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8名党外人士谈挂职感受:官场不是传说中的宫斗剧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8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本报讯(记者 李泽伟)8名挂职北京市政府机关副局级领导职务的知名学者,近日即将结束他们为期一年的挂职生活。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部分知名学者了解到,有的人已经准备写个人总结,他们在政府机关挂职不坐班,主要参与研究工作,起到“智库”作用。谈起一年来在政府机关的生活,挂职人士表示,作风方面比较简单,领导也都在食堂吃饭,没有大吃大喝。说起在外人眼中神秘的官场,挂职人士表示,比较简单,“官场也不是宫斗剧”。

  挂职学者被授予较大“权限”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等中央或市属单位的张兴凯、张树华、张颐武、邢念增、赵进东、孟安明、杨旭、施一公等8名党外代表人士一年的挂职锻炼即将结束。多位挂职人士介绍,一年来他们还是以本职工作为主,挂职不需要坐班,有的人每周去单位一趟。新单位也给予了挂职人士较大的权限,挂职干部可以参加局长办公会等同等级行政和领导班子会议,参与重大事项、重要工作的讨论和决策,参加重要的会议、调研活动等。

  北青报记者注意到,部分单位官网的领导介绍中也列有他们的相关信息。市文化局的官网领导介绍一栏中,张颐武在列,工作履历中标注2014年12月挂职担任北京市文化局副局长,在分工上负责政策研究工作,协助局长分管研究室。在市卫计委的官网领导介绍中,施一公也名列其中,标注了挂职副主任的身份,协助分管科技工作。

  这8名挂职学者还会以挂职干部名义出席官方活动。2015年8月25日,市基金办组织召开“提升科学软实力对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作用研究座谈会”,挂职市科委副主任的孟安明参加了会议。他告诉北青报记者,科学软实力是他挂职一年来重点研究的课题。本月初民进中央调研组在京的一次调研活动,文中提到市文化局副局长张颐武参加了调研。

  这一批挂职干部基本都是学者出身,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他们在挂职单位主要发挥智库作用。比如张颐武就负责政策研究工作,市文化局启动的“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工作,让身为文化研究学者的张颐武有发挥空间,挂职市住建委副主任的杨旭则对绿色建筑的概念进行研究。几位挂职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们的挂职历程即将结束,已进入总结阶段,正式结束还需要“走程序”。

  “政府决策不是领导拍脑袋”

  孟安明说,以前作为学者,对政府部门的运作不是很了解,“进去才发现,好多东西程序是一步一步做的,并不是哪个领导一拍脑袋就行。单位支持的项目要经过多种渠道征集,招投标中对企业的资质信誉也要进行调研,有时候还要请第三方。程序严谨自然就耗时间,原来以局外人的角度以为一个东西领导点头答应就立竿见影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杨旭告诉北青报记者,他以前作为政协委员,更多从执行后的效果来看待事情,现在发现很多事情都有多年累积形成,有其历史脉络,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另外,政府行为受到很多限制,落实过程中也会收到社会反馈。

  张颐武此前接受北青报记者专访时也多次强调挂职后更加理解政府机关运作的复杂性。

  “这一年来没有什么迎来送往”

  八项规定出台两年多,去年底中央要求全面从严治党,政府机关更加重视作风建设。身为党外人士,挂职学者对于单位作风和官场生态也有自己的感受。

  孟安明告诉北青报记者,“这一年来确实没有什么迎来送往,没有那种工作以外的吃喝、旅游,到外地考察也是自己出钱,很规范。”

  “在单位,领导干部也都在食堂吃饭。”孟安明说起这些笑了笑,“领导干部也没看到什么大腹便便那种大胖子,大家好像都挺瘦的。”

  杨旭说,这一年来没有大吃大喝一顿,“领导也都是在食堂吃饭,吃饭的时候大部分也是在聊业务,偶尔聊聊新闻和生活。”他觉得这样的生活简单,并不觉得突兀。

  “官场不是宫斗剧”

  外界对官场有各种各样的描述和想象,作为知名学者和党外人士,他们突然以领导身份置身其中,感受如何?杨旭说:“以前做项目被叫主任,挂职期间也被叫主任,有时候也不知道叫的是哪个身份,所以不是太在意这个事儿。”

  张颐武此前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大家偶尔开玩笑时会叫他局长,其实都知道还是学者,不会觉得就是干部,他了解自己的状态和定位,工作方式和其他局长不同。

  对于外界眼中神秘的官场,杨旭说:“并不陌生,就是开会、学习、讨论问题,感觉到领导班子氛围挺好,没有人们以前一说官场就觉得是宫斗剧,也没有传说中的尔虞我诈。”

  他还透露,单位业务比较专业,领导大多是业务型干部,“都是做业务上来的,没有传说中行政官僚的作风。比如每个处室,施工企业、建筑商报上来的东西,各处室看得比企业技术员都要明白。”

  对话

  党外人士挂职 “大家都不见外”

  北青报:挂职即将结束,这一年来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孟安明:在这一年来中,参加了单位的委办公会议,参与了一些重要决策。作为学者,参加的调研比较多,以前就长期研究生物领域,主要参与生物医药等领域的工作。手里正在做一个关于科学软实力的调研课题。北京市提出创建科创中心,科学软实力的内涵、评价标准,这些我们之前好像研究不是很多,怎么建科创中心,怎么扩大科技影响力,这些都是我想琢磨的。

  杨旭:这一年的挂职,自己的思考上,在做推动北京建筑绿色化发展的研究,这是未来必然的方向,这和规划建筑关系密切,我很感兴趣。城市的发展不是简单地说限制什么,更重要的是要有更加绿色的标准和措施。我有一定调研,想完整地做一个书面的建议报告。

  北青报:作为党外人士,突然到政府机关挂职一年,有没有觉得有距离感?

  杨旭:我每周都去单位,大家对我不见外,都很支持工作。

  北青报:挂职给自己带来了哪些收获?

  孟安明:挂职可以更方便地了解政府机关的想法,以前对政府支持科研项目的机制和导向都不是特别了解,通过挂职,就会了解政府机关是怎么操作的。这种影响也是相互的,我也会让政府机关了解科研人员的想法,比如在立项上,奖励科研项目上,也更了解科研人员的情况。此外,以后自己在建言献策上,也会更有针对性,不能只停留在理论上,想象的东西在真实社会中不一定能发挥最大作用,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状况。

  杨旭:珍惜了,获得了。全面了解政府部门的想法和工作。

  北青报:挂职这一年,有遗憾吗?

  孟安明:还有自己的本职工作要做,最开始还要熟悉一段时间,参与深度有限,觉得一年时间比较短。

  杨旭:遗憾就是,一年匆匆而过,有些东西可能没有来得及充分利用好。

  文/本报记者 李泽伟 图片制作/沙楠

  内存

  2014年12月,北京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启动本市第二批高层次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

  张树华: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挂职市商务委副主任。

  张兴凯: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民革北京市委副主委,挂职市轨道交通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杨旭: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台盟市委委员,挂职市住建委副主任。

  孟安明: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挂职市科委副主任。

  赵进东: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致公党中央常委,挂职市农委副主任。

  施一公: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挂职市卫计委副主任。

  张颐武: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挂职市文化局副局长。

  邢念增:朝阳医院副院长,挂职市食药监局副局长。

  (文中职务皆为2014年12月时任职务)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