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就业供给端进行市场化改革 须进一步放开市场
对就业“供给端”进行市场化改革
- 社论
目前的就业问题,主要不是“失业”,还是老问题——“下岗”。而解决方案,也在于进一步放开市场。
据报道,在昨天国新办的发布会上,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表示,今年就业形势相对复杂艰巨。他称三方面因素将对其产生重要影响:化解过剩产能会造成一部分职工下岗,钢铁、煤炭系统约有180万职工需分流安置;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今年高校毕业生还在增加,为765万人。
这不是部委首次回应就业形势特别是去产能导致的“下岗”问题。早在2月中旬,发改委就曾对此回应,指出不会出现新一轮“下岗潮”,但部分职工下岗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却毋庸置疑。而与就业难加剧对应的,是“用工荒”口子扩大。据报道,广东省人社厅最新数据显示,节后全省企业出现短期性用工缺口放大现象,峰值为80万至100万人。
在经济发展周期中,有些产业冉冉升起需大量人力,有些则劳动力冗余,这种产业结构变迁,会导致“失业与空位”同时出现的结构性失业。这是每个经济体在转型时都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
单纯经济学意义上的结构性失业并不可怕,也有许多解决方案,如推动就业培训提高人力素质、疏通劳动力市场的信息传递等。但眼下,结构性失业为何俨然已成去产能的“拦路虎”?问题核心还是在于目前的就业问题,主要不是“失业”,还是老问题——“下岗”。
目前最主要的产能过剩行业,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如煤炭、钢铁这样的国有企业。在重工业时代,这些大型国企岗位都是铁饭碗,职工以依赖单位分配的形式存在,而非独立的可供市场选择的劳动力。因此,当这些产业逐渐为市场所淘汰之时,也是这些饭碗面临摔碎之时。而这所谓的下岗,其实仍是市场主导的经济形态中的计划经济“阑尾炎”发作。
若将视角切换到民营企业或是互联网公司,无论是裁员、失业还是跳槽,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这种劳动力正常流转中的“失业现象”,在市场经济周期中,可通过市场力量自发解决,像亟待就业人口会在市场牵引下有针对性地增强技能,而人力价格也会因供需情况自行调整。
应看到,上世纪90年代末期曾出现大规模“下岗潮”,当时市场已给出解决方案——就是进一步放开市场。当年劳动力自由流动还很新鲜,流动意味着不确定性。但近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会发现,近二十年经济腾飞的活力源头之一恰恰在于劳动力自由流通。而目前,我们再度遭遇“下岗”问题,也可能是经济下一次增长的机遇。这次的解决办法和以往也没本质区别,用流行的语汇解释,就是对就业“供给端”进行市场化改革。
从行业层面看,这需要对僵尸企业“快刀斩乱麻”,及时止损,给更为市场化的企业留出发展空间;从企业管理上讲,则需要国企改革进一步推进,这不仅仅是破产兼并重组上的改革,更是整体资本、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上的更新。而在市场已拥有了良好的劳动力容纳流转渠道的当下,分流下岗人员,做起来不会比当年更困难。而这些人力资源重新补给市场,对经济企稳也大有益处。
对政府而言,这次的就业形势应对则更需顾及公平,这需要整体的社保机制和失业救济制度及时跟上,在技能培训与再就业方面加大财政支出,也致力于通过减税给企业减负和国企分红划拨社保资金池等手段,为中小企业培育和发展提供更优环境,通过健康传导链,提升市场对劳动人口的消化“胃口”。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