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冷待生命最后一程
死亡证办理新规给公众带来困扰,显然有违公共服务便民之宏旨,有必要对整个流程进行检讨,并对系统漏洞“打补丁”,使之更加完善,运行更加流畅。
今年4月1日开始实施的死亡医学证明(简称死亡证)办理新规规定,在家中或养老机构身故者,改由居委会和社区医院负责开具死亡证,而目前它们仅在上班时间提供服务。遇上节假日,其遗体只能晾在原地,直到领到死亡证,才能由殡仪馆前来接运。“新规”引起社会议论,对此,市卫计委疾控处联合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昨天召开情况说明会,承认新政策实施前的宣传工作有疏漏。
每一个历经红尘的逝者,无论他的人生是辉煌还是黯然,高贵还是卑微,美丽还是丑陋,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让其体体面面、庄严肃穆地离开这个世界,本身是对生命的一种敬畏,对人性的一种尊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象征。从对生命终极关怀高度审视死亡证办理“新规”,显然有所欠缺。
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居家养老、机构养老是主要方式,这意味着许多老人将在家里或养老院终老。据透露,广州每年死亡人数5万多人,在家、养老院死亡的就有两万多例。老人在家或养老院逝世后,亲人们都陷入悲痛之中,手忙脚乱准备老人后事,没有心情也没有时间干别的事,绝大多数生者更不熟悉死者身故后手续办理流程。此时,如果因为行政部门本身的原因,未能及时开具死亡证,不能及时运走遗体,无疑是不妥的,这对沉浸在亲人离去悲痛中的生者来说,可谓是在伤口上撒盐。更严重的是,如果没有及时做消毒处理,遗体长时间放置在家中或养老院,可能会滋生和散播病菌,对周围人群、环境造成恶性影响。
国家几部委于2013年发文,微调死亡证办理模式,初衷无疑是良好的。因为死因数据是基础的公共卫生信息,提高人口死亡登记工作质量和加强死因统计分析工作,可服务于卫生决策。只是把相关权力下放到基层之后,基层一时还跟不上这个节奏——要么是居委或社区医院不熟悉新流程,要么是服务不到位,要么是服务时间固化,给公众造成诸多不便。这说明,此项公共政策出台、实施前,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考虑不周,应对不足。
死亡证办理新规给公众带来困扰,显然有违公共服务便民之宏旨,有必要对整个流程进行检讨,并对系统漏洞“打补丁”,使之更加完善,运行更加流畅。尽管修订或完善相关政策的权限不在地方,但鉴于广州目前出现相关困扰事件,因此广州市民政局和市卫计委昨日给予紧急应对并分别承诺,村居委公示办死亡证流程和24小时值班电话,社区医院如无值班的,也会公布24小时值班电话。有人值班,还要有人办事、能办成事、将事办好,保证不再出现节假日办不了死亡证的现象。
在5月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一连讲了三个故事,痛斥某些政府办事机构。他费解地发问:“老百姓办个事儿咋就这么难?政府给老百姓办事为啥要设这么多道‘障碍’?”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简政不是盲目“减政”,放权不等于放弃管理、推卸责任,而是通过全面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等职能,把该管的事管起来、管到位、管理好,服务公众、方便公众。
死者为大,给生命最大尊重,送生命最后一程,是活着的人之责任。期待相关行政服务应该更细心、更周到、更人性。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