特征,也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

  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还需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以往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与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二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文明、文明的关系。三是要正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大范畴,两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面广,内涵丰富,基本要求是:积极解决好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和社会管理等直接关系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的问题。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发展教育也是把我国巨大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必须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办民满意的教育。

  第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人。提高全体国民素质,包括思想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特别要切实加强德育工作,把思想素质放在首要,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做一个全面发展的人。

  第二,优化教育结构。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形成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格局。

  第三,推进教育创新。要着眼于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关键是更育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特别要推进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

  第四,教育公益性质。教育是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对全体国民、对国家和民族现在和未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公共事业,负有的重要责任,必须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公共财政投入和保障机制,为全体国民提供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和条件。要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素质,把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好地发挥出来。教师应当为人师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重要条件。必须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

  第一,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发展经济与促进就业互动,积极发展经济和调整结构,以发展促进就业,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各类中小企业,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

  第二,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一个重大方针。创业不仅使创业者自己实现就业,还可以通过发展多元化创业主体和多种创业形式,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带动更多的人就业。要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加强就业观念教育,营造自主创业的社会。运用好财税、金融政策,增加融资渠道,放宽市场准入,加强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积极培育创业主体,使更多劳动者成为创业者,推动创业型社会建设,扩大就业容量。

  第三,推进就业体制创新。要统筹城市就业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制度,及时帮助零就业家庭解决就业困难。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面向农村、面向基层就业。

  第四,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劳动者权益,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规范企业行为,继续完善和落实国家对农民工的政策。要加强劳动执法监督,特别要解决好非法用工、超时加班、劳动条件差等问题,劳动者权益。

  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整顿和规范分配秩序,加快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第一,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于人民。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第二,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提高这“两个比重”,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有利于增加广大劳动者收入,劳动者权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

  第三,加大个人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合理调整收入分配格局。一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使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随着经济发展逐步较多地增加。二要努力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要通过采取多种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使更多低收入者进入中等收入者行列。三要切实对过高收入进行有效调节。要正确运用税收手段,使过高收入者的一部分收入通过税收等形式由国家集中用于再分配。四要非法收入。要严格执法,对偷税漏税、侵吞公有财产、权钱交易等各种非法收入依法。五要规范垄断行业的收入,引入竞争机制,打破经营垄断;规范垄断性企业资本收益的收缴和使用办法,合理分配利润。要通过和发展,扩大转移支付,强化税收调节,打破经营垄断,创造机会公平,整顿分配秩序,逐步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防止两极分化,使全体社会逐步共同致富。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国家的一项重要,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微博]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第一,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要促进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规范化,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促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第二,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要全面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使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城乡全体居民。

  第三,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城市要继续健全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在农村要将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切实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第四,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社会和谐的特殊功能,应当支持其加快发展。

  第五,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商业保险能够满足人们更高层次和多样化的社会保障需要,也应支持其加快发展。

  第六,要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搞好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加强基金监管,杜绝非法侵占、挪用,确保社保基金安全。要逐步提高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制定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关系转续办法,这有利于发挥社会保障制度的功能,也有利于促进劳动人口在全国范围的流动就业。

  第七,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住房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也是当前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应当把解决住房问题摆在重要,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住房制度。廉租住房制度是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重要制度,要合理确定廉租住房保障标准,健全廉租住房保障方式,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力度。

  健康是国民素质的重要体现,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关系千家万户幸福。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

  第一,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事业和发展。完善重大疾病防控体系,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第二,以深化公立医院为突破口,深化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医疗机构运行机制、卫生投入体制、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形成机制。

  第三,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群众基本用药。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第四,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发展妇幼卫生事业。

  完善社会管理是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任务。完善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做好社会管理工作,促进社会和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第一,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要健全党委领导、负责、社会协同、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以人为本,创新社会管理和管理方式,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实现服务,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

  第二,妥善处理。要完善制度,健全党和主导的群众权益机制,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有效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第三,重视社会组织建设和管理。社会组织具有提供服务、反映、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把它们的作用利用好、好、发挥好,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有利于增强的社会认同感。要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

  第四,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秩序,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要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全面加强综合减灾能力建设,提高防范和应对自然灾害能力。

  第五,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和加强城乡社区警务工作,依法防范和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战略,高度和防范各种、渗透、活动,切实。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