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的政绩观该退场了
年终岁尾,正是各地经济统计数据密集出炉的时节,与此同时,一些“注水数据”也随之泥沙俱下,引发公众质疑。统计乱象的背后,“数据出官,官出数据”的扭曲政绩观无疑对此起到了推波助澜的负面效应。
“注水数据”和老百姓偶尔遇上的“注水肉”并无二致,背后都有不可告人的利益驱动。对于部分官员来说,经济数据的光鲜抢眼带来的绝不只是“面上好看”,更起到了给自己仕途加分的作用。然而,在“三期叠加”的经济新常态下,想要年年给出优异的经济成绩单并非易事。
在上级考核、地区竞争和个人升迁等因素的驱动下,部分官员开始竞相为经济数据“涂脂抹粉”、大胆“整容”,有的甚至不惜在公共财政上大做手脚。一时间,“上级压下级,层层加码,马到成功;下级哄上级,层层掺水,水到渠成”的歪风邪气在部分地区成了潜规则。殊不知,官员患上短视功利的“造假依赖症”无异于掩耳盗铃、饮鸩止渴。
浮夸的统计数据好比被吹胀的气球,总有吹破的一天。一方面,这些虚假数据误导了中央和地方的规划决策,“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使经济政策和社会现实出现严重脱节。另一方面,“不比真抓实干比瞒天过海,不靠改革创新靠数据注水”的浮夸之风把当地政治生态弄得乌烟瘴气。当经不起推敲细究的经济数据见诸报端,还极大地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
需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虚假数据上的攀比、面子工程的比拼、造假技巧的推陈出新就是一种变相的腐败。它的危害不亚于一般的行贿受贿、中饱私囊,给当地带来的损失也是在短期内难以纠偏挽回的。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挤掉关乎国计民生的经济数据里的水分,离不开对扭曲政绩观的纠偏。立足当下,各级官员必须尽快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胸怀,真正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相关部门在心甘情愿放下“GDP指挥棒”的同时,还要尽快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考核体系。不仅要切实按照“德能勤绩廉”的标准对照考察,还应当客观全面地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这样的要求纳入进来。
同时,还应当对那些顶风作案、一意孤行者严加问责惩治,让越来越多的官员明白,真抓实干、勤政为民才是为官之道、成事之要。着眼长远,我们更应当大力推动统计工作的公开化透明化,避免统计“黑箱”里的监督无力,尽可能压缩数据注水的空间。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要想跳出历史学家黄仁宇痛陈的“数目字管理”之弊已经不是什么难事。而这扫除积弊的第一步,我们当从彻底终结“数据出官、官出数据”的扭曲政绩观开始。(姚亿博)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