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下行期如何看待地方干部超配
前些天跟几名地方官员聊天,谈到经济状况,大家都很关心地问我:“你们企业现在经营压力很大吧?”“听说你们这行业很多人工资都降了?”“各行各业都挺难的,听说有不少单位有减员下岗的情况。”对于对方的关心,当然只能表示感谢,但多少也听出一点异样味道:似乎唯有政府还可以“旱涝保收”,还可以在经济下行时期“独善其身”,这应该就是大家认定公务员是“铁饭碗”的原因之一吧。
这点“行业差别”倒也可以接受,何况自严格要求党员干部之后,很多灰色收入、黑色收入大幅减少,确实有些人有一些“相对剥夺感”,再逼着公职人员跟着企业一起降低收入,用流行的话说,“人家谁还给你好好干活?”所以,政府能千方百计地给企业创造条件,做点减税、扶持等方面的努力,企业也就很知足了。奈何,近日看到的一条消息让人顿生恼火,觉得地方政府到底该怎样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该怎样释放一些公权的善意,还是有必要拎出来讨论讨论。
新华网12月1日的这条消息说:今年8月至10月进行的陕西省委第三轮巡视发现,陕北榆林、延安两市都存在超职数配备干部且数量较大的问题,榆林全市共超配3657人,对消化超配干部工作,一些部门、县区重视不够,整改消化进度较慢;截至今年9月底,延安全巿共超职数配备干部666人,消化任务较艰巨。
让人恼火处在于:以正常薪酬让公职人员“旱涝保收”,不与经济整体形势挂钩也就罢了,但也不能一个地级市就超职配备三四千名干部,如此这般“旱涝保收”地过着滋润小日子。陕北尤其是榆林地区,靠油靠气富得流油的日子早已不复存在,这几年经济下行压力也很大,难道这一压力对当地政府部门真就一点痛感也没有吗?换作企业,在发展压力增大时,一定会努力提升工作效率、减员增效,尽可能地压缩成本;一些地方政府部门非但不考虑减员增效和压缩运行成本,还堂而皇之地超编着几千个岗位,领着纳税人缴纳的财政工资,这说得过去吗?地方政府财政收入不控制,企业与个体压力就难减轻,提振经济就只能停留在口头上。
经济下行时,地方政府该怎么办?咱不奢望地方官员们主动要求降薪,甚至把自家黄金捐出来,但最起码不能大手大脚,要尽量少花点财政银子,多释放出一点与人民群众“共度时艰”的善意。在这种特殊的经济时期,“较大超配”一类的消息实在太刺激人了。编制一旦加上了,要减下来确实不容易,动了谁谁都会嚷嚷,可该有、不该有的利益都要保护下来,谁都不想得罪,结果只能是地方政府过阔日子,当地老百姓过苦日子。
从2013年开始,李克强总理每年两会上都会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的问题。今年两会上有企业代表表示,由于生产要素等成本增加,有些企业生产经营比较困难,李总理说:“企业成本增加包括工资成本上升,我们还要让人民的腰包鼓起来,企业再难也得做,国家和地方有些方面该让利就得让利,政府过紧日子是为了老百姓过好日子。”这话说得很到位,指明了经济下行时期地方政府必须与民众一同“过紧日子”的正确姿态,希望更多地方官员能充分读懂这句话的深意:不仅在口头上呼应,更要以身作则,通过“断腕”式改革,该让的利让出来,该省的钱省下来,用“一起过紧日子”的善意,获得更多民心。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