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出租车统一平台寻找最大公约数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9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给打车软件合法身份,面向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加强行业监管,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部门该做的事情。

  6月1日起,由上海交通委、上海市四大出租汽车企业和“滴滴打车”三方共同参与的“上海出租车信息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营。据《京华时报》等媒体报道,这是第三方打车软件第一次正式与官方合作,标志着地方交管部门和中国最大互联网打车公司终于互开大门。

  上海拟打造出租车统一信息服务平台,早前就有相关消息披露。那么快就进入运营阶段,却是让人感到意外。起初不乏有人担心,政府部门强行把不同市场主体拉入统一平台,可能增加行政管理成本、有损企业积极性。如今从具体方案来看,上海选择的是一个不那么激进的方式,因此较容易得到企业的认可。

  据报道,统一信息服务平台主要做三件事:一是对车辆和驾驶员进行身份识别,防止“黑车”和“克隆车”;二是实现车辆运营状态识别,及时转换“电调”标志,消除乘客扬招中存在的误解;三是对载有乘客的车辆进行信息屏蔽,提高车辆运营安全性。应该说,这三点既是政府部门职责所在,也是出租车企业应该做的事情,同时还是乘客的关注所在。其中关键在于,相关部门抓住了“服务”这个核心。政府面向企业做好服务,企业面向乘客做好服务,这是双方合作的共同基础。统一平台那么快进入运营阶段,并非偶然。

  相对于其他地方针对打车软件采取的措施,上海的做法顺应了出租车行业的发展趋势,不失为一种有益尝试。

  滴滴、快的等打车软件问世以来,在各地可谓历经磨难。其普遍现象是,多数消费者对这一新生事物持欢迎态度,政府部门和传统出租车企业则抱以敌视态度。一些地方管理部门认为各种打车软件搅乱了市场,给行业管理和规范带来极大不便,多数传统出租车企业和司机纷纷抱怨打车软件抢了他们的生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收入。时至今日,仍有不少地方对打车软件采取打压态度,而在有的地方,出租车司机已开始采取过激方式维权。

  上海的做法,不是像其他地方那样把头埋在沙子下面,而是积极拥抱新变化,探索适应行业发展规律的监管之道。打车软件看似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搅局者,实为出租车行业的明天。打车软件、专车等新兴打车方式,必将逐步取代传统的出租车运营模式。无论是管理部门的打压,或是传统出租车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抵制,都无法改变这一趋势。问题只在于,这一天何时会到来,又将以何种方式颠覆传统行业。上海这么做,不仅可减少行业变局的阵痛,也为规范管理出租车行业,提供了一种路径借鉴。

  话说回来,统一服务平台在上海也才刚起步,成败与否仍有待于时间考验。从根本上讲,上海模式能否顺利运转,有赖于三方面因素:一是政府不能越权过度干涉市场行为,否则将影响市场正常竞争;二是,传统出租车企业应加快改革步伐,破除牌照、份子钱等机制束缚,向“互联网+”企业转型;三是,包括专车在内的打车软件,应更多寻求与政府部门合作,避免采取激进方式占领市场,否则可能激化行业矛盾,致使局面难以收拾。

  市场竞争不等于无法无天,部门监管也不等于随意干涉。给打车软件合法身份,面向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加强行业监管,这才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部门该做的事情。评论员 魏英杰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