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世女子驯服记长沙发现100多座古墓葬 时间横跨战国晚期至明清舟山酒水网
6月10日,长沙开福区伍家岭附近,古墓葬群的考古发掘现场。图/潇湘晨报记者陈正
长沙城北,伍家岭一片土地下,埋藏了跨越2000多年的秘密。
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今年发现了一个墓葬群,发掘了100多座时间涵盖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的墓葬。一批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重见天日。
6月10日是我国第一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研究所组织公众来到考古现场参观。
潇湘晨报记者 赵晶 长沙报道
“你们是怎么知道这里有古代墓葬的?”“这个墓葬的主人会是什么身份,会不会是个大官?”……直击考古现场,参观的市民们倍感神奇,原来脚下的土地里还埋藏了这么多的秘密……
百余座墓葬出土大量陶器铜器
今年2月起,为配合城市基本建设,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开福区伍家岭某工地建设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勘探,调查中发现一批古代墓葬和水井。经过系统的发掘,到目前,已发现战国晚期至明清时期墓葬150余座,少量古代水井和一处建筑基址,已发掘墓葬100余座,出土大量包括陶器、铜器在内的珍贵文物。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古墓?感觉就像是挖到了现在的明阳山一样。”一位在现场参观的市民好奇地问道。“这是因为长沙的城区范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当时,这里并不是市中心,而是属于郊区。”长沙市文物考占研究所工作人员孙明介绍,而且此处地势相对较高,又距离湘江不远,符合“背山面水”的标准,选择此处作为墓葬区,便也不足为奇了。
战国至西汉墓最多,年代不同各有特点
在已经发掘完毕的100余座墓葬中,工作人员选择了几种典型的,向参观的公众们介绍。
其中,占比最多的是战国晚期至西汉时期的墓葬,有60余座,均为中小型的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墓室为直壁、平底,随葬器物以仿铜陶礼器为主,鼎、盒、壶组合最为常见,个别墓葬随葬有铜剑、铜镜、琉璃璧以及泥“郢称”等。
东汉至隋唐时期的墓葬10余座,墓葬形制包括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和砖室墓两种,墓葬规模较小,个别墓葬出土有少量青瓷碗、青瓷罐以及“开元通宝”铜钱等。“这条沟是用来排水的吗?这还真有讲究呢。”在考古现场,参观的市民们看到南朝砖室墓中砖砌的排水沟,啧啧称奇。
此外,明清时期墓葬有20余座,均为小型的长条形土坑竖穴墓,南北向并列分布,个别墓葬底部残存少量棺板,随葬品较少。
焦点
六处夫妻合葬墓市民最感兴趣
而参观的市民们最感兴趣的,还是该区域中发现的夫妻合葬墓。“夫妻合葬墓是我们平时在考古中发现得比较少的,不过在这一片区域,目前就已经发现了六处。”孙明介绍。
在工地现场,考古工作人员正对其中一处合葬墓进行发掘。和其他几处一样,这也是属于长方形土坑竖穴墓,两座一组,墓葬形制、大小相近,并列分布。
看着面前两个并排的墓坑,有参观公众问道,“这怎么知道是夫妻合葬墓呢,会不会也有可能是兄弟合葬墓?”孙明解释道,首先这应当是合葬墓,否则墓坑不会排列得如此整齐。其次应当是夫妻合葬,这主要是从距离来判断。两个墓坑相距仅为1米左右,如果是兄弟合葬,不会如此靠近。
孙明介绍,这几处合葬墓的随葬品多放置于墓室底部一侧,个别墓葬随葬品放置于头龛内。“这批墓葬的发现和发掘,对于我们研究长沙地区的发展历史和古代丧葬习俗具有重要意义。”
新闻链接
到坡子街乐享十日京剧嘉年华
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6月10日晚,第六届湖南省京剧票友艺术节在长沙实验剧场盛大开幕,来自国内和湖南14市州的京剧名家和爱好者轮番登场,为观众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首场演出。
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省文联主席欧阳斌为本届艺术节致辞并宣布艺术节开幕。
当晚的开幕演出,不仅表演了民乐团与京剧文武场合奏的京歌组唱《三湘四水育华章》与众多经典名段,还请到国内京剧名家张萍、朱宝光、裘芸,湖南省京剧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的优秀青年演员张璇以及海内外京剧名票和湖南京剧票友精英登台献艺。
本届京剧票友艺术节将从2017年6月11日持续到6月20日。在此期间,每天下午3:30,将在长沙市的历史文化老街坡子街的传统戏窝子湘江剧场进行展演。届时,全省14个地市的京剧爱好者将轮番登台献艺。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王祖洪
街头剪纸免费送给长沙市民
6月10日,中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邀请望城剪纸传承人秦岭霞来到长沙街头,给市民展示剪纸技艺并赠送剪纸作品。
望城剪纸全凭艺人头脑的想象构思,信手剪出各种人物、花卉、鸟兽等图案,造型栩栩如生,刀刀联结,浑然一体,给人以美的感受,是长沙地区流传盛广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
“老祖宗的东西不应该坐在神坛上,而是应该像现在这样走到群众中来。”秦岭霞表示。潇湘晨报记者 徐海瑞 通讯员 胡敏
“中国丹霞”科普宣传进校园
6月10日是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由湖南省住建厅联合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专业保护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丹霞进校园科普宣传推介活动在湖南农业大学举行。此次活动是湖南省住建厅首次联合六个遗产地共同举办的一次科普宣传推介,也是“中国丹霞”进入湖南校园的第一站。潇湘晨报记者 斯茅庚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