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回头看: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
(中国网事·锐话题·关注简政放权之一)简政放权回头看:群众还有哪些不满意?
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是本届政府开门办的第一件事。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作为这一重要改革的“先手棋”,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两年多来,国务院相继取消和下放8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改革成效不断显现,极大地释放了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但当前还面临着如何理顺“最先一公里”、落实“最后一公里”和破解“中梗阻”等问题。
“群众满不满意,实践效果如何”是检验简政放权成效的重要标准。记者采访梳理,进入“攻坚期”的改革过程中老百姓还有哪些不满意?
不满一:某些部门“放责不放权”“你放他不放”
一些地方干部向记者反映,简政放权改革推进两年多来,仅仅从数字上看,各类审批权下放已经很充分,但无论是在国家部委层面还是省级层面,动辄上百项的权力下放,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水分”。
湖南省一位县委书记说,从目前中央和省级下放权力来看,有的部门下放的仅有受理权或初审权,而终审权没下放到位;有些把决定权下放了,却留下发证环节,出现一半环节在上级办、一半环节在县里办的现象,群众觉得不方便,怨气都撒到了基层政府。
还有基层干部反映,一些部门在下放权力时存在“放责不放权”的现象,复杂的、担责的权力下放了,操作简单的、含金量高的、权力特征明显的、无需承担重大责任的权力还牢牢地抱在手中。
中部地区一家大型连锁超市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涉及新办企业的审批涉及十几个部门,只有一两个部门审批权下放了,原来在市里就可以跑完的审批,现在还得市县两级一起跑,“长袖短袖都得顾”。还有些地方后置审批事项权限下放了,前置审批部门或相关联部门却没跟进,导致企业办事人员省、市、县跑上跑下,“既耽误了时间,又影响了效率。”这位企业负责人抱怨说,这样的“放权”还不如不放。
不满二:部分审批“由明转暗”
浙江一位民营企业主告诉记者,大量的行政审批被取消,一开始让他感到欢欣鼓舞,但很快就发现,这些被“取消”的审批事项又悄悄地转移到了中介机构。
相对于原来的行政审批,“中介”审批“由明转暗”,不仅关卡一个没少,而且更容易出现利益输送和权力寻租。今年海南省两会上,海南现代科技集团董事长邢诒川指出:“一个建设项目,从拿地到拿证,要经过24个中介机构的‘关卡’、送审48个评估报告,要想加快审批,就得塞‘加班费’!”原本有章可循的政府审批反而成了无章可循的中介寻租。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教授胡伟说,靠市场驱动来割政府的肉,该割的差不多都割掉了,剩下的都是割不动啃不动的硬骨头,需要政府进行自我革命。政府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气魄推进自身改革,才能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即要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因此,市场化改革的关键不在于市场本身,而在于政府简政放权,进行自我革命。
不满三:上下衔接不到位,权力下放被“放羊”
简政放权的目的在于方便群众办事,激发市场活力。然而,对一些基层部门而言,上面放权力容易,下面“接招”却很难。
山西等地多名基层干部反映,因相应机构设置、人员、资金、硬件设施不到位,下级部门承接力有限,无人接手的权力被“放羊”。某城镇先后有市、县两级10个部门的54项权力下放到该镇,但由于承接不了,其中44项权力被闲置。
镇里干部队伍年龄严重老化,学历层次偏低,全镇100多名干部只有13人具有全日制专科以上学历,城建、土地、规划、安监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几乎没有,只能让一些业务能力不强的中专生来行使部分审批权,有的1个人要承接几个部门的权力,而且上级部门很少给予指导。
权力下放“过猛”,导致的上下衔接不到位,使简政放权出现了不少“真空“地带,不仅没有激发改革活力,反而造成了不少管理“盲区”,导致工作混乱,引发群众不满。老百姓抱怨,权力下放前至少能找到办事部门,权力下放后,连该找谁都不知道。“一些上级部门下放权力只图省事,随意性太强,审批没有了主体责任人,企业办事门都找不到。”甘肃一名企业主李先生说。
不满四:繁文缛节还很多
近期频频曝出的“奇葩证明”便是其中的典型事例。证明“我妈是我妈”、“我老伴是我老伴”;找工作,单位要求开具“人品证明”;报销住院费,要证明“摔倒致伤”;画家卖画,要证明“自己的画是自己画的”;甚至还有部门要求1岁小孩开“无犯罪记录证明”……形形色色的“奇葩证明”不仅反映了一些政府机关的“任性傲慢”,服务意识差,还为借机“吃拿卡要”创造了机会。
广州市政协常委曹志伟曾估算过,人的一生需要办103个证。每逢出生、上学、迁移、退休等人生节点,总免不了与政府部门打交道。简政放权让百姓尝到了甜头,但仍有太多的繁文缛节让群众不堪其扰、不胜其烦。
湖南岳阳市陈女士最近因打官司需要,连续跑了三次民政部门开具婚姻关系证明。“我的婚姻状况数据在民政局的网上就可查询,却非要我一趟趟地跑路、开证明。”陈女士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不能让数据共享,让老百姓少跑点路。”
不满五:“三不”收费仍不少
家住河北的小谷,因迁移户籍需要到派出所开据无犯罪记录证明无果,后经熟人介绍花了800元才得以开出。
记者梳理发现,尽管国家曾多次发文清理不合法、不合规、不合理的“三不”收费现象,但在针对小微型企业、服务业等领域乱收费仍屡禁不止。
比如,财政部、国家发改委正式发文,2013年8月1日起全国统一取消和免征“利用档案收费”等33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时至今日,记者咨询多地房产登记中心发现,不少地方房地产档案部门对于一张薄薄的房产档案证明,仍收取数十元费用,一些地方的物价部门不仅给违规收费发放“通行证”,有的甚至公开表示,之所以对公共信息也要高收费,就是要拿来养人和支付系统升级的花销。(参与采写记者:赵丹丹、谭剑、梁军、陈晓波、陈曦、乌梦达、叶锋)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