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换乘距离长有助分散客流
提高发车密度可缓解拥堵,但间隔2分钟左右已是极限,此时就需要拉长换乘距离,保证更大的空间来容纳乘客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日益发达,地铁已经逐渐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市民对于地铁的依赖越来越强,任何“风吹草动”,都会牵动大家的心。
老百姓对于地铁主要有两个要求,一是安全,二是快速便捷。
一提起安全,很多人立马就会想到要有安全门。确实,从技术上看,设置站台门,就可以大大减少甚至杜绝乘客掉(跳)下站台的可能。
站台门可将站台候车区和列车运行的轨形区有效分隔开,使候车乘客只能在站台公共区,从而增强候车安全性,同时确保运营的可靠性和准点率,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效率。
在设置站台门系统的线路中,几乎没有发生过乘客入轨事件。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新线建设时均设置了站台门系统。北京最早建设的地铁1、2号线加装站台门系统也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除了站台门的设置,安检这一技术保障也可把好安全关。
从性能上看,我国地铁目前配置的安全检查设备与机场配置的设备基本是一样的,但目前的检查不是设备自动报警,而是需要人去识别图像,以判断是否带了违禁品。地铁的客流量要远远高于机场,尤其是早晚高峰时,但在大部分情况下,违禁物品都是可以及时检出的。
当然,技术措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安全问题,需要乘客、运营等等各方面共同构建安全的乘车系统。对于乘客而言,候车过程中避免倚靠站台门,上、下车过程中自觉排队,避免拥挤,上不去时自觉等候下一趟列车。运营管理也应加强,在高峰期和客流量大的车站尤其是换乘车站增加运营管理人员,做好疏导和组织工作。
而在便捷出行方面,不少百姓抱怨有的站台换乘距离太长,其实这是出于分解人流、避免集中拥挤的安全考虑。
通常情况下,站台上瞬间只能容纳2000人左右,因此如果进站的乘客数量超过了运走的乘客,站台上就会拥堵。我们可以提高发车密度,但是发车间隔达到2分钟左右就是极限了。如果仍然拥堵,设计就需要拉长换乘距离,保证更大的空间来容纳乘客,同时减慢乘客进入到站台的速度,通过空间和时间保证列车能及时拉走乘客,确保运营安全。
比如北京地铁复兴门站,乘客数量已经远远超出最初的设计预测量,但仍然能够正常运转,起关键作用的就是那两个长长的换乘通道。
(李国庆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地铁设计专家, 记者柴秋实采访整理)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