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强:携手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李克强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携手打造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中新社三亚3月23日电 (记者 余湛奕 郭金超)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3日上午在海南三亚国际会议中心主持澜沧江—湄公河合作首次领导人会议,同与会国家领导人围绕“同饮一江水,命运紧相连”的会议主题,共商澜湄合作发展大计。泰国总理巴育、柬埔寨首相洪森、老挝总理通邢、缅甸副总统赛茂康和越南副总理范平明出席。
李克强表示,中国同湄公河五国山水相连,传统友谊世代相传,是天然的合作伙伴和紧密的友好邻邦。中国同湄公河五国都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利益紧密交融,合作基础扎实。创建澜湄合作机制可谓水到渠成,有利于激发各国的内在发展潜力,也将为亚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湄公河五国是东盟的重要成员,中国坚定支持东盟一体化和共同体建设。澜湄合作机制是对中国—东盟合作框架的有益补充,有利于助力构建中国—东盟全方位合作升级版。澜湄合作也是南南合作的新实践,以实际行动展现我们携手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坚定决心。
李克强指出,加强澜湄合作,让澜湄各国好上加好、亲上加亲,是地区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我们就是要握指成拳,齐心协力谋求合作,集中精力推动发展,携手打造团结互助、平等协商、互利互惠、合作共赢的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
李克强强调,亚洲的发展离不开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澜湄次区域国家也是受益者,这是我们谋发展、促合作的前提。中国与湄公河五国有着互尊互信、和睦相处、守望相助的良好传统,这也是我们开展合作的优势。好邻居是福,我们要用好成熟的沟通机制,以诚相待、互谅互让,有事商量着办,就能够不断增加澜湄国家间的政治互信,共同维护澜湄次区域和平稳定的好局面。
李克强指出,澜湄合作是新生事物,应坚持以下四个导向:
——共促和平稳定。无论国际、地区形势如何变幻,澜湄流域各国都是分不开的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我们要为各国乃至本地区的发展和安全利益多做加法和乘法,培育持久和平、稳定发展的深厚土壤。
——坚持发展为先。要把发展作为贯穿澜湄合作始终的优先目标,把经济互补性转化为发展互助力。要坚持平等协商、优势互补、务实前瞻、开放包容的原则,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精神参与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依托项目推进。现阶段可根据各国国情,在互联互通、产能、跨境经济、水资源、农业和减贫五个优先方向探索合作,同时重点落实好“早期收获项目联合清单”确定的项目,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合作。
——促进开放包容。澜湄合作并不封闭排他,而是开放包容的。澜湄合作的三大支柱,与东盟共同体建设三大支柱高度契合,我们欢迎其他东盟成员国积极参与和提供支持。澜湄合作也完全可以与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等既有机制相互补充。我们也欢迎域内外其他国家支持澜湄合作进程。
李克强强调,当前,中国和湄公河国家经济发展虽然也遇到一些新挑战,但仍展现出强劲的发展态势。六国通过澜湄合作能形成6个1相加大于6的效应,既能顶住外部经济下行压力,促进自身发展,也可以为促进次区域发展振兴探索新路。李克强就澜湄合作未来发展提出共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加强互联互通和产能合作、聚焦可持续发展议题、构筑人文交流桥梁四点建议。
李克强表示,中国的全国两会审议通过了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我们将继续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经济,这将为包括湄公河流域国家在内的亚洲地区带来投资与合作的机会。中方愿同各方共同努力,推动澜湄合作健康持续发展,民生得到改善,既让中国—东盟合作更上一层楼,也为亚洲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繁荣发展作出新贡献!
与会外国领导人高度赞赏中方为推动澜湄合作所作的重要贡献,他们表示,举办首次领导人会议具有里程碑意义,体现了各国共同期待。澜湄合作建立在睦邻友好、相互信任、平等尊重、互利共赢、共享发展基础之上,符合各国发展目标,顺应东盟一体化进程,是现有区域合作机制有益补充,将成为南南合作新范例。愿抓住机遇,落实共识,完善机制,深化在互联互通、产能合作、跨境经济区建设、农业减贫、防灾抗灾、医疗卫生、环境和水资源、人文交流、执法安全等领域合作,应对共同挑战,促进本地区和平与发展,造福各国人民。他们还一致感谢中方近期对澜湄下游应急补水,认为这是中国睦邻友好政策的具体体现。(完)
- 标签:
- 编辑:刘柳
- 相关文章