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抢生源突破底线 大手笔能否经受审查?
名校抢“状元”,不能秀下限
或许可以活用一句“君子爱才取之有道”,高分考生的“诱惑力”再强,高校的招生工作也得按照规则进行,如果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不择手段,连点儿底线意识都没有,那就成了聚天下英才而毁之。
最近几天,各省高考成绩陆续公布,高校的招生工作也逐步展开。作为中国最顶尖的两所大学,清华和北大的四川招生组为争夺高分考生,可谓使出了浑身解数,甚至把战场移到了网络,在微博上展开“骂战”,互指对方砸钱“利诱”考生。
想录取“状元”,想获得高质量的生源,这对任何一所高校来讲都是合情合理的,由“线下”再到“线上”的这场激战,也足见两所顶尖名校爱才心切。在这里或许可以活用一句“君子爱才取之有道”,高分考生的“诱惑力”再强,高校的招生工作也得按照规则进行,如果为了完成招生任务不择手段,连点儿底线意识都没有的话,那就成了聚天下英才而毁之。
按理说,既然是让考生填报志愿,那最关键的因素就是考生自己的意愿,高校所能做的,就是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展现自身的吸引力。在这个方面,最根本的举措当然要从学校建设入手,提升自身的实力,哪怕是为了短期效应,把“校花”的照片贴到官网,也无可厚非。现在可好,为了把高分考生尤其是“状元”拿到手,为了给学校的招牌贴金,连“利诱”都有了,连“讨价还价”都算上了,把很严肃的高校招生弄成了“优惠酬宾”。说好听了是“礼贤下士”,说得不好听那就叫“节操碎了一地”。
事实上,在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微博骂战之前,人们已经能够看到这场生源之战的“跑偏”。按照现行的专业填报制度,填志愿要在录取之前,而派专车“抢人”,或是做出可任选专业、提供奖学金等承诺,就已经涉嫌“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至于有不少省份的“状元”反映,在查分系统开启前就已经得到某校招生负责人报喜,更透露出在这场“抢夺战”中,或许还有“泄密”等违法行为的存在。
换句话说,这场顶尖名校之间的生源争夺战,于情于法都突破了底线,要知道,相关约束性文件自2003年起,教育部几乎每年都会做出重申。然而,清华、北大四川招生组的这场骂战,特别是相互间“以事实说话”的指责,还是在告诉人们,上述涉嫌违法违规的招生行为是长期存在的,在行业内部早就成了“公开的秘密”。若不是情急之下,骂战在你来我往中不断升级,双方或许还要保留某种程度的“默契”。
值得追问的是,作为教育部直属的高校,这些“潜规则”难道就没能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吗;那些花费在抢夺“状元”上的大手笔,又是否经受得住审查?显然,这些问题不应该因双方删除微博就搁置下去,因为像北大、清华这样的名校,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它们的一举一动都有示范作用。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