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安徽部分民生工程建后闲置 为农民建沼气池无人用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记者近日在安徽部分地区调研了解到,部分在建或已建民生工程存在建而无用、建后闲置现象,甚至成为少数主管部门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一些基础设施民生工程重建轻管,后续运转养护资金缺乏,导致已建工程加剧折旧,损坏严重。我们应该让基层民生工程发挥更大效用。

  一些民生工程成“形象工程”

  记者调研发现,2010年被纳入安徽省民生目录的留守儿童之家建设项目在一些地方遭冷遇。记者在不少地方看见,村委会专门腾出一间房进行简单布置作为留守儿童之家,辅导员大多由村妇女主任兼任,然而几乎没有孩子会来。

  凤台县丁集镇张老社区的三留人员活动室位于村部二楼,记者走访时,大门的铁锁上已经落了厚厚一层灰。屋内除了摆放着三排桌椅和几个铁皮箱,没有任何活动设施。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丁集镇的农民健身广场,一到晚上,周边9个自然村的老百姓纷纷自发前来健身休闲。“民生工程建设很重要,但钱得花对地方。民生工程应落地生根。”凤台县丁集镇党委书记王标说。

  近年来安徽省也有部分民生工程项目因实施效果一般在逐步退出目录,曾连续实施5年的农村沼气建设工程就是其中一项。据了解,安徽省自2009年起将农村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纳入民生工程,以户为单位,建设沼气池,每户建设可获中央补助1600元,省级补助640元,县区补助160元。5年时间全省共有50余万户农民建设沼气池,总投入10亿元。可是池子建好了,却基本没人用。

  安徽省五河县城关镇淮五村村主任沈现方说,这些年农村年轻劳动力大量外流,老年人习惯了用柴草生火,加之沼气需要动物粪便作为原料,因此沼气池建好后利用率非常低。村里建了150个沼气池,基本都已废弃。2014年起,农村沼气工程退出了安徽省民生工程实施目录。

  已建项目重建轻管

  硬性指标缺乏科学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地区环境“脏、乱、差”问题突出,亟待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安徽省2010年起将农村清洁工程纳入民生工程,截至2014年11月全省实现乡镇一级农村清洁工程全覆盖,作为常态化工作机制,今年起该项目退出民生工程建设目录。

  然而一些基层干部反映,在不少地区,农村清洁工程存在“重建轻管”现象,后续投入不足,管理经费严重缺乏,垃圾中转站运转维护不力,使得工程效果大打折扣。

  “不是乡镇不管,是管不起这个事。” 舒城县财政局副局长张俊柱告诉记者,农村清洁工程采取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模式,垃圾中转站建好后,人员工资、车辆运输、设备维护等后续投入全部由乡镇财政解决。目前舒城县乡镇一级的垃圾中转站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的仅占50%左右。有财力的乡镇通过市场化运作,将卫生保洁发包给有资质的专业公司,而一些偏远乡镇的垃圾中转站则无法维持正常运转。

  除农村清洁工程外,农村公路“村村通”工程、小型农田水利设施改造提升工程等涉及群众生产生活的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在一些地方往往也存在项目建成后维护不力的情况。基层干部反映,这类项目建后管护是一笔庞大的开支,全部依靠乡镇财政确实难以为继。

  此外,相关部门在安排一些民生工程建设任务时,不切实际下达“硬指标”“设时限”的工作思路也让部分乡镇大吐苦水。舒城县种植双季稻,11月中下旬才进入冬闲季,按照省里相关部门的要求,必须在当年11月底之前完成年度农村饮用水工程任务目标,不得跨年。这就意味着要将尚未成熟的谷物挖掉进行管网施工,这不仅造成严重的浪费,给农民造成巨大损失,地方政府还要按亩进行赔偿。

  五河县相关负责人则反映,养老院建设也成了不少乡镇的头疼事。根据安徽省民生工程建设要求,省市两级对每张床位财政补贴不低于1.1万元,其他由乡镇进行配套。按此标准,仅建设一所100张床位的养老院,乡镇就至少要配套50万,这让不少乡镇感到压力不小。可实际情况是,因为观念问题,农村很多老人不愿进养老院,集中供养难以推进,很多床位闲置。

  不搞一刀切

  因地制宜统筹协调

  据安徽省民生办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4年,安徽省各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工程建设资金3179.3亿元。据安徽省民生办介绍,目前安徽省实施的33项民生工程共涉及14个部门。民生工程项目按照“听取社会建议、财政牵头论证、党委政府决策”方式最终确定。

  安徽省投入巨资实施民生工程,对改善民生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民生工程投入和设计方面,也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五河县常务副县长孙宜乾说,安徽省自2007年起实施民生工程至今已有8年时间,确实惠及了广大老百姓。但不可回避的问题是,一些民生工程长期处于部门间各自为政、多头管理、资金分散的状态。一些由部门主导建设、脱离农民现实需求的项目往往被当做一些部门的“政绩工程”。

  记者在调研时了解到,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将民生工程与原有工程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取得了实效。例如五河县尝试推进医养结合,按照县域人口,在部分医院按比例安排一部分养老床位,解决养老问题;五河县淮五村则将留守儿童之家搬进了村中心幼儿园,腾出幼儿园闲置教室,配备玩具设施,同时由教师担任辅导员,避免留守儿童之家因建而无用造成浪费的尴尬。

  “目前民生工程属于普惠性,但地区与地区间存在差异,老百姓的需求也不一样,‘千篇一律’的民生工程必定难以切合各地实际。” 一些基层干部表示。他们认为,民生工程要想真正落到实处,还应该在省级明确当年总体投入资金的前提下,在规定动作中增加自选动作,给予县级政府一定自主权,由各县参照省级确定的民生工程目录,根据当地实际,自主确定一部分建设项目上报给省级政府,由省里批准建设、监督指导。

  基层干部认为,有的民生工程应该大力加强,如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国家应加大“医养结合”项目建设,引进社会资本,建立集医院、食堂、养老院于一体的养老公寓;可以扩大义务教育范围,逐步将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加大医保和大病救助的力度,进一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农村文化建设,也应该树立“互联网+”的思维,这些都是老百姓急盼的。(记者 王圣志 刘美子)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