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都市生活  热点

习近平主席首访捷克,体现外交理念哪“四观”?

  • 来源:互联网
  • |
  • 2016-04-07
  • |
  • 0 条评论
  • |
  • |
  • T小字 T大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外交战略方面有许多新论述、新观点、新思想,突出了外交工作在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治国理政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体现了他独具特色的外交观与战略理念。

  独立自主的道路观

  独立自主是贯穿于习近平外交战略论述中的最鲜明的一条主线。独立自主是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也是新中国和平外交的基石。新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从而在不同时期为我国外交争取和赢得了战略主动。习近平指出,“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

  这三个“坚持”,是在继承基础上对独立自主思想的丰富和发展。习近平关于独立自主外交战略论述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重视独立自主战略的物质基础建设。中国是一个大国,依赖别的大国,要么是失败,要么成为别人附庸。开展独立自主外交,首先需要具备并不断壮大坚实的物质基础,愈在开放进程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互动中,愈需要不断夯实我国军事装备、国防科技、工业、农业和粮食安全、金融等的独立自主性。第二,重视独立自主战略的共同思想基础建设。物质和经济建设是极端重要的,但意识形态、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同样极端重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共同的思想基础,这个思想基础就是对自己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而只有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才能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才能以更自信自主的心态办好大国外交。第三,独立自主意味着对待国际事务以历史和公道为标尺,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讲公义之理,办公道之事。例如,正是由于中国对公道的坚持和坚守,才将叙利亚问题拉回到正确的政治解决轨道上,避免了叙利亚出现更大的人道主义灾难。在对待有的双边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上,强调国际关系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坚决反对一些国家在历史问题认识上的错误倾向和行动。第四,注重从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高度,用中国话中国概念讲中国外交理念和实践,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话语体系,体现了对自己外交话语的自信。

  坚持独立自主外交,并不意味着中国外交变得强硬了,而是更为积极理性地维护国家发展权益,更为积极地在维护国际和平的责任上有所担当。

  和平发展的世界观

  世界大义,顺之者前进,逆之者后退。时代不同,世界大义也有变化。当今世界的大义就是和平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正因为抓住并顺应了和平发展这一世界大义,从而在内政外交发展上迈上了一个大台阶。

  习近平关于和平发展外交战略的论述,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更加重视和平发展成果能够公平地为各国人民所分享,各国人民要从和平发展中得到实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各国老百姓中扩大和平发展的社会民意基础。第二,划定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底线。在新一届领导集体关于和平发展道路的集体学习中,习近平阐述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与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辩证关系,强调指出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绝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任何国家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第三,在两岸和平发展和国家统一问题上,突出了和平发展与国家统一的手段和目标的关系。习近平指出,增进两岸政治互信,夯实共同政治基础,是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关键。着眼长远,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总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第四,提倡各国都应该顺从和平发展这一世界大义,走和平发展道路。世界上只有中国一家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不够的,只有更多的国家共同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平发展道路才能真正走得稳,走得通,走得远。

  义利合一的价值观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世界上少数国家日子过得好,不如大部分国家日子都过得好。少数国家更不能将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国及其人民的痛苦基础上。在非洲的访问以及在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中,习近平提出以正确的义利观作为中国构建与周边国家以及广大发展中国和新兴国家合作共赢新型国际关系的指针。习近平指出:“义,反映的是我们的一个理念,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过得很好,一部分人过得很不好,不是个好现象。真正的快乐幸福是大家共同快乐、共同幸福。我们希望全世界共同发展,特别是希望广大发展中国家加快发展。利,就是要恪守互利共赢原则,不搞我赢你输,要实现双赢。我们有义务对贫穷的国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有时甚至要重义轻利、舍利取义,绝不能惟利是图、斤斤计较。”

  和平发展是世界大义,合作共赢是世界大利,两者并育不害,相辅相成。零和思维、相互踩踏思维、干涉说教思维、有你无我思维,根本上妨碍着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当前国际政治存在许多风气不正的地方,最大的缺失就是道义,哪个新兴新型大国能够在道义上为世界逐步树立“正”的风气和标准,哪个国家就能聚拢巨大的软实力资源。全球化所以遭遇重挫,原因之一是重私利轻大义,少数人得利,大多数人失利,没有互利共赢的结果。经济全球化版本要升级,也需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指导。义利失衡是当前世界的一大特点。总之,义利观的提出为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提供了价值指导,也丰富了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核心价值体系。

  和谐共生的秩序观

  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构建和谐共生的国际秩序,同其他国家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是新中国外交一以贯之的目标,也是新时期中国在有关世界秩序问题上的思考之一。在会见21世纪理事会代表的讲话中,习近平指出 “中国愿同其他国家一起走和谐共生的发展道路”。不走对抗的绝路,不走冲突的老路,要走和谐共生的新路,建设一个包容有序的和谐共生世界,是中国对国际秩序的追求。

  习近平关于和谐共生的秩序观的论述层次丰富。习近平在多个场合阐述了中国与发展中国家、周边国家和新兴国家命运共同体思想,强调要让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这些国家落地生根;在大国关系尤其是中美关系层面,提出要构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在大小国家关系上,例如在拉美加勒比访问中,强调构建大小规模不同的国家之间的新型关系;在地区合作问题上,提出政治沟通、经贸畅通、交通联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地区合作共生新理念。

  当今世界,文明与文明之间、国与国之间、各国人民之间、大国与大国之间、大国与小国之间、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之间,都需要探索和谐共生的发展之道。和谐共生恰恰是在尊重差异和多样基础上,为多样文明学会共处指出了一条出路,体现了一个文明大国、东方大国、负责任大国、社会主义大国在世界秩序问题思考上的智慧贡献。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副院长、教授)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1640731186
友荐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