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高校去行政化重构大学精神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高校去行政化”,第一层是外部治理,行政管理部门要缩脚,减少行政部门过度干预;第二层是内部治理,高校内部行政权力要缩手,降低对教学、学术的不当影响。

  “高校去行政化”,不是弱化行政管理,更不是告别行政管理,而是要摆正行政与学术的关系,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

  教育部日前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教育管办评分离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到,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高等学校要加强学术组织建设,落实《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规程》,实现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的相对分离,保障学术权力相对独立行使。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大学应该是一个学术共同体。作为学术共同体,大学必须以学术为中心,以科学精神为核心凝聚力,拥有对学术至高的精神追求。以此审视,我国高校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之问,一位大学校长诗意描述为:走得太远,忘记当初为什么要出发。在历史与现实、主观与客观、宏观与微观的关系万千重中,有识之士将高校“行政化”推到风口浪尖上。

  高校“行政化”这只坚果,“外壳”是行政对高校办学的过度干预,“内核”是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对教学、学术的影响。内外融合,表现有三:一是行政权力包办代替学术权力;二是用行政方式来配置学术和教学科研资源;三是把部门行政管理的方法简单地移植到大学里。高校“行政化”,有利有弊,利在效率,弊在公平。以行政管理模式办高校,高校“行政化”对学术是一种负激励,行政级别吃香,学术研究遇冷,这对高校来说是一种方向性游离、本体性偏移。不但造成学术萎靡、创新不足,还易滋生学术腐败、用人腐败。

  政校分开、管办分离,克服行政化倾向,不是今天才提出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早就提出,“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逐步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高校去行政化”,第一层是外部治理,行政管理部门要缩脚,减少行政部门对高校过度干预;第二层是内部治理,高校内部行政权力要缩手,降低对教学、学术的不当影响。第一层是简政放权,现在是改革的最好时机,推进应该不太难,而难点反而在第二层:高校内部治理。“去行政化”,对高校内部治理提出更高要求。

  “高校去行政化”,不是弱化行政管理,更不是告别行政管理,而是要摆正行政与学术的关系,不能错位,更不能越位。首先,要摆正高校行政管理核心理念,尊重教育自身发展规律和学术科研自身运作规律;再就是,解决好高校行政管理队伍为谁服务、如何服务等问题。这涉及管理方式、组织架构、岗位职责、任务目标等很多原则性问题,不是去掉高校行政级别就能水到渠成。倘若出现:外部干预弱了,内部干预反而强了,那也有违“去行政化”之初衷。

  回归到学术共同体本位上,教授治校、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是大势所趋,教学、科研第一线的老师教授代表着学校学术发展方向,应当拥有更大话语权。就像乐队配合主唱一样,高校所有的行政管理工作都要围绕上述这个大方向展开。关系摆正了,服务做好了,有利于大学精神重树,“高校去行政化”才算卓有成效。

  必须指出,“高校去行政化”可以是高等教育改革的起点,而不是终点。前路漫漫,倍加勤勉。练洪洋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