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民生

某些“官博”光环缘何如此扎眼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10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意见明确,不得招收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在职进站从事博士后研究。某大型国企三高管博士论文被指抄袭。

  有人梳理公开资料发现,十八大以来,副厅(局)级以上落马官员超60人。其中,博士学历官员至少12人,约占落马官员的五分之一。

  “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除了从社会上引进博士,官场本身所具有的“造博”动能实在不可小觑。干部知识化是一个趋势,但一些地方在实际操作中,将知识化简单地理解为“学历化”,以学历的高低作为提拔任用干部的硬性指标,为获得更多的晋升机会,或享受到更好的职务待遇,有条件的官员自然当仁不让,削尖脑袋想尽一切办法为自己弄到一张博士文凭。由于一些党政官员手里掌握着公共权力,在社会上有一定的人脉优势,他们一旦“攻读”博士,其成功率自然要比寒窗苦读的在校学生高得多。这种“官员博士大跃进”现象,无疑又进一步壮大了官员博士群体。

  毋庸否认,在浩浩荡荡的官员“读博”大军中,还是有官员是真心想学点东西,沾点书香气,长点见识,但更多官员“捞过界”戴博士帽、当博导乃项庄舞剑,意在名利。假若真心向学,倒也应该鼓励,至少比那些成天与大款“埋堆”,推杯换盏,夜夜笙歌要好。但问题是,一些官员混迹于读博行列之中,基本处于“三不”状态,即一不上课、二不读书、三不做作业。作业由秘书捉刀,论文请专人代笔,抄袭更是司空见惯,文凭必然注水。这样也叫“读书”,简直要将天下读书人羞死。一个巴掌拍不响,“官博”汪洋泛滥,高校与教授也难脱干系。

  尤其是一些高校或为谋取一己私利,或为炫耀所培养学生的行政级别,或屈从于公权力,对“官博”缺乏起码的“免疫力”,别说甄别与抵制,个别高校甚至“投怀送抱”,诚邀官员读博,就差没有“快递上门”。有的高校干脆对官员采取不用考试直接读博,由此培养出来的“官博”质量可想而知。这种危害不仅仅是在实际工作中,更会伤害社会对知识文化的认可度。(江苏 吴学安)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