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扶贫面临多重掣肘因素 应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
今年10月17日是中国第二个扶贫日。当前各地旅游扶贫工作正在积极探索推进之中,并取得了一定成效。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提出,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这也为旅游扶贫带来了新的契机。专家指出,旅游扶贫对于我国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积极意义,但目前的发展中也面临多重掣肘因素,应避免一些地方造盆景,或盲目追求“高大上”等问题。
旅游扶贫效果好
峰峦叠嶂、飞瀑高悬的湖北恩施大峡谷景区中,游人如织。山谷间,导游覃云霞与游客对唱起土家族民歌《六口茶》,悠扬的歌声引来阵阵喝彩。
与覃云霞一样,大峡谷核心景区所在地恩施州沐抚办事处营上村的600多名村民,都因景区的开发变成了上班族。沐抚办事处党委书记田贵周说,还有不少村民在这个国家5A级景区旁开起了农家乐,卖起了土特产,收入增长明显。
营上村的变化,是恩施州着力推动旅游产业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带动贫困地区摘掉“穷帽子”的一个缩影。
旅游扶贫的探索,各地还有很多。半月谈记者在福建福鼎赤溪村的“旅游一条街”上看到这里车来车往,游客络绎不绝,白墙黑瓦的街面上遍布白茶店、畲族食品店,在不远处的七彩农场、竹筏漂流、野趣园等旅游景点,各式各样的旅游项目吸引各地游客前来度假。
“一业兴带动百家富,发展旅游是赤溪村脱贫的关键一招。”福鼎市农业局下派干部、赤溪村第一书记王纯华说,赤溪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曾是特困村的赤溪近年来随着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容村貌日新月异,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就业创业。2014年,赤溪村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旅游收入2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74元。
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表示,在我国现有的1300余个5A和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中,60%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70%以上的景区周边集中分布着大量的贫困村。
在湖南、贵州、青海等地,记者调研发现,也有许多贫困地区,正在借助旅游获得发展。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去年底全国贫困村旅游扶贫试点工作座谈会上透露,近5年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已达11.5亿元。国家旅游局和各省旅游局都对各自的定点扶贫点开展了深入对口帮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发展旅游脱贫的人口已达到800多万。
掣肘因素不容忽视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旅游局、国务院扶贫办等七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旅游富民工程推进旅游扶贫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15年扶持约2000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到2020年,支持6000多个贫困村开展乡村旅游。
然而,记者在湖北、福建、湖南、贵州等多地调研发现,旅游扶贫深入推进,尚面临多重共性掣肘因素。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发展旅游成本高。记者调研发现,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偏远山区,地势崎岖,可进入性相对较差;同时,由于山区基建成本较高,区域内部铁路公路密度低,等级不高,路况较差,满足现代旅游舒适、安全的要求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
“在农村做旅游投资大、收益慢,在融资方面的扶持还明显不够。”在福建投资开发旅游的万博华公司董事长庄庆彬说,目前到银行贷款都需要抵押物,而景区内很多基础设施无法进行抵押,导致公司在资金周转上捉襟见肘。
第二,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记者湖北、福建多地调研发现,一些地方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由于对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把握不够,一些地方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各地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乡村旅游缺乏特色。
第三,旅游扶贫“各自为政”缺乏系统规划,部分地区未能真正“惠民”。目前,多地的旅游扶贫项目呈现出“散点化”的发展态势,虽然不少贫困村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思路,但缺乏整体规划。如果各村之间能够形成“错位发展”的整体布局,就能逐步做强区域旅游。
记者在福建等地采访获悉,在少数村落,由于外来投资者本身拥有资本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反而使有意参与旅游业发展的当地人处于竞争的相对劣势。由于本地居民在旅游扶贫中的参与度不够,政府为了鼓励外来投资出台的优惠措施不经意间会损害当地贫困人口的利益,同时由于一些景区员工来自景区外部等原因,也导致一些地方的旅游扶贫没有真正“惠民”。
谨防造盆景和大呼隆
旅游扶贫方兴未艾,专家指出,对于部分地方出现的造盆景和大呼隆,以及盲目追求“高大上”等一些倾向,应当注意及时纠偏。
首先,应避免造盆景和堆大户,以免影响旅游扶贫实效。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主任贺雪峰说,从实践来看,一些地方政府在使用自上而下的支农资源时,往往有嫌贫爱富的现象。在旅游扶贫的过程中一定要避免造“明星村镇”。
其次,要避免大呼隆,妥善处理农户收入增长和推动财政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贺雪峰认为,在旅游扶贫中,应避免乡村旅游休闲业的大跃进,盲目高额同质化投入最终难以吸引客源。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厉新建指出,旅游扶贫首先考虑的不应是扶贫地财政收入的增长,而是每个农户或家庭收入的增长。推动农户收入增长和推动财政收入增长所要采取的扶贫模式可能是完全不同的,只有把这些再深入细致地理清之后,后续制定的每个发展计划,才真正有助于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
第三,避免盲目追求“高大上”,建立持续扶贫机制。厉新建说,旅游扶贫并没有固定的成功模式,因为不同地区都有独特的地域性和需求差异,所以在做旅游扶贫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要通过规划扶贫、培训扶贫、信息扶贫、集成扶贫等体系化的扶贫来推动旅游扶贫工作有效深化开展。规划扶贫时,要避免面面俱到,要考虑到村落自身的特征,要避免“高大上”,讲究精准、适用。规划扶贫可以让贫困村的旅游发展有方向、有措施,但有些问题的解决无法一蹴而就,就需要建立持续扶贫机制。如在旅游扶贫中,配套对当地人提供适合旅游发展的服务技能和管理技能方面的培训等。(半月谈记者 翟永冠 梁建强 陈弘毅)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