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政府迁通州? 相关部门应打开窗说亮话
对听风是雨的“消息”打开窗说亮话
面对网络传言,相关部门不仅应该及时回应,还应该清楚地传递真实信息,以免公众胡乱猜测。如若不然,一个很小的“消息”也能引起市场的“踩踏”,最终受伤的往往都是处于“消息”末端的普通群众。
最近,网上有消息称“北京市政府搬迁通州步入倒计时”。媒体就此向北京相关部门求证,有的答复“未接到有关消息”,也有的表示“网络传言不可信,以权威部门正式发布为准”。这种含糊其辞的回应,不仅没有平息传言,反而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
北京市政府在哪里办公很重要吗?有些人可能觉得它无关紧要,但是对于那些准备在房地产市场、资本市场搏一把的人来说,它是非常值得关注的消息,稍有风声都会引发市场震荡,甚至是连锁反应,波及很多原本置身事外的人。面对网络传言,相关部门不仅应该及时回应,还应该清楚地传递真实信息,以免公众在扑朔迷离的信息中胡乱猜测。
北京市政府东迁通州的消息早在2006年就有散布。受此影响,通州房价暴涨,一度成为北京房价泡沫化最严重的区域。现在,传言卷土重来,也许正是契合了某些人的心理预期,希望用“消息”刺激楼市乃至股市。“消息”在市场上的威力很多人都见识过了,它虚虚实实神秘莫测,有时比白纸黑字的文件还管用。现在,跳广场舞的大妈炒股都要先打听“内部消息”,网络上也不乏拿“消息”蒙人的骗子。当然,虚假的消息也会害人不浅。股市中接了最后一棒,站在高岗下不来的散户往往都是听信了消息,被善于“讲故事”的庄家忽悠住了。去年春天,河北保定将要成为“副都”的消息不胫而走,房价很快烧得滚烫,如今再看,这不过是一次概念炒作。
给点“消息”就激动,市场的敏感确实很难克制,因为“消息”会影响资本的转移,一些人也是看中了这一点,时不时地制造点“消息”刺激市场。在社会学家看来,大众心理的盲从、狂热具有高度传染性。日本大地震之后,国内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抢购碘盐的狂潮,其实就是一条虚假消息引发的集体恐慌。“消息”的防不胜防也给相关部门出了一道难题,一方面无法杜绝传言,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应对传言。
对权力部门来说,只有加大政务公开的力度,一些围绕权力而生的“消息”才会失去它的神秘性。北京市政府为什么会一再地“被搬迁”?其中可能确实有人想浑水摸鱼,但是也要看到,个别人能用陈旧的传言搅动市场,说明相关部门的工作还有待改进,只有让市民真正看明白通州的城市规划意味着什么,才免得有人不断琢磨市政府会不会搬、什么时候搬。如果只是用最简单的“不知道”或者“等通知”回应传言,那么一个很小的“消息”也能引起市场的“踩踏”事件,最终受伤的往往都是处于“消息”末端的普通群众。
本报评论员 沙元森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