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互联网+”切忌“花瓶化”
公安部23日发布消息,放出一波便民“大招”。今后,驾考和车检预约、办牌办证、违法处理等可网上办理。公安部正在构建互联网交通安全综合服务管理平台,通过网页、手机APP、短信、语音电话等多种方式,提供10大类130多项在线服务。这一平台已在陕西、福建、广东等3省部分地市试点,2016年底完成全国推广应用。
这个便民“大礼包”,不知要乐坏多少有车一族。须知,汽车时代来临,这可不是个小群体。截至今年6月,我国机动车保有量2.71亿辆、驾驶人3.12亿人。去年全国公安交管部门办理各类业务7亿多笔。这里面有大量的供需矛盾。办事排队,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反复、折腾,不知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公安部拥抱“互联网+”政务浪潮,使政务活动高效、便民、绿色,这是政务创新的结果,是简政放权的实惠。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实际上,在这一波全球“互联网+”潮流中,中国对互联网的运用,在很多领域并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甚至有的领域还是全球“领军”角色。但冲锋在前的往往是商业力量,公共服务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在互联网运用上往往有些后知后觉。各种商业APP运用应接不暇,不断给人惊喜。但政府部门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做了多少便民之事呢?
假如说网上政务以前存在不少技术难题,那么在互联网已经深度融入公众生活时,政府部门再没有理由做旁观者了。在可能的前提下,应该加快推动一大批民生事项办理的互联网化、APP化。这说到底是政府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是简政放权的要求。只要各级政府部门充分意识到这一点,便民“红包”就并非遥不可及。
当然,政务活动APP化、网络化,听起来时髦,此中亦有须尽早注意的误区。实际上,电子政务,十多年前就在提,且有所尝试。几乎各级政府和部门都有网站,一些地方早就推出一些民生事项的网上办理。但问题是,这些网站有多少是僵尸网站,数月甚至数年不见更新,公众的咨询如石沉大海?有多少电子政务中看不中用,实际成了“花瓶”?因此,新一波“互联网+”政务潮流前,切记让便民实事切实惠民,切不可“花瓶”化,成为另一种“政绩工程”。
防范“花瓶”化,须走群众路线。这个群众路线,首先就是群众体验。商业运用十分讲究用户体验,用户体验不好,瞬间被秒杀。其次就是虚心学习,学习中国乃至全球领先的那些互联网大咖,他们如何承受天量用户的涌入,如何改善服务?第三就是机制保障。“互联网+”政务的推进,必将产生一大批信息工程项目。决策科学、流程公开、严格招投标,这是使税银花在刀刃上、不致造成浪费的机制保障。王玉宝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